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的乱局背后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4月起,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中亚山地小国就内乱不止。先是总统巴基耶夫被迫出逃,政权意外更迭,后又爆发惨烈的民族冲突。很多分析都预言,今后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不稳很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
  
  俄、美的利益与分歧
  
  谁导演了这场内乱?虽然舆论猜测俄美参与其中,甚至还有人说这次政权更迭是“俄色革命”,但没有人能够拿出确凿的证据。其实,无论是今天的政权更迭,还是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主要原因都来自吉国内部。相比寻找大国插手的证据,通过观察俄美在事件过程中的举动来分析其意图更有意义。
  2010年4月8日,当吉国反对派宣布建立临时政府、而前总统巴基耶夫尚未宣布辞职时,俄罗斯总理普京与反对派领导人奥通巴耶娃通电话,率先承认吉临时政府。4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紧随其后重演了这一幕,表明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态度。据哈萨克斯坦官方称,哈国与俄、美两国一起促成巴基耶夫离开吉尔吉斯斯坦,平静让权。2010年6月16日,当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发生民族冲突后,俄、美两国领导人就吉国内局势举行密切协商。两国均拒绝了吉临时政府关于派兵帮助平息骚乱的请求。两国均支持吉临时政府举行全民公决。两国还与吉临时政府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密切跟踪事件的进展。2010年6月24日,俄、美两国总统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支持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在国内恢复民主与稳定的努力”。
  苏联解体以后,俄、美在中亚的较量从未停止,近几年更是愈演愈烈。为什么此次事件中俄、美表现出难得的“协调克制”,谁也不往前迈一步呢?这需要考察俄、美在吉尔吉斯斯坦事件上的利益诉求。
  一方面,俄、美两国在吉事件上有利益一致之处:首先,吉尔吉斯和中亚地区的稳定符合俄、美双方利益。两国都不愿意看到吉尔吉斯内乱持续发展甚至蔓延到周边地区。两国均欢迎吉国尽快建立新政权,恢复秩序,希望本国在吉境内的军事基地安全不受到影响。因此两国对于临时政府举行全民公决等行动予以支持,并向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其次,当前俄、美两国关系处于“相互示好期”,谁也不愿意节外生枝,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问题上多走一步,挑战对方的利益,破坏两国关系向好的大局,因此出现俄、美两国协调的一幕;第三,吉前总统巴基耶夫在马纳斯基地等问题上出尔反尔失信于俄、美两国,而吉反对派则与俄、美两国都有接触,因此吉政权更迭至少不违背两国的利益,顺势而为应该是俄、美两国的优先选择;第四,吉境内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之间的民族冲突有着复杂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旦卷进去,可能费力不讨好。因此,俄、美两国都没有同意派兵干预;第五,对于俄、美两国来说,吉尔吉斯不是中亚首要利益对象国,其重要性不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利益都很有限,不愿意为吉国的稳定付出过多代价。而且,俄、美两国此时都受到其他一些问题牵扯,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影响吉国形势。
  另一方面,俄,美两国在吉尔吉斯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当吉尔吉斯局势开始动荡时,美国和北约最担心的是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安全。美国多次与吉临时政府接触,派遣官员访问吉尔吉斯斯坦,目的是使吉临时政府承诺保证美军基地继续留在吉境内,从而为北约在阿富汗的战事服务。除了马纳斯空军基地,美国人还看重吉尔吉斯斯坦在欧亚地缘政治版图上的位置。美国人希望通过巩固在吉国的军事存在从而对整个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形成辐射性影响,在战略上对俄、中两国形成牵制,并与美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政策实现对接,把中亚政策与南亚政策整合在一起;俄罗斯则不希望任何势力染指吉尔吉斯斯坦乃至中亚和独联体地区,不希望美国和北约在中亚和独联体地区扩大影响。俄罗斯希望关闭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
  俄、美两国的态度对吉尔吉斯斯坦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应该说,俄、美两国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军事基地,对当地情况也比较了解,相对来说有较强的能力和较多的资源在第一时间帮助吉国临时政府平息骚乱,从而避免人员的大量伤亡。这也是吉临时政府向这两国求助的重要原因。遗憾的是,两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有分析认为,“吉尔吉斯沦为俄、美在中亚博弈的牺牲品”。从事件的结果看,吉临时政府表示承认前政府以往签署的协议,不会对外交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南此,美国军事基地暂时将继续留在吉境内。不过,考虑到吉国内很多民众对于马纳斯基地的排斥态度,反对派随时可能借军事基地问题向政府施压。未来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去留问题仍将是影响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美两国关系的重要问题。
  
  乱局对地区形势的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领土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27万。虽然在面积、人口、经济总量、资源等指标上,吉尔吉斯斯坦都算不上中亚重要的国家,但它也有一些獨特之处。吉尔吉斯斯坦曾被西方认为是中亚唯一的“民主岛”,是中亚唯一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也是中亚唯一同时拥有俄、美两国军事基地的国家。2010年4月政权更迭后,吉尔吉斯斯坦出现中亚首位女性总统,并在独联体国家中率先推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由总统制转变成议会共和制。
