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开发是指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地方、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处在战略性改革时期,我们必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中学阶段的学生自主锻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可以增加中学学生的团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了解人与人交往的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提高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比如发动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构思练习方式,通过编排,形成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游戏。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及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人、物、事往往会涉及很多人文类、科普类知识,而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开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其综合能力会有不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资源
  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资源,主要是对传统型体育科目的改进,要充分利用中学学生学习的心理,调动中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传统型体育科目的改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技术动作及活动规则的简化——中学学生的体育课要求少说多练,如果一个规则或者是技术动作就要讲解很长时间,相信学生也不愿意听,因此我们需要保留能够激发中学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练习内容的简单的技术动作;减少技术动作的练习难度——在简化规则及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对难度也有必要进行降低,中学体育课始终是本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降低运动难度。
  2.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硬件资源
  (1)对体育器械、器材的开发。对体育器械、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通过对器械、器材的特点的研究,开发其多种功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跨栏架不仅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在足球比赛或者练习时用作球门;用跳绳通过多种组合进行体育类的各种游戏,可以作为拔河比赛的绳子,也可以作为投掷练习鞭打动作的辅助器材。
  (2)对体育场地资源的开发。很多中学现在用的都是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但是由于场地过大、单调、器械是按照成人的标准设计等原因,不符合中学的体育教学。因此,在不破坏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可对场地略加改造,例如:可将标准的足球场地以半场为界,变成两个小的足球场地;降低篮球架及排球网的高度;室内的篮球馆可以开展羽毛球、排球、乒乓、武术等多种活动的教学。
  3.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信息资源
  (1)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献资料资源。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充分利用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等多种电子期刊查询的网站,广泛搜集、整理、开发文献资料。
  (2)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各种体育管理软件、多媒体光盘、DVD、VCD等教学课件和运动会训练,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我们要善于挖掘资源,为不断充实体育课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 开发校外、课外体育资源
  (1)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在学校体育部门的协调下,形成全校性的体育网络,把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吸引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到体育活动中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2)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校外的体育资源,比如节假日期间的大型体育类活动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运动能力的,能适应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
  
  三、结论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丰富课程内容和形成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教学管理与实践,还是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都应当充分重视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以此来促进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茹芳,王铭一.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2]吴祖会. 宁德市跆拳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8(3).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本文讲述的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
一、有效作业布置存在的现象和问题1.六种现象(1)很多学生从初一开始晚上就要到10点左右才能睡觉,在期中、期末考试前更迟。
近日,上海出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5年)》规划要求,新聘专职辅导员应为中共党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辅导员原则上应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