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对项目经济效益、施工质量、工程进度都具有重要影响。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已被众多项目建设企业所采用,其核心内容是管控项目中风险和潜在的风险,防止项目正常建设受到影响。本文将对项目管理风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措施
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项目管理是我国行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质量等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此。其中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项目建设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影响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进而为企业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还没有被所有项目建设企业有效掌握,企业管理人员需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为企业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一、项目管理风险特点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引发损失的不确定性,即项目管理风险,由此可见项目管理风险构成有两部分,一是损失,二是不确定性。当前项目建设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仍需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本文将共享管理风险特点归纳如下:
1.普遍性、客观性。项目管理风险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客观存在,客观性是风险的本质所在。同时,风险还具有普遍性,以项目管理为例,风险将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并在管理的任何环节都存在。
2.可变性。风险整体上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风险被控制和消除、风险发生并得到处理、新风险发生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难以准确掌握风险何时何地发生,以及风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仍旧有限。但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采取预测分析方式将其减轻,甚至经数据风险后采取措施将其规避或者转移,降低损失的发生。
4.多层次性和多样性。风险因素量多、涉及范围广、规模大、周期长是大型开发项目中的主要问题,这使得工程项目建设不得不面对多种多样的风险。同时错综复杂关系联系着每个风险因素,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二、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管理风险存在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因此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依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可发现两者相互重叠、交相呼应。
1.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内容,可行性具体指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可能,对其进行分析则需获知目标实现所需的代价,因此加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从启动阶段开展风险管理活动,能够有效的辅助项目管理,帮助投资者制定科学的项目目标,提高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可行性。
2.项目计划阶段。项目计划即对项目未来的活动开展进行规划,由于项目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诸多,制定项目计划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比如说成本、进度、质量等。在制定各项项目计划的同时不可忽视风险管理计划,预防各方面损失的发生,帮助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做好项目管理应急方案。
3.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理会加强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分析,检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同时根据项目建设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的成本与质量风险,帮助制定合理的造价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上阶段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将起到一定的风险规避作用,降低执行阶段项目管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4.项目控制阶段。为有效控制项目绩效,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项目成本、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控制,缩短项目实际管理绩效与计划之间的偏差。项目管理对各方面的控制可为风险监控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测成本、进度、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识别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三、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分析
1.风險识别与预测。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即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践进行预测、识别、分类。在项目风险的具体管理中,首先明确项目存在哪些风险,从项目的性质出发以潜在的事件、潜在事件产生的后果、潜在事件的潜在后果、产生事件的原因为依据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数据的预测、整理、分析、收集是风险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为了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利用风险调查、信息分析、实验论证等手段科学分解项目风险,进而形成对风险的全面认识,最终生成风险清单列表。
2.风险分析。对具体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进而实现其对风险因素的科学反映的过程即是风险分析。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是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当中评价指标,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的过程就是风险分析的过程。给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后果的可能性、每个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是风险的主要内容,通过概率可以对风险进行计量。风险分析的核心是投资及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可行性报告也以此为核心。其中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则是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对象,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大小在敏感性分析中能够准确反映出来。在实现能够客观地或主观地给出各种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时,决策活动就可以将风险分析作为重要依据。
3.风险回避。为了避免风险发生是风险回避的目的,通过一定措施有效控制风险源的发展是风险回避的主要内容,拒绝承担风险的处理措施是风险回避的本质。参加保险是当前企业最常用的风险回避方式,通过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引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因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业主和承包商以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为目的,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以合同约定为依据承担工程建设过程中潜在的财产和人身伤害的赔偿责任即是工程保险的原理。计划体制对我国工程建设的影响较深,财政拨款或追加投资是风险损失补偿的主要方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这一观念还没有被工程建设企业充分认识到。当前工程一切险、个人建房工程险已经在工程建设市场广泛开展,设计责任险也已经开始被保险公司筹备,大型工程在购买保险方面已经比较普遍。
关键词: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措施
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项目管理是我国行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质量等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此。其中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项目建设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影响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进而为企业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还没有被所有项目建设企业有效掌握,企业管理人员需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为企业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一、项目管理风险特点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引发损失的不确定性,即项目管理风险,由此可见项目管理风险构成有两部分,一是损失,二是不确定性。当前项目建设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仍需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本文将共享管理风险特点归纳如下:
1.普遍性、客观性。项目管理风险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客观存在,客观性是风险的本质所在。同时,风险还具有普遍性,以项目管理为例,风险将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并在管理的任何环节都存在。
2.可变性。风险整体上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风险被控制和消除、风险发生并得到处理、新风险发生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难以准确掌握风险何时何地发生,以及风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仍旧有限。但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采取预测分析方式将其减轻,甚至经数据风险后采取措施将其规避或者转移,降低损失的发生。
4.多层次性和多样性。风险因素量多、涉及范围广、规模大、周期长是大型开发项目中的主要问题,这使得工程项目建设不得不面对多种多样的风险。同时错综复杂关系联系着每个风险因素,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二、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管理风险存在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因此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依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可发现两者相互重叠、交相呼应。
1.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内容,可行性具体指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可能,对其进行分析则需获知目标实现所需的代价,因此加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从启动阶段开展风险管理活动,能够有效的辅助项目管理,帮助投资者制定科学的项目目标,提高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可行性。
2.项目计划阶段。项目计划即对项目未来的活动开展进行规划,由于项目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诸多,制定项目计划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比如说成本、进度、质量等。在制定各项项目计划的同时不可忽视风险管理计划,预防各方面损失的发生,帮助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做好项目管理应急方案。
3.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理会加强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分析,检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同时根据项目建设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的成本与质量风险,帮助制定合理的造价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上阶段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将起到一定的风险规避作用,降低执行阶段项目管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4.项目控制阶段。为有效控制项目绩效,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项目成本、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控制,缩短项目实际管理绩效与计划之间的偏差。项目管理对各方面的控制可为风险监控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测成本、进度、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识别潜在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三、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分析
1.风險识别与预测。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即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践进行预测、识别、分类。在项目风险的具体管理中,首先明确项目存在哪些风险,从项目的性质出发以潜在的事件、潜在事件产生的后果、潜在事件的潜在后果、产生事件的原因为依据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数据的预测、整理、分析、收集是风险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为了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利用风险调查、信息分析、实验论证等手段科学分解项目风险,进而形成对风险的全面认识,最终生成风险清单列表。
2.风险分析。对具体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进而实现其对风险因素的科学反映的过程即是风险分析。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是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当中评价指标,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的过程就是风险分析的过程。给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后果的可能性、每个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是风险的主要内容,通过概率可以对风险进行计量。风险分析的核心是投资及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可行性报告也以此为核心。其中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则是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对象,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大小在敏感性分析中能够准确反映出来。在实现能够客观地或主观地给出各种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时,决策活动就可以将风险分析作为重要依据。
3.风险回避。为了避免风险发生是风险回避的目的,通过一定措施有效控制风险源的发展是风险回避的主要内容,拒绝承担风险的处理措施是风险回避的本质。参加保险是当前企业最常用的风险回避方式,通过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引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因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业主和承包商以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为目的,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以合同约定为依据承担工程建设过程中潜在的财产和人身伤害的赔偿责任即是工程保险的原理。计划体制对我国工程建设的影响较深,财政拨款或追加投资是风险损失补偿的主要方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这一观念还没有被工程建设企业充分认识到。当前工程一切险、个人建房工程险已经在工程建设市场广泛开展,设计责任险也已经开始被保险公司筹备,大型工程在购买保险方面已经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