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预习前给方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说明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中仍没有摈弃。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听到的都是汉语,看到的都是汉字。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
  2 课堂中给时间。《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也很精彩: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所以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的沟通。只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反复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圈划,读中品美,读中创造,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3 总结时给机会。善于总结,才会有提高。学生的总结,既是前一个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综合,又是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跑点。当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教师、读本之间的对话达到颠峰时,一些生成性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洋溢万分,教师给了机会,让学生自主总结,在情感声得以升华,在学法上得以概括,与读本对话将会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自主学习才有保证。
  三、变单一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1 告诉学生合作交流去学什么。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之前,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出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最佳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这阶段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 告诉学生合作交流怎样做。首先要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做到全面参与,然后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交流意见,让个体在小组中动起来,最后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加强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人的大部分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同样遵循这一法则,都具有严谨、含蓄、生动、精辟、明快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认识,不但要珍惜爱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更要为本民族语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句眼”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水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桂林的山水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对这样写景文章,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①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我们曾指导学生做这样的尝试,把描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意词试试表达效果会有何变化。有的同学将其换成,“高耸入云”的山,“绿水青山”等等,都不如“静、清、绿”、“奇、秀、险”表达得准确、鲜明、具体、美感效应强烈。这样经过仔细推敲的,句式中既准确又深刻的字眼,我们移为句眼。试想,语言同人一样,没有传神的眼睛会美吗?②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在尝试中有的同学把山描绘为“巍峨的大山”(只强调其宏伟),有的同学把水描绘为“清澈透底的漓水”(又显得单一),都不足以说明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朴实本质。我们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角度去使用语言,又必须注意到“句眼”的实在,而决不是词藻的堆砌,形容词的罗列。不注意这一点只会降低语言美的程度,降低表达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六、应持之以恒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我越来越觉得,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品行端正、习惯良好的有用人才。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很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其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具有充分的耐心,科学施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前途”。良好的习惯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又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始终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努力探索新路子。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科学,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更要有创新。
  七、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培养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首次提出了“综合陸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语感”已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感训练现状如何?又该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呢?  一、语感训练现状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素质教育的新新产儿,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性创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往往在数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现就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一、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不乏从初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沦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造成他们成绩滑坡的主要
期刊
多年来,数学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老师和学生,让大家都感到无计可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略有所悟,在此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消除师生距离  首先,改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质量”的教学思想
期刊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先进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因为这一教学途径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那么,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呢?  一、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
期刊
情境创设要求我们依据教材,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情境创设,而多媒体计算机常被用作创设情境的工具。  那么,信息技术课天天和计算机打交道,是不是就不用创设情境了呢?我们在网络教室中教学几时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大
期刊
面表达式,是考查考生实际语言能力的最佳考题,它的关键不是写作技巧,而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首先是如何能够写出的道的英语,然后才是写作技巧。考试时,书面表达往往成为很多学生难以翻越的一道坎。  一、英语书面表达失分原因  在职教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书面表达一般普遍不擅长,考试中失分比率非常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缺乏审题,误用体裁。从近年的对口升学的考题中,可知每年的体裁不尽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现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教给学生最后的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对教师而言,需要耗时间,动脑筋去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唯一的出发点就是如何教好学生,教出好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主动地探索
期刊
新课标中规定,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虽说“浅易”,对学生而言却并非易事。审视过去的文言文教学,我们通常串讲全文,以明其义,示其要旨,虽喉干舌燥,但一丝不苟,视之稳妥成功;学生抄写笔记,虽手臂酸痛、一字不漏,也视之为理所当然。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