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说《无名的裘德》分析哈代的女性观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新莎士比亚"。《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之后,哈代将他所有精力全部用到诗歌的创作方面。长时间以来,文艺评论界对于《无名的裘德》主要关注对裘德的形象分析与社会评判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对淑的形象作深刻的分析。本文将使用女性主义文学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对淑作深刻分析,深入解剖与理论探讨,并在这个基础上揭示出哈代的性别观念与小说中女主角的悲惨命运之源。
  一、女性淑的性格和生活环境的碰撞
  女性人物拥有的个性缺陷且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是哈代塑造女性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方面。淑是一位有渊博知识的女性。她渴求心灵投契、情感诚挚、远离功利,灵与肉相一致的幸福美满爱情。她不赞成女性把结婚当成一种职业,作为生活的唯一归宿和享受的手段。她渴望个性的自由自主与个人精神的充分发展,渴求智慧与心灵的最终完善。可与此同时,她又一直处于爱情的情感纠葛之中,来往于裘德与费老孙之间,性格复杂又善变,很是不稳定。她一面爱着自己的表哥裘德,另一面却与费老孙有着夫妻的名份。在和费老孙的夫妻生活中,她请求费老孙给她人身自由。奇怪的是,她将自己的恳求建立在理智之上。然而痴情的费老孙却真心地爱着她,自然是极其痛苦地说:"我不管什么穆勒不穆勒!"不过还是给了她自由。对于裘德本人来说,明明知道深爱对方,可对淑捉摸不透,淑一直对他若即若离,她还曾很高尚地对裘德说,她下定决心不与他同床,以免亵渎他俩的关系。淑本想渴望灵肉一致的爱情,可是她的所作所为却经常偏向那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她性格极度矛盾,充满暧昧。她曾经不顾世俗反对,克服众多困难,抛弃了没有感情可言的法定丈夫费老孙,奔向她心爱的恋人裘德的怀抱。这一别于常人的举动被人斥责为"肮脏的同居"与"伤风败俗"。可是,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淑逐步在精神上妥协了。最后忍受不了精神上与肉体上的莫大痛苦,象祭坛上的牺牲品一样远离了裘德,再次回到费老孙怀抱。很明显,淑的敏捷的习惯性思维和好动善变的特点,是她精神错乱的一种真实的反映;而精神错乱却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她个性的反映。
  可是,哈代的局限性也在于:他描绘女性易变的性格,把爱情变成女人的全部,女性为爱而生活,为爱而死。这些女性毫无灵魂,没有自己主见,在男性的爱中受苦是女人无法避免的命运。女人需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女人总是在最重要的时候没有决断能力,她们常常会犯下致命的错误,给她们带来灾难。比如,在劳累一天而投宿小客栈时,淑表现出不谙世务,她一时冲动,把她还没结婚的事告知了女房东,结果房东太太让她第二天早上马上离去。更糟的是,她对"小时光老人"内心在想些什么一无所知,且还对他说,又一个孩子马上要出生了,这让小时光老人非常苦恼。最后导致了一场小孩上吊死亡的惨剧。很明显,这体现了男权文化所给予女性的特殊形象意义:女性是一个毫无自我意愿、自我判断与自我行为体现的物化了的男性附庸。从这方面上看,哈代依然拘泥于原来的性别观念,挣脱不了男人对女人的偏见,深陷男权文化传统的陷阱。并且,在原来的男权社会里,贞操是加在女人身上的重重的枷锁,更是民众脑海中普遍存在的女性价值观。淑与裘德没结婚同居被人们认为"败坏风俗",受到人们的指责谩骂,淑是个不干净的女人,由于她不守妇道,当然无贞操可言。当然,哈代对淑"未婚同居"这个事情的处理上,一面激烈地驳斥了传统的贞操观,并向它提出了挑战,不认可男权社会那绝对化的贞操观,揭示它造成的严重危害,可却又不能脱离把故事紧扣"未婚同居"这一事情上,把淑的失贞看做淑不幸的基点,这正是反映了哈代有意无意地认可男性价值标准与审美立场。
  二、淑的悲惨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错
  哈代觉得女性的悲剧是由于社会环境和命运之错。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碰撞导致了人物生活的不幸,冥冥之中的命运导致了人物的悲惨结局。淑的结局是悲惨的,她的悲剧原因也是因为环境与命运的错。在小说中,哈代一直在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一直强调裘德与淑的父母的婚姻都是失败的,预示着裘德与淑的不幸是由于遗传的作用,这是一种让人迷惑的神秘主义气氛与无奈的悲观情绪。哈代认为大千世界中有着超越人类能力之上且影响人们命运的因素。它就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将人类推向悲惨的结局,想要逃脱它们的掌控是不可能的。哈代想据此告知人们:命运是如此神秘莫测,它超越了人类的领悟与掌控能力。人类永远不能真正彻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类永远不能知道自身行为的后果。哈代的此种宿命论思想影响了他对女性命运更深层次的探究,他仅仅是简单地把女性的毁灭归咎于社会环境与命运的捉弄,根本没能意识到女性早已具有或本该拥有的自主性。原来的伦理道德观,让淑迷失了自我,完全改变了她以前的反叛性格和敢作敢当的勇气,使她由一位热烈追求个人精神价值的勇敢女人转变成世俗的社会舆论的牺牲品。
  好多研究者看到哈代小说中的偶然巧合事件经常在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命中注定的那些巧合事情,在人物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袭击她们,导致她们的生活出现变化,使她们跌入到万丈深渊,造成悲剧,最后走向灭亡。小说里"小时光老人"的突然出现,可说是淑最终毁灭的助推剂。他是裘德在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与前妻艾拉白拉生下的孩子,可这个小孩毫无疑问是小说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小孩,因为长得太像个小老头儿,就取了这么一个怪异的外号。"小时光老人"的出现,让淑再次尝试着与裘德结婚,为了让她这个行为、思想就像他的外表一样奇怪的小孩感到幸福与快乐,淑做了种种努力。她与裘德一起远离家乡,承受流言蜚语;过着流浪似的生活,四处寄寓。可是事情不以淑德意志转移,"小时光老人"最终却是杀死自己孩子的凶手,把她推向灾难的深渊。淑从此完全崩溃,再次回到她所不喜欢的费老孙身旁,后半生生充满自责,过着犹如行尸走肉的痛苦生活。哈代也曾如此评论小时光老人与他可怕的行为:"他们第一次结合里全部的不幸与阴暗、第二次结合里全部的意外、错误、恐慌与失误,都全部反映在那个小小的孩子身上。
  不管怎样,哈代给予淑深深的同情,但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毫无自我的灵魂。在哈代的笔下,让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女性一直是依赖外在的力量而生活,她们身在社会的边缘,在男性的夹缝中生活,毫无独立存在的权利与自由。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性整个处于被制约、被限制、被约束的状态之中,女性无法找到独立的自我,这就是女性悲剧命运的真实原因,女性唯有在有了挑选自己生活状态的自由,不再使自己的个性为社会的压力遏制,不再使自己的独立个性、意志与信念沉没在男权价值的苛求之中时,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女性。作为男人,哈代对女性的生活没有感同身受的基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仍局限于父权制下的文化观念,还不能意识到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总之,哈代形象地描绘了女性的生活环境、感情追求、伦理道德与婚姻观,还有女性的悲苦、纤细柔弱与悲惨结局。