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雨中长江边奔跑呼喊的女孩,渴望更多人听见我的声音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虹影的读者都知道,她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揭开那血淋淋的伤疤,将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公布,1962 年出生于重庆南岸的一个贫民家庭,她是家中老六,然而她和其他五个孩子不同,她是一个私生女。在饥荒年代,母亲爱上了一个小自己十岁的男人,生下虹影,母亲也因此落下“坏女人”的名声。她说“多少人被饥荒饿死,而我却活了下来,也许从那一刻就已注定,我是一个要与命运抗争的人。多少年过去,我成为一个诗人和作家,心里明白,无论任何时候拿起笔来,我只是那个在雨中长江边奔跑呼喊的女孩,渴望更多的人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母亲的去世,对她影响很大,她说这之后,才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人生充满别离,无论是我们最先到这世界上,还是我们最后死去,其实都是聚合、聚离的一种。离别是更经常的,聚是很短暂的。”而她能把这些很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也是因为“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你就不会是孤立的,母女关系的问题,或者其他情感,其实都有普遍性。”
  虹影自己也是母亲,她会提起自己的女儿,“女儿乖的时候,我叫她小白兔,不乖,我就叫她小老鼠。”她很在意母亲的身份,几乎凡事亲力亲为,“6点半起床,7点半出发送孩子上学,之后处理一些写作等事务的邮件,下午时间就不多了,因为她4点多就放学了,我会陪着她画画、练跆拳道,包括和她的小伙伴聚会,周末的时间也全部是给孩子的。”
  她的阅读和写作都在孩子睡着后进行,“我的阅读速度特别快,有时一个晚上就能读完一本。一类是特别雅的,比如哲学、纯文学,诗歌;另外一种是特别通俗好看有趣的,比如饥饿游戏。”


  虹影推荐:
  《新国文》
  “这套读库老课本丛书,非常好,我很喜欢和孩子一起读,通过图片,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明白,图片好,书法好,语言精炼有力。”
  《情人》
  “杜拉斯的这本书是我不断会读的书,这是1995年的版本,里面折了、画了好多,很多年,这本书都跟着我的旅行箱,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我觉得杜拉斯在这本书里说的很多话都说到我的心里了。”
  《在路上》
  “这是‘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原书是他1951年4月用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这个书影响了西方的知识分子,对我影响也非常大,我也有十多年在路上到处流浪,我们的青年人也应该讀,关于自由与信仰的精神之旅。”
其他文献
11月21日举行的第51届韩国电影大钟奖颁奖礼上,崔岷植凭借《鸣梁海战》获得最佳男主角。这是他第三次获得该奖,他还曾先后夺得三个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男主角、两个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男主角和两个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是韩国获得此类殊荣最多的演员。崔岷植是韩国演技派的代表,他冷静、沧桑的硬汉形象颇受欢迎,更是擅长饰演反面角色。他先后主演过《老男孩》、《太极旗飘扬》、《哭泣的拳头》、《亲切的金子》等片,都兼具艺
期刊
尹建莉老师已然是当下“好妈妈”的代言人,她说:“我不认为我们的时代不好,每个时代都有社会问题,家长的任务是用最美好的东西来武装,抵抗不良影响。”对于现在父母的焦虑,“赢在起跑线”的心理,尹老师也有话要说,“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不要把精力花在眼前具体的竞争事务上,不要打扰孩子的自我发
期刊
金韵蓉老师精研婚姻家庭问题和儿童心理教育,还深入涉猎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艺术治疗领域,是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也是多领域的“跨界高手”。以为她的生活应该非常繁忙和多彩,她却说:“我是个大宅女,很安静,出门就是工作,工作完会立刻回家,从来不参加饭局应酬或者时尚party。在不外出的日子,每天享受完缓慢早餐之后,便开始写作或者翻译的文字工作,下午六点一定关闭電脑,吃罢晚饭,运动一会儿,八点准时进卧室,关闭电话
期刊
因为《中国好声音》,让华少这个“中国好舌头”火遍全国,其实,他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华少自己认真说过“其实我骨子里是个读书人。”《华少爱读书》是个例证,这是一档深夜读书节目,他自己担纲制片兼“讲书人”,同时也秉承着“回归文学之美好,重拾阅读之愉悦”的宗旨,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当下的優秀书籍。一个主题,三个场景,三本与主题相关的读物,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献给观众。无论你是求休闲之书,或是旅行之书,抑或更衣
期刊
秋微的身份很多样,作家,主持人,策划人,不过她更强调自己会一直坚持前两种身份,朋友说她是活在现代的张爱玲,她爱读书,是个公认的才女,她却很淡定地说,搞创作的人都要拧巴,而自己不仅拧巴还很做作,“不做作怎么当女人?而且我喜欢纸质书,那样才叫看书啊!我大部分书都是繁体字,繁体字才是字,简体字就是个符号。不仅在家要看书,出去凹造型也要看一会”。她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阅读是5岁时看小儿书版的《红楼梦》,而到
期刊
协和妇产科的章蓉娅医生是微博上有着百万粉丝的妇产、育儿科普先锋。  工作在协和,强度非常大,有句俗话叫“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章大夫最长的一次手术,连续做了14个小时;最久的一次,在病房连续待了六十个小时,吃喝拉撒睡都没离开半步。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停止阅读,“我常常没空,但是只要一有空,就会捧起感兴趣的好书,一口气看完。嘿嘿……我工作、读书都是连续作战型的,不了结心里就不舒服,
期刊
“我可以永远吃苦,却不会永远年轻。”——严歌苓 散文集 《波西米亚楼》  采访、拍摄严歌苓老师的所在,是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旧邸。作为京城三环内最后一幢事业单位老办公楼,它即将消逝在人们的视野……这幢苏式建筑堪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孵化器,一砖一瓦都氤氲着文学的力量,流淌着文字的气息。而室内装潢则颇让人玩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事业单位特有的调性:朱红色的踢脚线,淡绿色的墙裙,雪白的墙面……在这
期刊
BQ:哪种身份介绍你时,会最受用?  C:作家。因为写作靠自己一个人努力,就能有成果,其他工作都很依赖他人的成全。  BQ: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阅读启蒙来自哪里?  C:我喜欢看的书很多很杂,什么都会看一些,人都是需要文字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嘛。除了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外,自己培養阅读的习惯更重要。  BQ:你正在读什么书?  C:《西方将主宰多久》,是本溯源的历史书,很有见解。  BQ:每天都会保证阅
期刊
娜姆说, “我特别喜欢看书,不过,我看书却不留,看过就送给身边的朋友或者图书馆,我是虔诚的佛教徒,生活中也崇尚做减法,不喜欢留太多东西在身边,连自己出过的书都没有备齐。泸沽湖的家空间大一些,去的人少,没送出去太多,书相对多一些,丽江的家里有两三百册。北京的家里就很少了。”  娜姆说自己有点像活在八十年代,习惯早起,习惯带个小本子随时做记录,习惯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她说:“我们摩梭人有语言但没文字,
期刊
Dior刚刚在日本东京举办了“迪奥精神二零一五·东京” (Esprit Dior Tokyo)成衣秀,这是时隔61年后,Dior再次将秀场搬回日本。设计总监Raf Simons像是充满奇幻的炼金术师,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又对比升华。  秀场上漫天的飞絮,仿佛是富士山飘来的雪花,迷失在灯火辉煌的大都市:东京,不再是来自远方的装饰背景,而是高级成衣秀的灵感主角。棱角突出的裁剪拼接,对比鲜明的明缝,动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