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体位改变中心血管调节的神经和体液机制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综述和分析反复体位改变中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反复体位改变下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论文及报告.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文献40篇. 资料综合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反复体位改变下心血管调节的可能机制.心血管的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压力反射来完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共同支配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维持体内心血管系统的相对稳定.平卧位-头高位模式可能通过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同时降低迷走神经活动来增强心血管功能;而头高位-头低位模式则可能使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同时提高心迷走神经调节能力,但对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影响较弱.在体液调节方面,反复体位改变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持续性影响可能和肾素有关,同时反复体位改变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此外,心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髓质素也可能参与了反复体位改变下的心血管调节.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引发心率、血压、心脏泵血功能、外周阻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论 压力反射敏感性、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是研究反复体位改变中心血管神经调节的重要参考指标,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在反复体位改变下的心血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反复体位改变下心血管的调节机制仍然不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在抗结核药物引发肝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甘草
目的 评价小剂量齐拉西酮辅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
目的 探讨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应用三七三醇皂苷抗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3年1-12月拟行
目的 探讨早期甲胎蛋白水平测定对药物性肝损害(DILI)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160例,根据入院后1周内初次甲胎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就诊的64例ACS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省江山贝林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98例,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瘀毒”舌象表征及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处于症状稳定期的冠心病患者254例,采用统
目的 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
目的 评价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抗血小板治疗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5-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功能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综合病房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N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