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刊稿件录用和编辑加工问题的几点说明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以推动眼底病学术发展为已任,整个编辑出版活动均是以此出发点为基础,自然也有一些体现自身特色的稿件录用原则及编辑加工送修要求。为了方便作者投稿,现将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说明如下:1稿件录用本刊稿件实行严格的双盲同行评审,同行评审结果是确定稿件录用与否的基本准则。

其他文献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生长,导致血管增生和渗透性增加,是最重要的新生血管促进因子之一[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内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可以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2].已有研究表明,VEGF和PEDF表达水平失衡与CNV形成密切相关[3].但有关VEGF和PEDF在特发性CNV (ICNV)患者血
目的 观察验证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性能及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Can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路中手动置入窄带滤光片,利用照相机中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将所获得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采用高光谱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通过12位正常志愿者进行特征波段和仪器测量重复性验证;通过59例接受眼底血管造影的眼底病患者进行特征性高光谱波段下眼底图像检查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
视网膜血管鞘(retinal vascular sheathin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但是临床上所描述的视网膜血管鞘有时并非真正的"鞘".为此,我们针对临床上可能见到的真假视网膜血管鞘做一归纳和分析.1 视网膜血管壁纤维化——真性血管鞘视网膜血管壁周围的纤维化,可使透明血管壁变得半透明或不透明,半透明时在血柱两侧形成平行鞘膜,就是常见的真正血管白鞘(图1A);常表现为血管壁表面或两侧的白色
患者男,59岁.主因双眼视远不清50年,要求重新配镜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于50年前自觉双眼视远不清,诊断为"双眼近视",给予配镜.近40年患者近视度数稳定,因镜片磨损要求重新配镜就诊.否认其他眼科疾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1,-8.75 DS0.8;左眼视力0.02,-6.00 DS→0.8.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液化.彩色眼底照相检查显示,右眼视盘颜色正常,边界
为了充分发挥本刊在眼底病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眼底病激光治疗技术应用规范和个性化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本刊2013年继续教育讲座栏目将举办眼底病激光治疗技术应用为主题的系列继续教育活动。
期刊
目的 观察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的非高度近视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双眼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取穿过黄斑中心凹横向与纵向的两扫描切面图像进行黄斑中心凹形态分析,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不同黄斑中心凹形态、CFT、
研究表明,白介素(IL)-17通路和Th17细胞在Behcet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1-3].干扰素(IFN)-α可控制Behcet病活动性炎症,减少复发次数[4-6].但目前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在体外将IFN-α分别与活动期Behcet病患者的CD4+T细胞共培养,观察了IFN-α对CD4+T细胞和初始T细胞IL-17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IFN-α治疗Behcet病的作用机制
由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3—07—02—166(国)]:“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2013合肥”将于2013年8月3~7日在安徽合肥举办。全国眼底病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是眼底病知识和技能普及与提高的重要平台,国内不少眼科医生正是通过在这一学习班上全面学习眼底病基础知识,更新提高眼底病认知水平和实
期刊
视网膜裂孔是主要致盲性眼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封闭裂孔是其治疗原则.尽管手术疗法已能使现今大多数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但视网膜裂孔发生的原因、能否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获得视网膜复位后满意的视力恢复等基本问题,仍然困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防治.近年研究提示,视网膜裂孔的形成与玻璃体液化、后玻璃体脱离过程中异常的玻璃体视网膜附着牵拉有关.完全性后玻璃体脱离可在玻璃体基底部后缘形成裂孔,而部
[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观察伴双侧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眼外中枢神经系统视路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35名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经眼科检查确诊伴双侧视野缺损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例;伴双侧视野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正常对照者16人.采用GE SignaHD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头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进行扫描;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测量视路白质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