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是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步“分层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经过实践,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两大课堂建设 工科大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c)-0159-01
  1 引言
  2008年我院组织了所在地域的30家用人单位老总进行座谈,普遍认为工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初期思维不开阔、考虑问题缺乏系统性、协作能力差、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等缺陷。其产生的原因,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应用型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这使得学生的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1]。主要表现在:其一,第一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批量生产”方式,它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锻炼;其二,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少;其三,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以课程为单元展开,学生跨课程综合化训练内容很少;其四,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学生组成团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很少;其五,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学生实践机会很少。上述第一课堂教学面临的不足正是第二课建设的有益补充。大力开展第二课建设是工科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然,它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将有效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4]。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原则,进行大胆改革,构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步“分层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经过实践,新的教学改革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良好效果。
  
  2 两大课堂建设规划
  2.1 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同步“分层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在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中,一般是将专业教学内容规划为四个阶段,即分别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是递进关系,即后阶段教学内容学习建立在前阶段教学内容学完的基础之上,因此,需要学生在大学四年四个阶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学习。鉴于以上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客观规律,为了实现第二课建设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我院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构建了与第一课堂四个阶段相对接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即基础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四个层面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育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自成系统的独立体系。
  2.2 建立两大课堂“一线四对接二环境”的素质教育方案
  “一线四对接二环境”的第二课堂教育方案的具体内容是教育过程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两大课堂的公共基础课与课外基础训练对接、专业基础课与课外专业基础训练对接、专业课与课外专业综合训练对接、毕业设计(论文)与课外工程综合训练对接,并分为校内课外和社会两个环境实施展开。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第一课堂教学四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存在的不足,合理策划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所对接的各个教育训练科目;然后,根据每个教育训练科目预期所能达到的效果,选择恰当时间、教育环境进行规划。如我院机械专业两大课堂良性对接采取了如下教育方案:在第一课堂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我们在第二课堂构建了道德法规教育、思政理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人文素养、沟通协作能力、机械设备认知训练科目;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构建了工程绘图、工程实体简化与力学计算、机构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工与电子器件设计与制作训练科目;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构建了机械制造工艺及工夹具设计、机电系统设计、专业定岗实习训练科目;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构建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工程项目技术与管理设计训练科目。第二课堂的上述训练科目,以其内容训练的特点及训练质量的要求选择优良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如社团活动式、校内课外竞赛式、校内课外讲座式、暑期社会实践式、团队项目式、企业定岗实习式等。
  
  3 实践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三年两大课堂良性对接建设及实践,主要成效如下:
  3.1 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辅助教学作用
  学生在第一课堂的课程学习中,往往是理论知识多、抽象概念多和图表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由于我们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构建中,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并同步“分层递进”展开,因此,学生通过在第一课堂的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进入第二课堂选择性学习训练,这使得学生加深了对第一课堂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2 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促进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同步“分层递进”的两大课堂良性对接,使学生能够把第一课堂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在第二课堂训练科目中应用,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技能训练,2008年以来我院有800多名学生受到了两大课堂良性对接的训练,与此项教学改革前相比,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3.3 创造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两大课堂良性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和超越性,是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近三年我院共有24个“浙江省大学生新苗创新项目”被批准;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30篇;机械创新综合设计项目硕果累累,获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生参与老师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15项,获得专利20项。
  
  参考文献
  [1] 李华,卓光梭,张旭,等.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2007,7(5):98~99.
  [2] 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137~138.
  [3] 李维意,杜平.论大学生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 103~105.
  [4] 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122~125.
其他文献
A hybrid technique to compute the surface-wave scattering of electrically large 2-D bodies with cracks by combining the current-based hybrid method and the fini
Higher-order almost cyclostationary complex processes are complex random signals with almost periodically time-varying statistics, which is important to the res
土壤动物在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等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不同个体大小土壤动物种群在土壤有机残体转化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
JB/T 9008.2—2004《钢丝绳电动葫芦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寿命试验只是一个试验项目,相关内容比较简单。欧盟标准EN14492.2:2006+A1:2009(E)的附录G,对寿命试验方法进行了系
This paper studies a detection method of targets of high resolution radar operating at the band of millimeter-wave(32-38GHz)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lutter
加强新形势下县支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和研究,是加强县支行建设的必然要求
A versatile current-mode biquadratic filter using three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nine passive elements is proposed. By suitably choosing the output branch, lo
The ionospheric time delay is one of the main error sources in C/A code GPS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real-time dual-frequency ionospheric time-d
In this approach, three typical implementation schemes of self-healing function in VP switches are discussed and three corresponding queue models for backup-VP
A canceling range sidelobes scheme has been suggested by Yang Guangzheng, et al.,(1997) thi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all sidelobe of group corre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