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品、说、写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小学;新型玻璃;教学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我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也就是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品、说、写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通过说话训练,再仿写一段自己想设计的玻璃。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仿写一段介绍新型玻璃。
  四、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本课的需要,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型玻璃》,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的玻璃,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按表格来说。教师点击表格出示关键词。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2.设计产品,说话训练
  师:大家了解了这么多新型玻璃,有没有信心自己也来设计一种。
  好!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发挥创造潜能。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点击课件,教师提示: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设计一种……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新鲜,可以设计一种……
  (学生可能说出: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音乐玻璃、变色玻璃……)
  这些玻璃可能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指生说。
  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既新奇又实用,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今天咱们先把它写出来,能不能写好?
  现在我们就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你就能写好它了。
  3.领悟写法,学习运用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
  师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假设)
  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打比方)
  ③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打比方)
  体会好在哪里?说话训练:音乐玻璃
  ④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列数字)
  体会运用数字让我们很清楚知道了噪音减弱的程度。说话训练:净化空气玻璃,每天吸进二氧化碳多少,释放氧气多少
  ⑤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说明方法:举例子)
  我们还要来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5种玻璃连起来介绍的。
  默读前5个自然段,画出开头的一句,读一读,思考一下这个开头有什么用。这5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简单讲解:介绍时都介绍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它的作用。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第二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既连接到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第4段首句过渡很自然,令人感到亲切。第5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
  4.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就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将你准备发明的的新型玻璃也写成一段话加以介绍,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能结合在一起。注意开头的过渡语。
  ①生动笔练习,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将自己的话放到课文中,将前后文连起来读一读,是否顺畅。
  ②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大作”读给大家听?注意说明插在原文第几段之后,然后把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
  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五、总结全文,激起兴趣
  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体会正在和将来的准确性。
  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将来一定能设计出更好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实现!
  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假设 音乐玻璃 层次分明
  打比方 净化空气玻璃 过渡自然
  举例子 天线玻璃
  列数字 香味玻璃
  参考文献
  [1]张庆.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评介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4).
  [2]杨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教育学知识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 农村 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就自己所在的农村小学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所想到的现状与对策供大家批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反思;类型;关注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即隔代抚养。二是
一个电话的启发  一次,给我的师父张赛琴老师(著名特级教师)打电话,谈到了她刊登在《语文建设》的一篇文章《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师父突然说了一句:“是的,要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但,更要教到学生手上!”  我心里一震:是啊!我们多少次发现,搞外出活动,学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兴奋之中,然而,拿起笔来,却不知从何写起,只好三言五语,草草了事;多少次课堂上,孩子那么动情,那么踊跃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儿童屈光不正、视力损伤及眼部疾病的状况,为儿童眼病及视力损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西部社会和经济状况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市永川区,以人口
【摘 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德育渗透,教师都应细心观察,努力挖掘,找到恰当的“物质载体”,把德育要求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育德;小学;教育;活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学生许多好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小
【摘 要】支架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的介入空间,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探索等方式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层次;支架;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个发展区,一是现有发展区,指的是教学之前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指的是潜在的新思维发展水平。  原有思维水平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它表现在教师的讲解或组织活动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芳草地,你如果不在上面播种鲜花,那它将会是杂草丛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市场调研、市场观察等鲜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提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所获得的知识模拟市场报价,使学生
【摘 要】长期坚持采用读“准”诗歌(积累语感)﹑读“懂”诗歌(明确大意)﹑读“透”诗歌(品味词句)﹑读“活”诗歌(迁移运用)的“四读法”指导古诗词教学,实现古诗词教学的轻负高效。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四读法;素养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既积累古诗词基础知识,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兴趣,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