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很好玩的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里,茶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我国讲究“茶道”,虽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复杂,但也是附庸风雅之事。
  喝茶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人喝茶仅仅是为了解渴,把茶当做水喝。这种喝法,我不赞同。喝茶,本应慢慢细品,而非鲸牛吸水。此类喝茶之人,大多都是“凡夫俗子”,不太注重细节与内涵。喝茶若只停留在表面,那就体会不到它独特的魅力了。真正的喝茶,应是轻托杯底,缓缓举至唇边,细抿一口,再缓缓放下,才像茶道中人。若再配上夜晚的清风、明月、虫鸣,那便妙不可言、求之不得了。
  “茶”这个汉字的含义,绝非仅仅为了“补水”或是“解渴”。如果你真的认为喝茶只是如此,那是不可的。喝茶的内在含义有许多。你认真地去品茶,茶杯已端到口边,还未启齿,茶香便沁人心脾。喝一口,茶水缓缓流入腹中,整个人便觉得清新无比,身子也轻快不少。茶之效果虽不抵身轻如燕,却也给人以幸福、希望之感。若你心灰意冷,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品一壶好茶,谈笑风生。中国人喜以茶待客,大致原因也是如此。如你有幸在朋友家中品到一杯香茗,顿觉宾至如归,身心畅快。若你遇到这种情况,那就不要推辞或以有事在身而推托,倒不如安安静静享清福。
  喝茶是为了修身养性,这话不错。喝茶,倒不必非要“色如碧玉”的好茶,清茶也好,茶道讲究的显然是喝茶、静心的过程,而非茶的口感。若你心境已修炼至圆满境界,静下心了,尘世的喧嚣、纷纷扰扰都与自己无关,则即使面对粗茶淡饭,也如神仙般快活!
  但这世上,精通茶道之人毕竟还是稀少,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解渴”这个范畴内,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茶馆品茗,茶室虽有青砖、白瓦,十分素雅清新,可里面却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一看便不懂喝茶。服务员刚刚端上来茶具,他便倒了一杯,抬头一通猛灌,如囫囵吞枣一般,举止不雅不说,更有一些茶水从脖颈一路“顺流而下”。那副模样就令人不敢恭维了,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若喝茶只是为了解渴,何不饮白开水?
  喝茶可以修身。静心,让人少发脾气、喜怒不形于色,冲动是魔鬼,也许它能真正为我们驱走一些祸事,而非“封建迷信”,这也是茶令我為之动容的原因。
其他文献
我们有时在生活给予的霜雪惊雷里举步维艰,而旅行则教会我们如何在暴风雨中翩然起舞。于石泉古街熙熙攘攘的流光溢彩中徜徉,怎能不留恋这番不可多得的美好?  古朴的老街,青石板泛着历史的光晕,游人如织。最后一缕霞光在华灯初上时拂袖而去,一盏盏胭红的灯笼晕开夜色,照亮一家家摆起火红炉架开始迎客的烧烤老店。皎洁如霜的月影毫不吝啬地淋于幽长古巷,竟将这般烟黛色的世界,浸洗得一尘不染。灿然金边,素白光点,衬着纯粹
期刊
在兰州,黄河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夏秋季节河水浑浊,带着上游的泥沙和腐烂的树木、垃圾,平缓地经过这座城市,然后又带着这个城市的废水悄悄流走。春冬两季黄河河床降低,河面变窄,中山桥边行人都可以走进河床,捡上几块石头,然后扔进干枯萎缩的河道里,激不起半点涟漪。  虽然黄河非常不起眼,但是却是我来这座城市读书的理由之一,有山有水的城市,哪怕是浑浊的水、粗砺的山,也总是有城市该有的样子。而我的家乡,黄土
期刊
满洲里  进入满洲里,路边的套娃探头探脑迎接远客。马路,宽敞而孤独。车驰其上,就像骏马飞奔在草原,道路广远无尽头。这里的房屋,因高大而显庄严,因精细而显雅致。不拘一格却又协调一致。美,有共性,却从不拘泥。由悦目而赏心。窗沿,细细雕琢。屋顶,曲直有致。色彩,带着天真纯净也伴着深邃与睿智。几何的规整、繁而不乱的流畅线条、弧度的柔和、凹凸的恰当、点缀的得当,让生硬焕发出生机与希望。细节处的琢磨,整体上的