  2010年10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将举行议会选举。吉尔吉斯是否能够稳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重建政府,弥合民族矛盾,发展经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分析都指出,议会制不符合吉国目前的情况,吉部族和政党数量众多,其中有影响和有权威的不多,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分化组合往往出于部族属性和短期利益,而不是政治理念,这种情况可能使政策和政令出台都比较困难,从而导致政局长期陷入混乱的状况。尽管反对派领导人奥通巴耶娃顺利地举行了全民公决,并当上总统,但这更多要归功于民众求稳、求安定的心理。
  虽然美国要求对于民族冲突的原因进行独立国际调查,但由于此问题过于敏感,直接牵扯到I临时政府的利益,结果很可能如1990年的冲突调查那样最终不了了之。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之间的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如果吉临时政府在奥什和贾托拉巴德的重建过程中不能做到公正,达到冲突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也有可能进一步激化民族矛盾,引发新一轮冲突。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的较量中,吉国内不同民族和部族之间的利益争夺也将突出显现,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可能导致局势动荡。
  此次民族冲突中,吉国内的乌兹别克族受到很大冲击。这可能引起生活在吉国境外的乌兹别克族民族主义者对于吉尔吉斯族民族主义者甚至吉当局的不满和愤懑情绪,可能给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政府在处理双边关系时增加了难度。
  无论是对于俄、美两国,还是对于吉临时政府,军事基地问题都十分重要和敏感。吉临时政府请求俄、美在其境内扩大军事存在,包括在其南部巴特肯州建立新的军事基地,这势必遭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坚决反对。如果俄、美两国扩大在吉境内已有的驻军规模,或者建立 新的基地,可能加剧中亚地区的紧张气氛。流传多年的关于美国试图以费尔干纳为轴心控制中亚以及美国将阿富汗军力转移到中亚的说法就可以找到新的依据。
  驻军问题同样牵动吉尔吉斯斯坦周边邻国的神经。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讨论吉尔吉斯斯坦形势的会议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均反对向吉派驻维和部队,认为此举将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不利于本国的安全。对于上述三国而言,吉国的动荡是危险的信号。反对派通过暴力夺权的野心、民族和部族矛盾、社会不满情绪等等这些在吉国被释放出来的“魔鬼”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国家找到缝隙作乱。这促使他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和对社会安全领域的监控。
  在吉尔吉斯斯坦整个事件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暗中较量的影子。2010年哈萨克斯坦担任欧安会轮值主席国,成为独联体国家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国家。在欧安会阿拉木图会议上,哈萨克斯坦在讨论吉尔吉斯事件的同时积极宣传本国的民族政策,以及本国在协调吉事件、促进吉国稳定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则积极与联合国和美国领导人沟通,着力宣传本国在接收吉尔吉斯斯坦难民方面作出的贡献。两国都利用吉事件积极扩大本国影响,突出本国是维护中亚地区稳定的保障的思想。
  从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可以看出,中亚地区的一体化仍很遥远,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在解决地区性问题上还很乏力。大国之间的不信任仍然很深,这阻碍了大国之间就中亚问题进行磋商和合作,大国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争斗将长期持续。
  
  吉尔吉斯斯坦乱局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针对吉事件上作出了应有的反应,塔什干峰会签署的文件以及秘书处发表的声明都表明该组织对吉事件的态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还积极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应该说,上海合作组织在整个事件中发挥的作用符合它目前的条件和能力。上海合作组织经过9年多的建设,在巩固组织法律基础、加强组织机制化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它在安全领域的主要目标是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它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当成员国安全受到威胁时,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向该国提供军事帮助。有分析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在吉事件中的表现说明该组织的行动力和实用性都很有限。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说明上海合作组织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吉尔吉斯斯坦事件使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主要有:其一,导致吉国内局勢混乱的一系列内部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解决,吉政局可能长期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骚乱。不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在中亚国家中有其特殊性。虽然,整个中亚地区形势总体上不太稳定,影响地区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已经进入动荡期;其二,有关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可能加深。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将更加严重,一些既有的地区性问题解决起来将更加困难;其三,大国以及国际组织在中亚地区合作的基础相当弱,互信度不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谈判回旋的空间不大,在解决中亚地区问题上开展多边协调的困难较多。
