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在胆道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所上升[1],胆道损伤后及时诊断和正确的处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17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患者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和胆汁KL-6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41例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恶性梗阻组)和15例确诊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组)的胆汁和血清样本,酶联免疫法检测胆汁和血清KL-6黏蛋白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对各检测指标组间间表达差异以及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能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腔镜胆道术后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2002年11月成功诊治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胆道出血1例,现报告如下.
结肠镜在结直肠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至今仍无可替代。肠镜进镜操作方法各国大同小异,目前常规采用空气注入充盈肠腔,工藤进英的轴保持短缩手法进镜,辅以腹部按压、体位变换,以完成全结肠的探查。由于注入空气不仅充盈肠腔还可拉伸延长肠管,加剧成袢,导致插镜困难,患者产生腹胀、腹痛等不适,少数甚至因无法耐受而中止诊疗,或拒绝复查,极大地限制了肠镜普及。为提高患者耐受,注入介质替换、镇静镇痛用药、插镜技巧改进等方法均
患者女,68岁,因“活动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长期在我院行胃镜随访。患者8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角、胃窦活检病理提示活动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7年前活检病理显示中度慢性萎缩性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6年前活检病理提示中一重度慢性萎缩性炎伴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及部分腺管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随后4年胃镜复查所见均为较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图1),活检病理均提示中
以往,不少学者认为上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存在腹腔粘连,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禁忌证[1,2].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上腹部手术后的LC手术应列为相对禁忌证.我们近年共进行了48例上腹部手术后LC,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可行性和手术技巧.
胆石症及肠梗阻临床常见,但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则少见.我们自1994年2月至2002年12月经腹腔镜探查辅助治愈胆石性急性小肠梗阻6例,现讨论如下.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黏膜愈合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确诊为UC并经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82例,根据治疗效果评价,分为黏膜愈合组(A组:DAI,0—1分;Geboes,0~1级)、黏膜未愈合组(B组:DAI,0~1分;Geboes,2~5级)。随访2年,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及0、12、24个月(或)复发时组织学参数、血清学指标(白蛋白、ESR、CRP、ANCA、IL-18、IL-6、I
一、概述; 胃肠道淋巴瘤指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约占结外淋巴瘤30%[1].
期刊
患者男,9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周入院。查体:营养一般,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1g/L,总蛋白、白蛋白略低,肝肾功正常。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B超:肝胆胰未见异常。胞部X线未见异常。食管吞钡:“食管中段癌”(图1)。内镜检查:进镜30-37cm见肿物向腔内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逐渐上升.我院于3年来检出全结肠黑变病6例,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