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寻隐诗的多重意蕴

来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维从小尊佛论道,身边道友济济,喜山水清音,好寻隐之游.他的寻隐诗多以自身为行动主体,以拜访僧人禅师、佛寺隐居为对象,其间描绘寻隐途中的山水风光,寄托自己对生命的多重体验和思考,形成一种主体明确、路径鲜明、目的性强的寻隐模式.他的寻隐诗通过隐者形象的塑造、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佛教典故的融入而体现出多重意蕴.
其他文献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和前沿领域.自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以来,围绕其展开的专项议题谈判、国际法律塑造及履约机制建设为各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明晰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全球环境问题提出了初步应对方案,也作为专门化的治理指向类型嵌入了环境治理链条,在气候变化、荒漠化防治等交叉领域的相互作用下,构筑成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则体系.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以参与国际事务议题、配合全球环境治理的“追随者”定位入场,再以主动承担治理责任、积极开展合作治理的“参与者
期刊
产教融合是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指标,是保障和提升产教融合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产教融合活动参与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政府、行业、企业、教师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的六个评价主体,学校是评价客体,围绕评价主体和客体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为每个评价指标设置了权重.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两种评价工具,同时为政府主体授予了修正学校内部评价结果的权限,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作为1992年地球峰会“里约三公约”之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长期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是,从实际行动和效果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确立的“爱知目标”基本未能实现.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昆明召开,如何通过“转型变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论”实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转型变革”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