女性总是承受来自自然与社会环境、男人等各方面的摧残与凌辱。女人总是和美好的生活无缘,即便有过很短的美好生活,也总是昙花一现。哈代关心女性的生活状况,对女性有着深深的同情与深切的理解,并对身处男权文化压制下的女性的命运作出了某种思考。可因为他本身性别的局限性,哈代仍然不能突破原有的性别观念。在他的小说中,我们没有看到女性本应具有的自主意识与超越自我的能力。哈代最致命的缺点是把周边环境与性格的冲突或人生命运当做女主人公走向悲惨结局的最终根源,在作品中体现了一种灾难不能避免的迷惘与困惑,并最后抛弃了对女性悲惨命运作更深刻的剖析。在另一方面,虽然哈代是一位女性的同情者,可他仍然不能完全超越人类集体的落后意识,在很多方面仍然保留原来的男性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最终难以挣脱男权意识形态下压制女性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教学参考资料.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军队院校体能教员担负着培养身心健全、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指挥人才的重任,如何加强军队院校体能教员的师德与治学能力的培养,造就一代爱岗敬业,勤学乐教,为人师表的军队院校体能教员,是当前军队院校必须予以重视的主题。  二、军队院校体能教员应具备的师德  师德是现代军队院校体能教员人格的核心,它由教员的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所构成。而教员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员个体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师德的最高境
期刊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举行。中国政府邀请了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各参展方围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展示了其在城市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各种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了人类的新思想、新创意、新科技、新发明和新创造,如何对这些已经权利化和尚未全力化的智力成果实施法律保护,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对上海世博会衍生产品实施法律保护的
期刊
一、高校教工体育俱乐部的定义  《体育科学辞典》中将体育俱乐部定义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即会员自愿加入、运作不依靠政府、定位于会员的兴趣、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大量兼职人员的社会组织"。笔者提出的高校教工体育俱乐部则界定于高等院校范围内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工因各自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性组织。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教师压力和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改善教师身心状况,促进
期刊
一、国家公务员的含义及其制度的特点  (一)公务员含义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员的人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从事党团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特点  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其特点如下:
期刊
安妮塔布鲁克娜,伦敦出生,曾经是剑桥大学的美术教授,且是这一职位的首位女性。布鲁克娜的作品语言华美,思维敏捷,描写细致入微,她尤其擅长描绘如死水一样让人感到窒息的日常生活、人物进退两难的境地和由此产生的极度失望独孤的情感。《湖边旅店》是布鲁克娜创作的第四部作品,也是她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在1984年获取大英布克奖。  在这部小说中,依笛的生命中有三位男人,大维、杰佛瑞龙和菲力蒲勒维,可大
期刊
一、法律经济学理论简介  法律经济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经济学进路来分析法学问题的交叉学科,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代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法律经济学理论强调将理性、"财富最大化"、交易和效率的理念注入到法学理论和实践中,主张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解构或瓦解传统法学的学术图腾,这些努力为学界提供了一套与传统法学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道格拉斯.G.贝尔德认为
期刊
一、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三鹿集团破产,公司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当地市长被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国家开始对奶粉领域进行彻查。其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类似"三鹿奶粉"的事件不胜枚举,譬如"红心鸭蛋"、"瘦肉精"等等。而这些事件都是在已产生严重后果(如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害)之后,国家再来撤销或更换地方政府官员,或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这就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多种问题,特别是许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讲多练"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1]。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  一、体育启发式教学法内涵和特征分析  (一)体育启发式教学内涵分析  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
期刊
一、前言  文学奖获得者莱辛以其多元化的主题、独到的视角和大胆的实验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读者。而国内对她的"小经典"――《第五个孩子》的研究大都是泛论她创作所涉及的种族问题,女性主义思想和政治关怀等,对于这部小说的具体文本的分析很少,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本小说,即本出生后作为一个"怪胎",他的生存斗争演绎了人的生存的符号意义:人从被动的生存向主动的生存、自由的生存转化的过程。  二、"生存"的
期刊
Introduction  Listening has now been viewed as an extreme skill, and i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Rost, 2001), rather than merely a source of input as people thought before. The skil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