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灵魂的歌者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鼓子,作为一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只有用崇敬的心灵才能去触碰、膜拜这仿佛来自古时空的回音。
  3小时的颠簸车程足以冲淡我们出发时大半的欣喜与激动,当抵达雨雾迷蒙的古老村落时,当看到超出想象的贫瘠与宁静时,一种原始的怀疑慢慢浮现:在这里,真的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吗?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行人尽可能地收集一切与鼓子相关的材料,就当我们自以为对鼓子有足够的了解而打算返程时,一场偶然的鼓子演出突兀地震撼了每一个人的灵魂。其实原本观看演出并不是计划中的一部分,据我们了解,正规的鼓子演唱一般会持续到三四个小时以上,费时费力,要不是出于好家(唱鼓子的艺人)自愿,作为外行人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好开口要求的,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希望可以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赶上一场农闲时的鼓子表演,就是万幸了。
  好运源于阴雨下午的一个电话,是村里负责鼓子演出的艺人打来的,接到电话两小时后大家就开始为晚上7点的演出忙开了,布置场地,拉条幅,买礼品……这期间不时有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过来帮忙,搬梯子,找工具,忙前忙后的让我们大家不胜感激。因为插不上手,我便拿了相机站在一边拍照,偶尔发呆。“开始了,开始了!”不知谁一声惊呼才把自己从神游中拽回来,条件反射的转身向艺人们演出的文化站望去,看不到什么人,却有袅袅琴声传来……
  不足十坪的一间旧砖房内,各种高矮不一,材质参差的凳子围成一个圈,挤挤地坐着十来个人,中间依次排开的是古筝、扬琴、三弦、二胡,从乐器的外观上可以推测是一批很有历史的“老家伙”,而不染纤尘的样子可以看出主人们对它们的爱护。砖房仅有的一扇栅栏窗户外也挤着几个脑袋,昏黄的灯光下看不清他们的表情,站在门外好久,拿相机的胳膊有点酸了,却只能愣愣地站在那,这就是流传上百年的古老民间雅乐吗?这就是曾风靡金城的经典吗?不自觉的一个声音窜入耳中:“……好好演,说不定他们可以帮到我们……”
  乐声响起的一瞬,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不过如此吧,所有乐器都完美配合,不但绝无差音错音,就连最细微的过度转接都彰显着音乐的魅力,时而悠扬辗转如山泉,时而怅惘低回如晨钟,时而高潮迭起如鸟鸣,时而温婉敦厚如余晖,四周皆静无杂声。琴声越来越低沉,仿佛想要诉说什么古老的故事般安详,渐渐淡了下去,然后又忽的有了人声,演唱者端坐在场地中央,双目微闭,双手随意地搭在膝盖上,指尖随旋律上下敲打,面前是一矮桌,桌上置一杯刚泡的热茶,白色的热气在已微凉的乡下夜色中缓慢的向上散开,逐渐变淡,消失……
  一种从未听过却又非常熟悉的声音,就这样径直闯入我们毫无戒备的心底:那音乐洋洋洒洒,大气雍容,两个西北汉子厚重的歌喉中放出的歌,又有一种天然的豪迈与粗犷。那声音高亢时穿云裂日,低婉处柔肠寸断!唱到某一曲牌如《太平年》时,“轰”的一声,屋内屋外无分老幼,齐声张口和之“年太平、太平年”,这音乐这歌唱与这土地上生活的人是那样的亲密和谐,就如同八月的麦子在土地上自在饱满地随风摇曳。
  事后我们了解到,尽管鼓子在当地流传很广,但其实面临着十分困难的生存现状,年轻一代不喜欢冗长的演唱形式,老一辈艺人又普遍年龄偏大,老龄化趋势严重,可以说是由几个艺人在维持摇摇欲坠的兰州鼓子,他们可以不在乎无人欣赏,可以不在乎人们的冷嘲热讽,甚至可以不在乎为了举办一场像样的鼓子演出而让自己入不敷出,因为喜爱,他们选择“不在乎”,可是就算再执着再孤独也会有他们在乎的事,那就是如何将兰州鼓子传承下去。
  对很多艺人来说,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鼓子已在不自觉中成为他们生命的—部分,那些音乐早已融入血液,他们是用灵魂演唱的人。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有谁知道在这一场场华丽的演出背后,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就是这一双双为了生活布满老茧,劳作于田间地头得手;就是这一个个由于不识谱却可以因为热爱而死记每一个音位每一个曲调的人,无需语言。没有试过的人很难了解其中的艰辛,艺人们告诉我们说很多时候由于缺乏乐理知识,往往一首曲子几个人要互相磨合5年以上的时间,甚至更长……
  思绪翻飞之际,乐声渐歇,却依旧婷婷袅袅、余音绕梁。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走出文化站,天已经黑透了,因为是夏夜,尽管早已过凌晨,天却不是特别凉,相反大家打着从老乡那里借的照明灯边说笑边赶路的画面,衬着这个古老村落里稀落却温暖的几盏灯火和偶尔的狗吠声,显得格外得不真实,是一种游离于喧嚣与宁静,市井与超然间不真实的美好!
  我们的民族拥有太长的历史,也丢失了太多的瑰宝,为了不让后人叹息,也为了不让自己遗憾,面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就从保护兰州鼓子做起,一同尽力来延续这份不可被遗忘的骄傲吧!
其他文献
竹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粘蠋叶蜂亚科的一种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浙江德清暴发成灾。作者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提出了防治方法。此虫为害竹林尚属首例,国
上期说过了关于历史上的几首国歌,这一期"词海钩沉"就是要谈《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现在的国歌。一九三五年的端午节前后,一部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电通公司摄影棚摄制成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Yinchua
小麦线虫病是国内植物保护检疫对象。1977年笔者在尚义县做了小麦“鲜”(开花期——黄熟期)、“干”(成熟期——贮藏期)虫瘿不同时期的镜检观察,找出了检查小麦“活线虫”的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菜区,黑斑病对大白菜危害越来越重。1987—1988年,在我省成阳市杨陵区、西安市未央区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49.1—66 7。1988年在西安市三桥镇东张村一块
说起新疆民歌,人们肯定会想到王洛宾,还有《达坂城的姑娘》、《玛依拉》等这些现代流行的民歌。对唱的音乐都是从大家熟悉的民歌曲调中选用的段落,歌词全靠即兴创作。甲方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立足交通系统 服务社会群众——广东省交通医院成立五十周年志庆@胡梅@覃学@胡亮辉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期刊
硫磺胶悬剂是陕西省化工研究所与眉县植保化工厂共同开发的农药新型剂。6月20日通过鉴定。经现场测定,这种农药具有悬浮率高、粒度细、粘结性强和良好的分散性,可作为超低容
山茱萸黑斑病是伏牛山区的山茱萸主要病害之一,受害面积达89%。1988年,我们对病情及药剂防治作了一系列调查和试验。一、病情与为害黑斑病主要为害山茱萸果实,一般情况下,果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发生普遍的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杂交玉米更为感病。据统计山东省每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春玉米病株率为10~20%,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