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水通道蛋白-4及紧密连接蛋白-5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对继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水通道蛋白-4(AQP4)及紧密连接蛋白-5(CLN5)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预处理7 d组及电针预处理15 d组,电针预处理7 d组及电针预处理15 d组分别给予持续7 d、15 d的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待上述预处理结束后,参照Longa改良线栓法将模型组、电针预处理7 d组及电针预处理15 d组大鼠制成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术中仅分离颈总动脉,不栓塞中动脉血流。各组大鼠于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制模24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AQP4、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脑屏障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7 d组及15 d组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电针预处理7 d组比较,电针预处理15 d组AQP4阳性细胞数[(25.15±0.55)个/每高倍镜视野]及其mRNA表达(1.16±0.04)下调幅度、CLN5阳性细胞数[(62.88±0.61)个/每高倍镜视野]及其mRNA表达(0.80±0.03)上调幅度均更显著(P<0.05)。

结论

不同时程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促进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以电针预处理15 d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好;电针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可能与调节脑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AQP4、CLN5及其mRNA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刺激(取穴与醒脑开窍针刺穴位相同)。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
目的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目的研究维吾尔语失语症检查法(ABU)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把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翻译成维吾尔语,根据维吾尔语语言特点在某些方面进行适当改动(如复述、听字辨认和书写),但总体结构不变。应用专家评议法对ABU进行3轮评议和修订,经语言调适和预测试,并进行维汉回译。然后将它用于检测104例维吾尔族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语言功能评定由一位维吾尔族语言治疗师于患者入院时进行评定,其中30例患者于1
期刊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丹酚酸B治疗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记忆功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丹酚酸B组及联合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方法将模型组、电针组、丹酚酸B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制成记忆障碍衰老动物模型。电针组大鼠于造模第20天时开始介入电针治疗,丹酚酸B组大鼠于造模第20天时开始按50 mg/kg体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侧膝关节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KA术后骨性关节炎(OA)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法(VAS)、量角器和临床治疗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ROM)及临床疗
目的观察和比较早期综合康复干预颅脑外伤(TBI)的多中心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中心TBI患者321例,按中心分层区组随机法,将321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1、2、3、4、5、6、7和8组。8组患者均在手术、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康复1、2、3和4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3~14 d,康复5、6、7和8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15~30 d;康复1、2、5和6组的综合康复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次数的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刺激组、常规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强化刺激组联合FES治疗,每次20 min,每日2次FES治疗;常规刺激组亦联合FES治疗,每次20 min,但每日仅1次FES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步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