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导因素的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jdxy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却出现了投资、出口比重较高,消费比重偏低的“两高一低”格局。党的十七大突破性地将消费提到第一的位置,意味着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增长需要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方式转变。只有强化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突出引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三驾马车”;经济增长方式;主导因素;
  一、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劳动力约束,加上外部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摩擦频发,我国国内投资和出口增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更加反映出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首先,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老看,消费需求能够刺激新型供给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消费需求的水平、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增长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呈正比。最后,消费需求的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结构,良好的消费需求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二)平衡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首先,投资需求的增长能够刺激相应的消费需求产生。其次,只有消费需求保持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投资需求的增长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消费和投资的合理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消费和投资的互动来实现内需扩大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经济转型期,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意味著全面发展时期的到来,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受到重大良性影响。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30.67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达到3000美元的新台阶。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在此阶段成效更为显著。此时,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消费结构,将可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四)低消费影响社会的安定和产业发展
  消费增长的快慢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部分相关产业。当需求不足时,低消费经常会导致产销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失业率,影响社会的安定,制约产业的发展。
  二、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制约因素
  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共同组成,从消费需求总额的构成上看,居民消费支出占绝大部分,尽管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截至2013年,仍占消费支出总额的72.63%。我国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在20%上下波动,占比较小。要实现消费主导型经济,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全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突出障碍。①
  (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里,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小,此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首先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减小。再次居民所得经常转移在大幅下降。一方面政府收入税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居民社会保险福利和补助相对增长缓慢。物价的上涨,也使得居民收入缩水。
  (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位于0.4与0.5之间时,表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不难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在多方面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行业与地区间收据差距扩大,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扩大,同时垄断性企业的高收入、福利性收入、灰色收入等情况的存在,也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不均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若要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当务之急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居民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1978至1995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初步的改革。1996年至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急剧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2.464%。期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得了居民必须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了消费。同时,养老制度由“国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居民必须缴纳养老保险金同时为将来预留足够的储蓄,这将进一步降低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保险金较少,覆盖面较窄,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挤占了居民消费。
  三、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对策思考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加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增长
  1.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最为滞后的是金融领域改革,因此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不同的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确保企业的总体行为与总体居民偏好相协调,形成宏观上合宜的投资/消费率。②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扩大我国基本保障覆盖面。
  3.深化税制改革,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现行的税制在收入环节的税负较轻,而消费环节的税负较重,不利于扩大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因此,我国可以在营改增、房地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方面有所突破。
  (二)加强政府监管和政府引导,促进消费需求
  促进消费需求是增加消费的最终动力,增加消费需求有以下两点建议:
  1.增加中产阶级规模,培育消费需求的稳定动力。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并在在个税、房产税等领域逐步展开;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引导,防止产生各类灰色收入。
  2.鼓励商业模式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国家可以鼓励此类模式发展,同时配套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高艳平.转型时期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实现途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
  ②李方正,刘慧.消费主导还是投资主导—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11)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2]唐龙.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
  [3]赵晓,陈光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
  [4]尹敬东.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需求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关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社会保障支出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6]赵吉林.投资与消费失衡对社会利益机制的损害[J].财经科学.2005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林贤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J].统计研究.2007
  [8]刘进军,伏竹君.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09
其他文献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危及各个年龄段的临床危重症.上海地区近年调查表明,ARDS发生者占成人危重病房(ICU)年收治的2%,90天病死率为70%[1],后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0%).小儿ALI/ARDS正成为儿科临床危重医学的研究重点[2],其发病情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中国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人类对服饰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如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谁都希
院《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悲剧作品之一,除了经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剧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意象描写.第三幕“荒野的一部”在整部剧中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荒野一幕对理解整
通过沪陕高速公路河南信阳至南阳段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原材料、路基及土方、城市道路基层、混凝土路面、
作者简介:李长梅(1984.7-),女,汉族,黑龙江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2级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刑法学。  摘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指的是自然人或者单位有违反商标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故意销售明知是假冒这侧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金额较大,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对于该罪的数额认定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对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销售假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修养、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是一名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除去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其余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形式上基本以师生的问答为主。课堂中问与答正是老师引领学生产生疑问,进而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出现的各种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提出了许多课题,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使保安系统的内容有了新的意义.笔者对建筑保安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交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正在稳步发展.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由于电力工作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过高,电力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