  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很多任务:在安全领域,上海合作组织需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打击三股势力、保障地区安全的问题。这涉及到枪支收缴问题、难民问题、三股势力问题、毒品问题等等。这次暴力事件反映出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武器在民间大量流散的情况,收缴非法私藏的武器将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工作,关系到吉国和地区的稳定。吉尔吉斯斯坦事件产生的移民和难民问题需要成员国之间加强沟通,协力解决。另外,需要关注伊扎布特组织在吉国的影响,特别是对吉南部地方政权的影响。对于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的活动也需要加强监控。在阿富汗形势持续恶化以及美国和北约宣布将退出阿富汗的背景下,中亚的宗教极端组织可能与来自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加强联系,可能出现恐怖主义势力回流或者合流的可能。另外,费尔干纳地区处于中亚的中心地带,该地区由于各民族杂居、边界交错、人口密度大、就业困难等情况有可能成为各种矛盾集中存在的中心,需要警惕费尔干纳地区的安全状况,防止矛盾爆发并产生连锁反应;在政治领域,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如何从法律上规定新的合作机制,在保障成员国的稳定与安全上切实发挥作用;在经济领域,吉尔吉斯斯坦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上海合作组织源源不断地向其提供资助,需要研究建立相应的援助机制。吉尔吉斯斯坦事件使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的有关多边合作项目可能遇到一定困难,需要扶持这些项目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王栋)
其他文献
社会层面也是我们的探讨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制度要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对于我们这一代中的很多人而言,共产主义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享有受教育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在一个国家
2011年7月以来,从希腊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11月9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为换取反对党支持欧盟新援助方案而辞职。11月12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因债务危机而被迫下台。与此前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家不同,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在稳定欧洲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如今,意大利彻底转换了身份,从向其他国家
服装专业主要培养服装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应符合服装行业的职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专长。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服装教学的模块
2005年,是TD-SCDMA整个产业链蓬勃发展的一年。到目前为止,TD-SCDMA已形成了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庞大的产业群体,成功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无
时值“3.15”消费者“健康·维权”活动日,中消协及地方消协又开始陆续公布2004年消费者的投诉热点,其中电信领域的电话卡余额、短信退订、霸王条款等问题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2005年转眼间过去一半,在这段时间,全球3G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什么值得关注的情况呢?为了能让大家对2005年上半年3G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撰写此文,以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此来为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
在欧地区共产主义政权突然垮台的原因是由于共产党领导人忽视了政治和经济现实。苏联及其二战后成立的那些卫星国家的共产党不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勇于变革,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他
2008年,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保持总体和平、局部紧张的基本态势,但是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冲击着国际和平与稳定。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加速恢复和构建公平且包容的全球化,2009年4月,联合国系统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发起社会保护底限(SPF)倡议。社会保护底限倡议是联合国应对经济危机影响的九个联合倡议之一,由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领导,涉及包括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在内的17个合作机构。在后危机时代,社会保护底限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富有活力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