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单位犯罪的认定问题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作为实务中常见犯罪,在认定其犯罪主体时往往需要首要考虑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随着非吸案件情况愈加复杂,案件可能涉及数个公司,资金流向也往往在几个公司之间进行。而认定犯罪主体的关键在于只有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以公司名义,且吸收的资金归同一公司所有时,成立单位犯罪。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单位犯罪;个人犯罪
  近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检察实务中屡见不鲜,往往涉及面大,证据繁多,在事实认定及案件定性上存在一定难度。实践中多发犯罪嫌疑人成立公司用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公司成立之后主要用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成立个人犯罪。但实践中同时也存在单位犯罪的情况,在认定上存在疑点。
  假设这样一个案例,犯罪嫌疑人X名下有A公司,X用A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用于B公司的生产经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以供探讨。
  情形一:若X成立A公司用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A公司成立后,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主要活动,根据《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无论A公司非吸的资金流向,都应当认定为X个人犯罪。在此不再展开讨论。
  情形二:排除情形一下个人犯罪,若A与B皆为C公司的分支机构,A以C公司的名义吸收资金,A所吸纳的资金最终经C统筹归B公司生产经营,如图:
  或者B为A的总公司,A以B的名义吸纳资金,所吸纳资金归B。如图,谁是犯罪主体?
  情形三:排除情形一下个人犯罪,若A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资金归B公司用于公司生产经营,A与B并无关联,仅仅有相同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那A公司是否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B公司是否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简言之:A公司,以A之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归毫无关联的B公司使用。谁是犯罪主体?
  笔者认为,情形二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实施犯罪行为的处理。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照个人犯罪处理。在本案中,A以其总公司C的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吸纳的资金归C公司名下的B公司使用,实际上资金仍在C公司内部进行流转,应当认定为归C公司统筹使用,符合“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同样,当B为A公司的总公司时,A以B的名义吸纳资金,资金归B使用,自然属于单位犯罪的范畴。
  在此情况下,对外吸纳资金的公司即使用资金的公司,如图:
  而在第三种情形下,不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是指归单位全体成员所有,并非归少数的决策者或者具体实施者所有,这是“为单位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本案中,A公司以其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是资金并没有归A公司个人使用,而是归B公司使用,也就是说A公司吸纳公众存款并没有为A“单位谋取利益”,只是作为其法定代表人X的工具为B公司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案情,若A公司法定代表人X亦没有从其他渠道调取资金为A公司投资人还本付息,那应当认定X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没有还款意图,在达到一定数额后构成集资诈骗罪,属于个人犯罪。若X积极从其他渠道调取资金为还本付息,那如何认定呢?笔者认为仍然属于个人犯罪。基于单位犯罪设定的法理基础,单位犯罪由单位的决策机关或负责人决定,为了谋取单位利益,实施了犯罪行为,由单位集体对犯罪行为负责。对于非为本单位谋取利益,但犯罪行为的实施确是经过单位的决策机关或负责人员决定的情况,实际上应当认定为某个人或者少数人利用单位决策权谋取私利或他利的行为,如果将这种情况视作单位犯罪而对单位犯罪处以刑法,就会损害本无任何罪过也无从犯罪中获得任何利益的整个单位及其全体成员的合法利益,有违罪责自负的刑法原则;同时,由于我国刑法典对单位犯罪的起刑点高于自然人犯罪,若将这种情况作为犯罪处理,就会使那些掌握单位决策权的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有违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将这种情况认定为单位犯罪,也会鼓励单位中实际掌权者利用单位决策权实施犯罪行为,以逃避法律制裁。故在此情形下中,A公司并未获利,若A公司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负责,则对于A公司其他人员是不公平的,相当于纵容了A公司法定代表人X的犯罪行为,有违社会公平、正义。从另一个角度讲,A公司吸收公众存款归B公司使用的行为,排除极特殊因素,很难认为是A公司集体决策的结果,不符合最基本的“趋利避害”思维逻辑,很大程度上可以认定为X个人意志的结果,故其应当对其犯罪行为负责。
  综上所述,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类案件中,究竟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关键在于,以公司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且吸收的资金归同一公司所有时,成立单位犯罪。
  参考文献
  [1] 高铭瑄,《刑法专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肖颯,《金融诈骗如何认定单位犯罪》,载于《证券时报》2017年4月22日。
  (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
其他文献
建立灵敏、简单、快速的小分子检测技术和方法非常必要,酶基电化学传感器因成本高和不稳定性等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故非酶电化学传感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贵金属纳米材料尽管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但因为价格高昂难以推广使用。研究表明,基于非贵金属氧化物和磷化物的电化学小分子传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但受纳米材料形貌、传感界面构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检出限和灵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采用导电粘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缺失  大数据背景下,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仍然采用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处理方  法,将重心放在“核算、记录、存储”等方面,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关注程度不高。同时,部分企业对大数据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各环节中,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过分注重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表面化处理,导致财务信息数据准确率不高,不利于企业领导层快速深入了解企业全面情
期刊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可持续绿色能源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发展太阳能、潮汐能、氢能等清洁且可再生的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安全高效及可持续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能源载体之一。工业上有各种制氢方法,常见的是化石燃料制氢、重油和天然气重整产氢以及电解水产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因清洁环保、原料广泛、操作简单等优点,从众多制氢方法中脱颖而出,被认为是进行能量
摘要:党风廉政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的同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也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形势下党风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当前党风廉政教育的现状,如何有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党风;廉政教育;思想政治  一、做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党风廉政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
期刊
摘要:引用农用机械替代人工劳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产增收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农业产业前行的关键。基于此情,文章将对发展农机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推动其发展的建议,望所述对加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农业;农机;发展  引言  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农业机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要时刻加强对党当前执政理念的理解和落实。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創新的原因,分析了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新措施来加强员工教育管理工作,深入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思想。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思路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国有企业
期刊
近年来,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质,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在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量子点在合成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团聚、不受控制的生长以及表面缺陷,使其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研究人员在合成量子点时通常会使用表面配体作为封端剂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综述了量子点的优异性能、应用及封端配体的使用。研究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几种封端配体3-巯基丙酸、还原型谷胱甘肽、1-硫代甘油和2-巯基乙
茶叶中富含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防癌降脂的作用,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饮品。然而茶树是一种聚氟植物,近年来,经饮茶摄入过量氟引起的人体健康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长期习惯饮用砖茶的四川、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发现了“饮茶型氟中毒”地方病。同时资料显示我国茶园土壤平均pH值为4.73,茶园土壤酸化严重。酸性环境条件下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迁移性、可生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格外重视消防监督检测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必须要保证其施工建设符合消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避免各种消防安全隐患的出现,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对此本文做了深入分析,首先对新时期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概述,然后探究了新时期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