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启发让我走上科学之路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费曼是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科学家,但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角色却是科学界的老顽童,他的自传更被称为“是一封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那么这一切的源头是什么呢?是谁启发了费曼?答案是他的爸爸,一位普通的制服商人。是他告诉费曼“科学家”是种兴趣,而不是职业。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费曼就已经爱上了科学,因为还有什么事会比从小听爸爸“闲扯”科学更有趣的呢!
  父亲的希冀
  在我出生前,我父亲对母亲说,“要是个男孩,那他就要成为科学家。”当我还坐在婴孩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意儿。我父亲把它们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这次我们变出了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那儿加个蓝的,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父亲就是这样,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认识世界和它的奇妙。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念里边的章节。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对我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就是这样,他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父亲成了育儿楷模
  那时我们常去卡次基山,那是纽约市的人们伏天避暑消夏的去处。父亲在漫步于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
  其他孩子的母亲瞧见了,觉得这着实不错,便纷纷敦促丈夫们也学着做。可是这些丈夫们不理她们。她们便来央求我父亲带他们的小孩去玩。我父亲没有答应,因为他和我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不想让别人夹杂进来。于是,其他小孩的父亲也就只好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了。
  父亲特别的教育方式
  周末过去了,父亲们都回城里做事去。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
  爸爸:“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作‘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 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于是我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他又接着说,“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是。”我说。
  他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唔,”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我说,“得啦,我想不出来。道理在哪儿?”
  “因为有虱子在作怪,”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分泌蜡,蜡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黏得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
  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
  一天,我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我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
  “这,谁都知道。”他说,“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你瞧,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我一个名词。
  他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
  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 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
  父亲鼓励我大胆质疑
  一次,我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家,他说,“现在你在物理方面懂得多了。我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问他那是什么问题。
  他说,“当原子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时,它会发散出一个叫光子的粒子。”“对。”我说。
  “那么,光子是预先就包含在原子之中的喽?”他问。
  “不,光子并没有预先存在。”
  “那,”他问,“它从哪儿来的呢?怎么就钻出来了呢?”
  我试图解释光子数是不守恒的,它们是由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不过,我解释不清楚。
  父亲并不满意我的回答。所以,他送我去了大学寻找答案。
其他文献
2010年2月8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简称《大纲》)。《大纲》的发布顺应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总结多年来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取得的创新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体
今年新当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  由于父亲是外来移民,萨科齐在童年时经常遭到同伴的歧视和欺侮。有一次,正当萨科齐骑着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玩耍时,几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不怀好意地走上前来。一个较高的孩子夺过他的山地车狠狠摔在地上,其余孩子随即一哄而上,纷纷用脚边踢着山地车,并且骂道:“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在这里骑山地车!”面对突如其来的欺侮,
我从来就不是辣妈,本就没有曼妙的身材和美丽的容貌,如今更有朝微胖界黄脸婆发展的趋势。可我依然和大多数妈妈们一样,在有了孩子之后,总想和她一起穿上美美的亲子装,时而化身爸爸的大宝和小宝,时而假装亲密姐妹四处行走。  说到亲子装,我不太喜欢那种简单同款T恤,除了大小尺寸以外一模一样,说实话,适合孩子的图案,大人怎么穿都有装嫩之嫌;若是迁就大人的风格,又无法体现孩子的天真无邪。即使真找到了老少咸宜的亲子
摘要: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音乐课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培养注意力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课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通过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吸引学生、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师自身的提高等方法,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注意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课堂注意力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对于
孩子慢慢长大,考验会纷至沓来,他们会面临许多的挑战。在面对挑战时,大人如何让孩子拥有自我挑战的勇气,并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呢?  提供机会让孩子大胆尝试  美国的父母喜欢大撒手,觉得小筋骨就要经得起历练。社区的户外儿童游乐场里有很多适合孩子钻、爬、滑、跳的运动器材,家长经常带孩子去玩。有的家长让孩子爬上高高的攀爬架,从头爬到尾。大一点的孩子,喜欢爬到很高的滑梯上去玩,而家长任由孩子爬上爬下,跌倒、坐起
浙江杭州 李政晗 6岁  小兔子山山拿着一个气球蹦蹦跳跳地走着,他知道今天是小鸭蛋蛋的生日,所以一大早就去商店买了一个大大的红气球。他兴奋地想:这个礼物,蛋蛋一定会喜欢的。他边走边不时地仰头看看气球。突然,山山踩到了一根树枝,脚下一滑,心里一慌,手一松,气球便离开了他的手,慢慢飘向了天空。  山山急忙伸长手,用力地向上跳,可是根本够不到气球,气球越飘越高,他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小鸟欢欢飞了过来:
【摘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然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常务性的上传下达式的班会课越来越难以被学生接受。同时,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行为上有所落实和转变。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为学生搭建平台提升学生品质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班会
女孩的成长,是个极为深刻的话题,不仅关系到她自身的未来幸福与否,还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女孩都有她成长的时代特点,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下,作为父母,该如何成就女儿的健康成长?本期,选择了幾位颇具典范的家长,介绍了他们养育女儿的故事,他们的养育方法或理念,也许能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是高度整合的综合课程。引入热点事件是小学品德课教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立足教材、校园生活、活动和社会生活资源,充实教学素材,能使小学品德课堂更有宽度、厚度和力度,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资源;资源开发;热点事件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是高度结合的综合课程,为教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营养总是被优先输送给大脑,然后才会被提供给其他的器官。  最近纽约儿科医院有一个公开讲座,科普宝宝大脑发育的里程碑,里面有几个有趣的知识点:  1.宝宝生下来时头和身子的比例会有点奇怪,显得头很大,那是因为宝宝生下来时,大脑就已经占身体很大的比重了。  2.3岁前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宝宝3岁时大脑发育已经完成80%,5岁时达到90%,接近成年人的脑容量。  3.大脑是最“怕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