用心灵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1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心灵触摸;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9—0102—01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感悟成了新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活的灵魂。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着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语言、感受文字,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通过感悟和文本息息相通,比如问题的设计,是否可以更多地从情感角度来考虑?
  教师备课时一般都是围绕着课后问题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如,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讨论问题: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水罐的几次变化,梳理文章线索,是很多教师讲解这篇课文用的方法,但用变化来引导学生学习,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披文入情,情动辞发”。有一位教师换了一个角度来设计主要问题,同样也梳理了水罐的几次变化的线索,但是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她设定的统领全篇的关鍵词为“神奇”。
  一、初读课文,感知神奇
  读文提示: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完后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神奇)
  (读文,学生解答,教师相机板书)
  二、细读课文,感受神奇
  教师启发: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希望这个神奇的故事也能带给你们神奇的力量,敢接受挑战吗?
  1.默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到神奇的句子,读一读。(相关内容在大屏幕呈现)
  2.交流,指导朗读。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竟:出乎意料。请你试着读出这份“没有想到”。)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一瞬间:一眨眼,形容时间很短。通过动作,理解“一瞬间”。)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有了这一股巨大的水流,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想一想,没有水的干旱情景,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表达。)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三、复述课文,讲述神奇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先试着练一练。
  (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师指导:按照水罐的变化顺序。)
  四、留疑结课
  教师:同学们,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故事,那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呢?(板书:爱)
  课文中还有许多关于爱的句子,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总结: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主体感受来设计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积极主动。因为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就要到课文中去寻找相关语句和语段,且要把语言材料转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说服他人。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常常习惯于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脱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能不能从课文重点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基础出发,换个角度,设计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有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学习讨论呢?这样的学习会不会更扎实有效,更焕发生命活力?
  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是笔者曾执教的一篇课文,原来笔者设计的主线是“我的心情变化”:爱不释手——犹豫——遗憾——感动极了,以“我的心情变化”来凸显卖木雕少年的可爱,这样的设计没有很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既然题目是《卖木雕的少年》,关键人物应该是“少年”,不是“我”。所以笔者考虑应该更准确地设计关键词为“可爱”,然后以此设计几个主问题:
  1.卖木雕的少年可爱在哪里?(质朴、善良、真诚、执着,最重要的是他小小年纪,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2.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这样的设计,就把教学环节梳理清晰了,变成了用心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入情入境,而不是游离于课文之外。
  总之,只有学生用自己的身心触摸语言文字,只有学生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课文中,学生才会实实在在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郁之情,才会真真正正在眼前再现心动之境,才会明明白白地体味出文章的表达之法。
  编辑:张慧敏
其他文献
治肾积水  炒葶苈子15克,木通、车前子、山栀子各10克,大黄、甘草各6克,瞿麦、萹蓄各20克,飞滑石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肛裂  无花果叶子30克,洗净后水煎外洗,早晚各1次。  (英特)
期刊
怎样给宝宝挑选合适的学步鞋?  编辑同志:  我家宝宝上周满周岁,开始蹒跚学步了。我想给他挑选一双好鞋,帮他走好人生第一步,走上健康之路。请问,怎样给宝宝挑选合适的学步鞋?  读者 邱明珍  邱明珍读者:  给刚刚蹒跚学步的幼童选购一双合适的鞋非常重要。宝宝的小脚丫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脚底脂肪层比较肥厚,足弓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完全吸震,所以宝宝走起路来总是摇摇晃晃,重心无法像大人一般稳固;其二
期刊
我和老公都是那种顺境中过来的人,上学、就业、结婚、生子,人生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就连婚后的“七年之痒”,也来得顺理成章,我们吵架、冷战,然后会因为不得已的苦衷和好,之后再次冷战。我们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只是责任在身,不得不努力在女儿面前扮演着好父母的角色。  女儿幼儿园毕业,在择校问题上我和老公的意见完全一致:由我带着女儿入住学区房。那是我们几年前买的一套一居室,当时我们筹划着,等女儿读小学,我们全
期刊
百善孝为先。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传统的孝道文化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当然,尽孝也需要与时俱进。古代“二十四孝”中有许多体现了儿女们的孝心,实际上也合理可行,应该传承,但也有一些做法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不宜提倡;有一些则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不能仿效。近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古代“二十四孝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和你老公是怎样认识的?  李静(以下简称李):我俩认识的方式很老套——相亲。当时,我事业处于低谷,朋友对我说:“你过来一趟,让你见个人。”我就去了。第一眼见到黄小茂,我并没认出他是谁,只是觉得他看着挺诚实。当时他刚从香港回到内地,也不认识我。后来熟悉以后,他说第一感觉我大大咧咧的,属于粗线条的女人,有种真实的美。我俩也算一见如故,本来不想公开恋情,却被歌手老狼捅破了。那天,他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历经了三次大的浪潮,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启的第一次对外开放浪潮、21世纪初加入WTO开启的第二次对外开放浪潮、2012年底中共十八大召开开启的第三次对外开放浪潮。这三次浪潮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演进逻辑:对外开放是一个不可逆但阶段性明显的长期过程;开放的动能由内部以开放促发展的压力和外部施压的推力共同构成,以内部因素为主;对外开放过程始终与中
期刊
摘 要:出借人的平台选择决策理性不足是我国网络借贷风险形成的重要诱因。将出借人对网贷平台的信任分为制度型信任与认知型信任,由平台异质性因素引致的两类信任倾向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出借人的决策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网贷平台信息所对应的解释变量对出借人投资均具有正向作用,但认知型信任在出借人平台选择决策中的权重要大于制度型信任,规模、背景等认知型信任构成的歧视制约了出借人在网贷平台选择上的决策理性。提高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扶贫重心已经转移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及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这客观上需要政府扶贫能力的转型。可持续生计理论对这一转型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对相对贫困内涵和特性的研究,对可持续生计理论展开生计目标、生计策略和动力结构三个方面的拓展研究,不仅能为政府扶贫能力转型带来合理的逻辑基点和有效的路向设计,而且能为政府扶贫能力转型的实践意义提供价值理据。依据上述分析,在政府扶贫知识、规制、方法和
期刊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5—0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初中英语教学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着以教师讲解词汇、语法、分析句法为主要
期刊
【关键词】 教师培训;模式;工作机制;培训网络;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22—01  长期以来,宕昌县由于建县迟、底子薄、基础差等历史原因,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结构性短缺、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宕昌县针对县情结合实际,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