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译英中中国文化的保留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汉译英中中国文化保留的问题。第一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阐述其重要性;其次,第二部分,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汉译英中保留中国文化的一些阻碍因素;最后本论文从翻译手段角度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手段来进一步推动汉译英中中国文化的保留。
  关键词:中国文化元素;汉英文化差异
  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范围日益广泛,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但文化不对及文化空白等现象,也在汉译英过程中显露无疑。因此,在汉译英中应采取何种方式来处理汉语与英语的关系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中国文化以“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渴求将“原作的丰姿”真正呈现在外国读者面前。这无疑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有着巨大的考验,译者应在了解源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翻译手法以达到保留并传达作品中的文化的效果。
  一、汉译英中保留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提出中国作家历来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上,因个人喜好,修养不同分为两支:一支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这些书籍以传奇的情节、通俗易懂的描述以及夸张化的语言见长。另一支则是《红楼梦》等比较生活化的、主题具有多样性的、细节性强的书籍,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后一支翻译起来则较难,其原因是《红楼梦》更易被大家所崇扬,最代表中国文化,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这种作品便需要我们在汉译英中充分注意到保留其独有的中国味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汉译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保留的必要性。
  二、汉译英中保留中国文化的阻碍
  (一)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是开门见山,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这是豪爽的语气,若翻译者采取直译的方式可能会使英文译本让目标语读者感到缺乏礼貌。例如:I wish to talk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ich you are interested.这样的译文会给目标语读者带来错误的体会,与译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不相符,那便使讲话者太肯定听众会对自己所讲内容感兴趣,尽管说话者以中国式开门见山的方式,但未能得到理想效果。I would like to brief you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might be of interest to you.像这种直截了当地表达会使汉译英中表达的意思出现偏差,影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中英语言翻译习惯的差异
  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欧化的语法”一章中所指出的“中国语中多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并非必需”。西方采用形合法,注重显性连接。汉语的文章乐于采用层层展开方式,使用并列句结构,但大多数用以表明语言逻辑关系的连接词是不需要表达出来的,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已经内化在国民的思维中,若写出来反而会让人觉得啰嗦、冗长。中英文之间的不同点是英语文章注重将其主题突出、重点突出,习惯性地将其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其句子语法结构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二者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异则会导致汉译英中存在语言阻碍问题。
  三、如何在汉译英过程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在汉译英过程中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手段以达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分:
  (一)翻译归根结底地说在于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译者要读懂汉语意思,不可随意猜想。译者要在充分熟悉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积极地将其应用到译本的方方面面,做到在汉译英过程中以目标语语言习惯为手段充分保留中国文化。同时汉译英中还需要译者具强的素质水平以及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一系列集理性和感性于一身的判断以达到翻译界所倡导和追求的完美性。
  (二)在进行文字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应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语言风格转换到译文中去,使目标语读者感受到语言本身的独特魅力,译者不仅应当是目标语语言和源语语言的专家,更应当迎合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将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有效地呈现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译者应了解西方文化,在文学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借鉴其优秀之处以更好地使西方读者体味并理解中国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语言风格以及内在含义。
  四、结论
  在弘扬文化多样性和比拼文化软实力的当下,我们应当在汉译英中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在汉译英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创新性地翻译出符合原作者的意图以及目标语语言文化习惯的作品,更好的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悠久的历史下沉积的大量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如何将这些积极向上、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美术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校本资源开发中继续传承、发扬,是每一位美术教育研究者期望完成的一个使命。本文从美术资源的引入、校本课程的设计等角度,探究地方美术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立,以其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村地区;校本资源;开发  河南作为重要的文化大省,民间、民
有一个人,爬上了一座铁塔.这铁塔是以前电视台的发射塔,后来电视台搬走了,铁塔就成了一座闲塔.铁塔临街,那人一爬上去,就被人发现了,于是大家喊起来:rn“你做什么?”rn“快下
据统计,全世界人口中,有75% 的人群处于疾病前缘,即亚健康人群,而健康体检,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一庞大的、无明显症状的亚健康人群.笔者根据2019年3、4月份在我接诊的2个病例,谈
目的:分析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用药差异分为甲
再一次相见  那从万米高空的俯视中  与我相遇的南海海面上一缕柔和的波光,  那在与我的对视中,缓缓移向身后的  一抹浮云,我们再一次的相见  又将会是何时?  春风化雨的一瞬  如果说日常生活与伟大作品之间的敌意如此古老,  甚至始于宇宙的诞生与人世的重临,  那么,所有伟大的作品又终究成全于  它与日常生活相认的,电闪雷鸣  同样是春风化雨的一瞬。  少年  再一次来到海南时,我已不再是一个翩
期刊
基督教与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活动范围涉及各个领域.文章主要系统考察了基督教在近代湖南所从事的教育活动.通过对教会学校开设的目的、招生对象、课程安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启发性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因素也是关键要素,启发性更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芽,在想象力的浇灌下为幼儿结出创造性的硕果。创造性也离不开情境的设制,情境对幼儿美术教育很重要。同时提倡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艺术精华,深化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使我国美术教育更加血肉兼备,从而使我国幼儿艺术更上一个台阶,启发性思考给我国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加速
期刊
摘要:“摩拜单车”陆续在我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出,所到之处均能引起一股骑行新风尚。本文主要基于构成成分等语言内部因素的角度,并结合相关的社会语用心理视角,探讨了“摩拜单车”名称的得名之由。  关键词:摩拜单车;拟外来词;得名之由;规范  一、“摩拜单车”的兴起  最近一段时间,“摩拜单车”成为热词,经常在各个新闻标题上亮相,网络朋友圈更是吹来一股“摩拜之风”。随着近些年来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加重,低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一个发展关键期。而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