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考察草分枝杆菌注射剂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方法:将78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2.5% 5-氟尿嘧啶注射剂浸透无菌纱布在皮损区湿敷30分钟,2次/日;对照组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4周复诊1次。结果:两组1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sup>230.25,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草分枝杆菌注射剂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有效。
关键词 草分枝杆菌注射剂 5-氟尿嘧啶 多发性寻常疣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2、4、7型)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它主要通过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传染所致。多发生在皮肤暴露处或皮肤经常摩擦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足缘等处[1]。少数散在的疣体可采用切除、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化学腐蚀等方法治疗,但多发性寻常疣治疗比较棘手,局部冷冻、电灼、CO,激光烧灼或腐蚀性药物局部外用等治疗方法,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瘢痕,且有时需多次治疗,患者痛苦较大。2009年5月~2010年6月对40例不同年龄多发性寻常疣患者进行草分枝杆菌注射剂(乌体林斯),联合5-氟尿嘧啶(5-Fu)湿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寻常疣患者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0~65岁,平均26.7岁。病例入选标准:经临床确诊的寻常疣患者,年龄>10岁,性别不限,病程3个月~2年,疣体分布于手足部位,呈菜花状,皮损数≥5个,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近8周内全身或局部使用过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剂者;不能按要求用药和随诊者。将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数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2.5% 5-氟尿嘧啶注射剂浸透无菌纱布在皮損区湿敷30分钟,2次/日;对照组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4周复诊1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皮损面积消退100%;②显效:皮损面积消退>70%;③有效:面积消退30%~69%;④无效:面积消退<30%,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计。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sup>2检验。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1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sup>230.25,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湿敷部位有轻度的红肿及灼热感,减少湿敷时间及次数后消失。
讨 论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肿瘤,临床表现:①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②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③数目不等,初起多为一个,以后可发展为数个到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④病程慢性,部分可自愈。⑤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由于局部压迫、摩擦,表面形成黄色胼胝状,如以小刀削去此层,即可见白色软刺状疣体,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⑥发生在甲缘者,可破坏指甲生长。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为一种最小的DNA病毒,由它感染所致的疣的病程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关系,免疫功能缺陷者疣的发病率增高,且细胞免疫对疣的防御机制起重要作用[1]。草分枝杆菌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灭活的耐酸草分枝杆菌Fu36,属于多功能免疫激活剂,其进入人体后,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如MAF、MIF、MCF等,这些因子作用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使之活化,向病灶部位聚集,对细菌、病毒等进行吞噬、杀伤和清除。同时,NK细胞、B淋巴细胞也活化,增强IgM和IgG趋向正常,持久地进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不断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草分枝杆菌注射剂的优势是用微小的量,即可显著而持久地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故使用时不良反应很小,患者易于接受。
5-氟尿嘧啶为嘧啶类抗代谢药,机体吸收后转化为5-氟嘧啶脱氧核苷,竞争性地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从而阻断病毒DNA的生物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近年有报道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疗效[2,3],寻常疣表面角化程度明显高于尖锐湿疣,因此治疗时相对延长了5-氟尿嘧啶湿敷时间,并且连续治疗。外用氟尿嘧啶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高浓度或长时间接触使用时引起局部化学腐蚀性皮炎和浅表性溃疡口[4],在疗程中按规定的时间湿敷,2.5%浓度的氟尿嘧啶对正常皮肤无明显腐蚀损伤作用,其安全性良好,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
草分枝杆菌注射剂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既有效抑制HPV的合成与复制,又增强了机体抗感染能力,是目前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2 李绍棠.氟尿嘧啶液外涂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10):62-63.
3 赵景良.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及外涂治疗尖锐湿疣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02.
4 赵敏.足叶草酯外涂配合氟尿嘧啶溶液灌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475-476.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关键词 草分枝杆菌注射剂 5-氟尿嘧啶 多发性寻常疣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2、4、7型)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它主要通过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传染所致。多发生在皮肤暴露处或皮肤经常摩擦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足缘等处[1]。少数散在的疣体可采用切除、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化学腐蚀等方法治疗,但多发性寻常疣治疗比较棘手,局部冷冻、电灼、CO,激光烧灼或腐蚀性药物局部外用等治疗方法,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瘢痕,且有时需多次治疗,患者痛苦较大。2009年5月~2010年6月对40例不同年龄多发性寻常疣患者进行草分枝杆菌注射剂(乌体林斯),联合5-氟尿嘧啶(5-Fu)湿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寻常疣患者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0~65岁,平均26.7岁。病例入选标准:经临床确诊的寻常疣患者,年龄>10岁,性别不限,病程3个月~2年,疣体分布于手足部位,呈菜花状,皮损数≥5个,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近8周内全身或局部使用过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剂者;不能按要求用药和随诊者。将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数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2.5% 5-氟尿嘧啶注射剂浸透无菌纱布在皮損区湿敷30分钟,2次/日;对照组深部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ml,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4周复诊1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皮损面积消退100%;②显效:皮损面积消退>70%;③有效:面积消退30%~69%;④无效:面积消退<30%,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计。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sup>2检验。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1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sup>230.25,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湿敷部位有轻度的红肿及灼热感,减少湿敷时间及次数后消失。
讨 论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肿瘤,临床表现:①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②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③数目不等,初起多为一个,以后可发展为数个到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④病程慢性,部分可自愈。⑤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由于局部压迫、摩擦,表面形成黄色胼胝状,如以小刀削去此层,即可见白色软刺状疣体,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⑥发生在甲缘者,可破坏指甲生长。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为一种最小的DNA病毒,由它感染所致的疣的病程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关系,免疫功能缺陷者疣的发病率增高,且细胞免疫对疣的防御机制起重要作用[1]。草分枝杆菌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灭活的耐酸草分枝杆菌Fu36,属于多功能免疫激活剂,其进入人体后,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如MAF、MIF、MCF等,这些因子作用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使之活化,向病灶部位聚集,对细菌、病毒等进行吞噬、杀伤和清除。同时,NK细胞、B淋巴细胞也活化,增强IgM和IgG趋向正常,持久地进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不断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草分枝杆菌注射剂的优势是用微小的量,即可显著而持久地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故使用时不良反应很小,患者易于接受。
5-氟尿嘧啶为嘧啶类抗代谢药,机体吸收后转化为5-氟嘧啶脱氧核苷,竞争性地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从而阻断病毒DNA的生物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近年有报道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疗效[2,3],寻常疣表面角化程度明显高于尖锐湿疣,因此治疗时相对延长了5-氟尿嘧啶湿敷时间,并且连续治疗。外用氟尿嘧啶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高浓度或长时间接触使用时引起局部化学腐蚀性皮炎和浅表性溃疡口[4],在疗程中按规定的时间湿敷,2.5%浓度的氟尿嘧啶对正常皮肤无明显腐蚀损伤作用,其安全性良好,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
草分枝杆菌注射剂联合5-氟尿嘧啶湿敷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既有效抑制HPV的合成与复制,又增强了机体抗感染能力,是目前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2 李绍棠.氟尿嘧啶液外涂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10):62-63.
3 赵景良.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及外涂治疗尖锐湿疣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02.
4 赵敏.足叶草酯外涂配合氟尿嘧啶溶液灌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475-476.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