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学生课堂评价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这个理念的过程中,还给学生课堂评价权是重要的一环,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怎样实现学生课堂评价呢?
  
  1、要让学生对课堂评价权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这种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本身开始,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下决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实现课堂评价的重要前提;要从备课到课堂着手,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造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等,力求使课堂活泼,充满生气,能让学生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其次从学生方面开展,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让班级里同学之间进一步了解,熟悉各人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试着进行互相评价,然后进行适当的小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询问学生的状况:可能会发现有些同学表现过多、过分积极的;有些同学十分内向,总是沉默不语的;有的评价过于简单,有的评价较为偏激。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引导,因材施教,对于积极的学生应引导他向言简意赅的层次发展、提高;对于相对消极的学生则更要多给机会,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内向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只要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评价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潜在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
  
  2、保证学生能充分地享受课堂评价权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重视考分情况制约了课堂的改革。“怎样协调暂时的分数和课堂改革”成为能否让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暂时的利益,要多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考虑。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着实地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在评价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知识,评价别人的同学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点,被评价的同学得到了鼓励和补充,对自己有更充分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生成性资源,满足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关注了他们的思想,可谓一举多得。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要让他们学会在评价中尊重他人,提升自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原则:
  指导性原则:作为学生怎样评价别人和怎样评价自己,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要将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认识观教给他们,对于课堂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要善于引导学生,不能片面,不能偏激地看待问题,明确互评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打击报复的过程。它归根到底的作用还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成绩。评价内容可以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如从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从对问题的拓展创新方面,从合作与交流方面等,引导学生怎样评价别人,怎样评价自己。
  辨证评价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哪个人的习惯或观点一定比别人好,他们只显示出某一方面的差异。在学生自主课堂评价时,不能只看到别人的某一方面,要辨证地看问题,既看到别人的优点,又要看到别人不够完善的地方,尽量避免片面性。
  尊重他人原则: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培养尊重个别差异的良好心态,要尊重别人。在评价前,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欢迎别人和自己进行交流。
  展示自我原则:尊重他人,并不是一味人云亦云。在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可以大胆质疑,不拘泥于课文或参考答案,不要因为害怕批评而隐藏自己的观点。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语气,内容要简洁,原因要准确清晰,解决办法要能有说服力等等。坚持这一原则,也正好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智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集体性原则: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集体环境中,将自己和集体联系起来,通过在集体中评价比较,学习榜样,开拓视野,发扬优势,取长补短,自我激励,不断进步和成长。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要本着开放和发展的宗旨,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真正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诚如斯,则既促进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发展,又实现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进步;既达到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又达到了让学生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和水生嫂身上具有许多相同点(勤劳能干、善良质朴、忠贞不渝)和不同点(性格不同、命运不同、觉醒的程度不同),本文就这两点作了一些比较研究。  【关键词】祥林嫂 水生嫂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画廊里,有许多不朽的文学典型,祥林嫂和水生嫂就是其中的两位。祥林嫂是文学大师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水生嫂是著名作家孙犁在小说《荷花淀》中塑造
期刊
急救就是紧急救治。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日常生活、学习、锻炼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见落水、运动损伤、毒蛇咬伤、运动性贫血、低血糖、眩晕症等诱发的休克,火灾等现象。怎么办?我在一次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拨打120、110、119、122等进行急救。”可是,如果没有通信工具,或者路途遥远,呼救的救员车不能及时赶到哩!又怎么办?现在,我针对落水及运动损伤作如下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随着课程种类和课时数量的增加,教学局域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加上一些学员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系统崩溃和网络的阻塞,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院教学局域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局域网维护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局域网 维护 经验    武警部队近年来十分强调信息化建设,相应的中级警官的进修培训也要突出计算机使用能力的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与相互补充。新课程要求表明,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一、让赏识鼓起自信的风帆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充满信心的人就有愉快的情绪。愉快的情绪将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使人的能力超常地发挥出来。比赛、考试
期刊
【摘要】“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为体育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整合体育学科并体现在信息技术中更显得突出,但是,信息技术如何与体育教学巧妙地“联姻”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信息技
期刊
所谓“家访”就是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环境中,根据“一看二听三访”的原则,通过对家长及“社区”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体育专业老师将体育教学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能达到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促进了解、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家访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家、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法和行
期刊
〖设计理念〗  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追求教学的创新。设计紧扣文章内容,提炼关键问题,体现了“板块教学思想”。运用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紧张、热烈、情趣的辩论,让课文蕴含的环保教育思想轻松、愉快、自然地流淌,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灵之旅。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创新导入  1、揭题:同学们,我们的脚下是什么呢?(地球
期刊
校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外与放学后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
期刊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则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教育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更应该富有创新性。为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时代的要求,我认为一节课应以“实践 探究 创新”为主旋律。    实践——知识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头,也是思维的起点。教学知识必须由
期刊
小孙刚参加工作,教初三化学,担任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事件,苦不堪言,总是不停地问同事:我有什么做得不好吗?学生究竟怎么啦?其实深感困惑的不仅仅小孙,他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某些学生总是在课堂上嬉笑打闹,不可能上升到校规校纪的高度来处罚,但日积月累,这种“不错”可能会产生坏的示范效应,可能让其他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到底是何原因使学生厌学、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不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