期刊
“与君高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细听。”  刹那之间,眼前的景象骤然切换,我坠入了茫茫夜色之中,随着歌声越来越响,我才真正发觉我来到了一个人的面前。  当我看清他是谁的时候我已经惊得顾不上思考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了。因为他正是诗仙李白,也正是他在我面前大声吟唱。一阵微风吹来,对面那人的白发凌乱的遮住了脸庞,看起来像个整日流浪街头的“乞丐”,只有红润的脸色透露出些许生机。他面前的酒瓶子散乱一地。在我脑海里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产生以来,已经24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多次回顾和讲述党的历史。  七大会场上悬挂着标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毛泽东总结中共党史经验教训时提出来的口号。毛泽东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七大就是在全党同志对党的24年历史
期刊
关于我在乐游原上青龙寺边工作的那五年的记忆一片朦胧。而那个黄昏,总时不时从迷蒙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像幽暗背景中显出的湿漉漉的白色花枝。那是某个三月末,微雨后,空气像柔软的玻璃,青龙寺最深处的方庭里,青砖上叩着浅浅缓缓的跫音;八重红枝垂樱刚开到红润鲜媚,微微的花香带着几许凉意,微微流动;夕阳斜照,清风时来,花枝摇曳,花影上身。我一个人流连花下,直到暮色渐浓的闭园时分,全然忘了乐游原本是个登高望远的胜地
期刊
羞红着脸,脸上垂落着泪珠。西红柿挂在低低的草丛里,从远处看好似一群挨挨挤挤的小红花。我望着它们,眼前浮现出了自己的故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的小西红柿就是在朱熹笔下的春天长大的,每天享受着每一滴淘米水的浇灌。这时候的小西红柿还是个很脆弱但坚强的小苗,活像一个不倒翁,每次倒下都会站起来。  快到夏天时,一定要为这些小苗除草。杂草就是狗尾巴,别看它毛茸茸的,生长时可真是顽强,不连
期刊
春,四季之首也;山,万物之源也;今日惊蛰,虫,复苏也。吾系这山中一虫,名胖青虫也。  一缕阳光穿进那翠绿的万年神木,洒在一只茁壮成长的野花叶上,叶下住着一只胖青虫,肚儿挺着,仰着脖儿,看林间这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花一藤,一景一物,这便是我。一滴露珠在上层叶尖摇摇欲坠,我微张着绯红的眼,感受清晨的气息。  啊,真美啊!一滴滴透明发亮的露珠似断线的珍珠项链,一个个打在叶上,滴答滴答的,夹杂着虫鸣鸟语
期刊
深蓝的天幕中稀稀朗朗地散落着几颗忽明忽暗的星星,灰色的云朵儿飘荡在空中,夏日里夜晚的清风透过窗户吹到了我的脸庞,我深深呼吸着微凉中带有一丝丝热意的空气,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探到窗外感受那惬意的凉风。“知了,知了,知了!”窗边的树上那一群不知疲倦的蝉还在奏鸣着和谐的乐曲,让睡前的我不禁回忆起傍晚和爸爸在公园散步的一幕。  天边的晚霞辉映着夕阳,把天空烧成了红彤彤的一片。落日斜照在河面上,夕阳的余晖虽然
期刊
我从小喜欢看树。不知为什么,从小我去公园,一直驻足的就是树。我不知它有什么好看的,只是单纯的爱看。  直到现在我还热爱看树。每天傍晚出去散步时,就一直望着树,不论是路边的什么树。看松树,看槐树,银杏树……松树总是呆呆地站住,风吹也不晃动,冬天才被寒风吹得晃几下,沸沸扬扬地散开。太硬,太僵。而银杏树总在春天就抽新枝,长新叶,风一吹就“沙啦啦”响,响到百米外都听得见。秋天一吹便落叶,呼呼的,一阵风就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