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饭桶”宰相打下大宋盛世家底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历史有不少亮点,其中一大公认的亮点,是从开国起就长期存在的——北宋多名相.但这些“名相”里,能称得上是全能达人——军事、政务、财政、司法,摊上哪样都能一肩挑;在大事面前不瞎折腾,用简单手段解决复杂问题,件件事都能办得漂漂亮亮的——恐怕就是其中被称为“饭桶”的宰相:宋初名相张齐贤.rn张齐贤,生于山东菏泽,长在河南洛阳,这位标准的山东大汉,文武双全,满腹韬略,后来宦海浮沉,几乎手把手打下了大宋盛世的家底.一生辉煌业绩,正如清朝学者朱轼的那句叹服之语:“古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
其他文献
1903年5月,章太炎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称其为“义师先声”.同年6月,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因文中有“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之语,引起清廷震怒,而世人惊为“奇警”,认为“论者不啻向五千年帝王历史中,猛投以爆弹也”.rn事发后,清政府到爱国学社抓人,问谁是章炳麟.章太炎挺身而出说:“我是章炳麟,你们抓我好了.”
期刊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观念就不成其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因此,生活儒学的态度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为此,必须追溯到“前本体”即“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即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因此,生活儒学建构了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进而建构了指
罗素和詹姆士是两位富有影响的现代哲学家,他们二人之间有过激烈的思想交锋.罗素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和现代分析哲学的立场出发,率先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尤其是其真理观发起了猛烈的批判,直陈其理论缺陷和实践危害.詹姆士则对罗素用来探讨哲学问题的逻辑分析方法持坚定的排斥态度,认为它过于抽象和空洞,无以发挥实际作用.不过,罗素接受了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二人之间的思想交锋反映出新兴的实用主义思潮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之间微妙的关系,对现代英美哲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有清一代,礼学和礼教备受重视,几可比拟西周.清中叶徽儒凌廷堪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其礼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和丰富的美学意蕴,可从三个方面呈现这一点:第一,凌廷堪礼学思想的核心是“以礼代理”,这是明末清初以来的“礼教主义”思潮的延续,礼教主义注重道德教化的感知性、情感性、切身性,强调礼教的象征性,这可从宏观上呈现凌廷堪礼学思想的美学特质;第二,立足于礼的感性呈现、礼的情性基础、礼的象征意义、礼的教化(美育)目标这几个基点,从美学方法论层面,重新结构其礼学命题,进而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呈现其礼学思想的美学意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rn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期刊
郭沫若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革命热情似火,思维大胆敏捷,有许多逸闻趣事.rn“那些做了和尚的,我看并不都信佛”rn1940年夏秋之交,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在郭沫若任职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制造舆论说:“拥护三民主义就必须加入国民党,否则就是假拥护.”意欲强迫三厅工作人员加入国民党.rn郭沫若对此做出绝妙的回答.他说:“我们虔诚信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但是信佛不一定非做和尚不可;那些做了和尚的,我看并不都信佛.”
期刊
沿袭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开创的文化伦理研究路径与响应着第二代倡导的伦理转向,韦尔默以伦理学视角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阐释和解读,这在宽泛意义上具有重写后现代文化的意味.他认为这种文化中的自由化的游戏和多样化的风格在体现社会的自由和民主观念的同时,也培养着民众的自由和民主政治意识,某种程度上这是文化和艺术与生活互惠关系的一种写照.整体地看,韦尔默的后现代文化伦理研究既为了倡导一种后形而上学现代性,又为了构建一种自由、民主的伦理生活,这种良善生活在给予所有人以平等尊重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着他们的伦理潜能.
妻子在服装厂有个做机缝工的工友,家里有好多从厂里“顺带”回来的零布料,还有几十只线轴、拉链、纽扣等若干辅料.另一个是当保洁员的朋友,家里竟然有许多箱没拆封的垃圾袋,都是平时多领少用积攒下来带回的.我有一个在单位食堂烧饭的朋友,每天都会往家里带包子、馒头、煮鸡蛋,甚至还有菜.他说,都是卖剩下的,不然也是倒掉.我信,但不全信.
期刊
2021年7月28日至29日,全国地方志法治化建设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协办,中共佳木斯市委、中共抚远市委承办.rn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会议期间作题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题报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纪检组组长、副主任叶聪岚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秘书长高志军,中共抚远市委副书记李宁宁出席会议
期刊
明末士人陆时雍与清初遗民周拱辰均有价值较高的《楚辞》注疏作品传世.二人年龄相仿,又为同乡,交游甚密.陆时雍身为明末士人,周拱辰则身跨明末清初,属清初遗民,二人的《楚辞》注本表达的思想倾向亦有明显差异.在对待君王的态度上,陆时雍的注疏表现出内敛中庸的理学倾向及对君主充满拥护之情,周拱辰却不虚隐君主之过,愤慨狷急之情溢于言表;在对屈原“死节”的评价上,陆时雍认定为“悁行”,周拱辰则认可并赞扬屈原的“死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