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隐白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隐白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节点,通过检索隐白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等相关文献资料,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Gephi可视化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隐白穴的单穴优势病症12种,分别为气喘满、腹胀满、呕吐、血证、泄泻、崩漏、足胫寒热、不欲食饮、尸厥、腹中寒热、太阴经中风无汗身凉、消渴;配伍主治优势病症20种,分别为失眠多梦、血证、状如尸厥、尸厥、神志类、消渴、癫狂、呕吐、疔证、腹胀满、泄泻、烦闷、中风后遗症、足胫寒热、心胸痞、不欲食饮、水郁不降、气逆、黄疸、痢疾;其配伍腧穴归经前3位分别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隐白穴的单穴主治优势病症2种,分别为崩漏、月经过多;配伍主治优势病症10种,分别为崩漏、中风后遗症、失眠多梦、痹症、癔症、中风、癫狂、月经过多、郁证、痛经;配伍腧穴归经前3位分别为足太阴脾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配伍腧穴以厉兑、少商、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关联程度最高,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9个有效聚类群用作隐白穴潜在处方.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隐白单穴和配伍处方均多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隐白单穴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而配伍处方多用于妇科疾病和精神疾病.隐白常用的配伍腧穴有厉兑、少商、足三里、三阴交和关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与腹膜超微结构损伤、术后肩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因输卵管性不孕需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18~40岁,BMI 18.1~29.3 kg/m2,ASAⅠ~Ⅱ级,手术时间2.5 h内,根据气腹压力分为低压力组(L组,n=50,气腹压力10 mmHg)与高压力组(H组,n=50,气腹压力14 mmHg),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24 h随访肩痛评分.每组内再随机选取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0 min(T0)、手术操作45 mi
胆总管异物是指医源性或非医源性的异物进入胆总管内并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本病属少见病,相关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等,与胆石症表现相似,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率较高.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普外二科收治2例胆总管异物患者,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期刊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的影响,分析艾灸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0只.采用摘除子宫内膜法建立EMs模型.药物组用孕三烯酮(6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d;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大椎”和“命门”,每穴均灸6壮,每日1次,连灸7d.治疗结束后第2天取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标本,计算其异位内膜体积,并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用酶联免疫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κ阿片受体(KOR)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自身受体的相互作用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抑制剂组,每组18只.结扎大鼠坐骨神经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疼痛模型.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于CCI术后第8天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1 mA,2 Hz/15 Hz),30 min/次,1次/d,连续5d;电针+抑制剂组于首次电针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KOR抑制剂JD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手术中的应用.我科自2007年开展该手术以来,已完成约6000余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误诊病例,因其特殊且较罕见,现报告如下.rn1 病历摘要rn患儿男,11岁,入院前5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频繁翻身,偶憋气,无憋醒、呼吸困难.伴鼻塞,呈间歇性,夜间明显.流涕,常抠鼻、鼻痒、打喷嚏.自觉听力尚可,交流无障碍,白天无疲倦、性格改变.既往史无特殊.我科门诊电子鼻咽镜检查示:腺样体Ⅲ度增生(堵塞
期刊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EOS减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穴位埋线组于“肺俞”“定喘”膻中\"处行埋线治疗1次;地塞米松组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1次,连续2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术以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申脉”,1次/d,连续6d,休息1d,共干预2周.于造模后1、7、14 d对大鼠进行神经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募穴“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以及GDNF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电针治疗STC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15 mg/mL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0 mL·kg-1·d-1)复制STC大鼠模型.盐水组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每次15 min,1次/d,连续14 d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核心肌群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核心肌群训练组和综合组,每组32例.针刺组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取第5、7、9、11胸椎及第1-5腰椎相应的华佗夹脊穴;核心肌群训练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综合组在针刺华佗夹脊穴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以上治疗均1次/d,5次/周,连续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后和随访期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Barthel指数(BI)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LB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7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隔日1次,每周训练3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比较两组腰部耐力指标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多裂肌收缩时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