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关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兼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 诱发课文内含思想感情,恰如其分进行思想教育
  大家知道,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说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而要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贾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关键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础上,善于诱发深之内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到引而步发,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粜米》一课时,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时,让学生思考。题目是《粜米》,为什么粜米的过程写得那么简单,而卖米前询问米价却写得特别详细。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思考,领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深受地主、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永远步能摆脱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无情揭露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是由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这样,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文悟道。
  2 品析词句,加深理解课文,有机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例如:教学《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时,在理解“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时,先让学生说一说:①什么叫“骨头硬”“有自信心”?②你怎样理解下面两个句子。“我们一家子创过一关又一关……不能步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的响。”在学生理解了重点词句,掌握了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教师把握好教育契机,渗透思想教育。你们平时在学生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怎么对待的?现在,你觉得怎样做?这样通过品析词句,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不仅能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使学生懂得了应怎样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克服困难,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再如叶圣陶先生在《粜米》一文中,用极朴实的语言,明暗相交,激越变化的节奏,向人们展示了旧社会的黑暗,残忍,展示了在三座大山压榨下的农民们悲惨厄运。全文难理解的词句较多,我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对比词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文中议米价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里通过对话对比使情节一波三折,米价由十五块到五块的巨跌,农民的愤激,米行先生的冷笑;农民们的新米,帝国主义运来的洋米洋面,农民心理的突变等对比,使学生悟出;面对种种压榨,农民们根本没有活路。一边是大丰收,一边是大跌价;一边是米多,一边是涌进中国市场的洋米洋面;一边是想透一透气,一边是要祖、要债。强烈的对比,无言的愤激,同学们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深沉的,此时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情怎能步随之深化呢?认识和情感是形成信念的物质基础。在品词析句中,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
  3 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例如:《一定要争气》是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地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民争气的感人事迹。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争气”,知道“争气”是全文的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地周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那么,在释题时,抓住关键字眼“争气”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争气”在题目中的意思,从而领会题目的意思,渗透坚强意志,然后初读课文思考:①课文中有几处讲“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②读了课文以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览全文,通过突破题眼,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了要学习童地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为国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上,情感可以影响他人的。我认为向这样在一篇文章学习的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下步的学习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有序、有度地渗透,把握好教育契机,在寓字上下功夫,把握住语文知识与德育的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这都有助于增强语言文字学习和德育的统一、和谐,真正做到春风化语,润物无声。
其他文献
尊重,为人之本;尊重,处事之基;尊重,待人之道;尊重,学习之法。一切以尊重为先。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1 尊重学生,要给他学习的权力  学习是人能够适应社会的最佳方法,孩子从落地开始便不断的从学习中长大。我们教师只不过是他们学习的助推器、一个阶梯,我们应该尽到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教师要想让孩子学得更多的知识,首要条件是给他这个学习的权力、机会。有不负责的老师,为了自己的一时安
期刊
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近几年,我校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境成了全校每个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1 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
期刊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恰当、适时地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
期刊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1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显重要。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的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因此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学生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既要保护学生的兴趣,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1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人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钻得进去就会有成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是从树立学生的信心、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教学情景、引进竞争机制、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榜样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用成绩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期刊
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  1 传统的物理教
期刊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国内外数学改革的经验证明: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分为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数学却以单纯处理中段为原则,这导致了数学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已成为改革数学教学刻不容缓的当务之争。  1 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1.1 在抽象中认识数学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
期刊
几乎所有学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中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好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他们的本身看:①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学习。喜
期刊
在语文学习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那么,怎样进行词句训练呢?  1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训练  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