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合理”术语的合理性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较多使用了“合理”一词,其并非是含糊其词,而正是该部法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体现,本文探讨了《合同法》中使用“合理”一词的必要性。
  关键词 合理性 合理期间 意思自治
  中图分类号: D923.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有关“合理期限”、“合理期间”及“合理分担”等带“合理”一词的条文随处可见。《合同法》中有35个条文中使用了“合理”一词。其中有23处是用于描述期限和期间的,另有17处,“合理”一词是根据条文的具体规定作为名词或动词的修饰词,用以限定该名词、动词在使用、理解及把握上的程度和范围。在《合同法》中多次出现“合理”等字眼,是否有违成文法典中对文字的要求,还是有其“合理性”?本文将作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从“合理”一词部分弥补了成文法典的缺陷
  
  “人类历史的立法史就是一部法典化的过程,”自从《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出现后,大陆法系就不断在法典化,而《合同法》就是对市场经济下合同立法的概括和总结。
  (一)使用“合理性”此类模糊语言,使立法者预见的不完整性得以弥补。
  法典化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人类对自己理性的过于自信的产物,现代的法典一般都有几百条甚至于上千条,立法者总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但立法者认识能力的非全面性和民事活动的无限复杂性的矛盾决定了立法者不可能制定出全知全能的法律,而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制定前已经存在或者凭立法者学识、经验预见可能会存在。由于立法预见性的缺陷,使得一些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的社会关系不能被现存的法律调整,于是产生了法律滞后于经济生活的结果。
  (二)用“合理性”部分解决了成文法所固有的弱点。
  “法律规则是以高度抽象、概括的规范和概念的形式出现的,而规范和概念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的。”因此许多法学家认为自从有了成文法,弱点就随之出现。成文法所固有的弱点,随着人类立法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使用模糊的法律语言,使法律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从而使适用范围得以扩大。另外法律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经验的总结,实际上法律规则形成后就已滞后于现实,立法者通过使用“合理”一词,将合同的各方放在了一个“理性人”的角度,通过“合理”一词解决了成文法滞后性的弱点。
  
  二、使用“合理性”体现了立法者的立法理念
  
  合同法制定时我国正处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合同法中的内容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中许多规定是一种任意性规范,由当事人选择,这在条文中更多体现为“合理”一词。
  (一)“合理”一词的使用是合同自由的体现。
  《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之一即是要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意思自愿原则要求满足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的意思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即指合同自由,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合同双方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自主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违约责任及双方权利义务等等。
  (二)“合理”一词中蕴涵着对公序良俗的遵守,对交易习惯的尊重。
  “善良风俗系一个相当不确定及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灵活、适应、发展及引入道德规范的功能。”合同法正是以“合理”一词来遵守和体现公序良俗原则。“合理”要求:一要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在没有法律强制调整的情况下必须要受社会公德和社会公益的约束,禁止滥用权利;一是尊重交易习惯,在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依通常的交易习惯来确定,才能保证交易公正。习惯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发生于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的行为规范。习惯要求长期反复适用并为一国国民的法律意识所接受,且相信应受其约束。尤其在特定的行业中有特殊的交易习惯。《合同法》中某些条款以“合理”一词体现了这一点,如《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同法》中诸多“合理”一词的出现,并非条文含糊其词,而正是该部法律的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体现。它通过“合理”一词弥补了立法者预见性的不足,尽可能克服成文法典所固有的缺陷,使之既归结了以往的经济生活,又为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留有法律调整的空间。它概括性地进行事前调整,要求当事人以“诚实商人”的心态进行民事活动并赋予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的意志自由。同时,《合同法》还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益,尊重交易习惯,确定在自身利益实现的同时不损害社会的、他人的利益。当当事人无法自我解决纠纷诉之人民法院时,法官必须正确理解具体条文中“合理”的内涵与外延,做出公正裁决以恢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的平衡。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法0701班)
  
  参考文献:
  [1]黄茂荣.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
  [2]周永坤.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 2000 .
  [3]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道路桥梁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稳定与和谐,但是,由于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我国的工程施工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实际上,有较大比例的施工企业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一方面由于工程施工企业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核酸内切酶Ⅲ在DNA损伤的切补修复体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否有效地促进DNA损伤修复本文进行了探讨。方法 :本研究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分析DNA断裂损伤 ,利用人
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尤其是城市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衡,以及近年来“雾霾”现象的日渐加剧,促使人们逐渐深刻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园林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城市生态工程建设的
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山山脉主峰西北,其前身是贤村森工实验采育场,区内有1200公顷的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境内林茂竹丰,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具有
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做好整个农村工作的关键,也是贯彻中央关于三农政策方针,切实将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农村的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打牢基础,搞好农
房屋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功能,合理延长其使用寿命,不仅对人民群众的住用安全,而且对经济建设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必要步骤,其具有统计服务及统计监督职能,主要表现为以科学方式来收集、整理和分析医院发展情况、管理医疗资料,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全员
技术人才,为什么纷纷逃离国有企业?  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导致工人队伍正在分化为两极,一极是“使用技术的人”,一极是“被技术使用的人”。  “使用技术的人”,就是发明技术、創造技术、控制技术的人,其工资、待遇、地位、名望、被需求度,不断提升再提升。  “被技术使用的人”,就是可以被技术代替、被技术排挤的人,其工资、待遇、地位、名望、被需求度,不断下降再下降。  “老大徒伤悲”。多少年了,人们感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