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五大道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在地图上能找到历史的坐标,那么对于100年前的北洋政府时期来说,在动荡中创新、在科学与民主的萌芽中探索的舞台就定格在海可边天津城里。天子古渡,这座因为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而得名的城市,在历经无数个年月的洗涤后,第一次站在了一个时代的顶峰,当渤海湾的洋流携来新鲜的空气,当洋务的理念植入城市的躯体,古老的天津睁开了迷蒙的睡眼,世界的工业化浪潮就这样沿着海河流进了中国。
  海河是天津的血脉,也是天津街道方向的坐标。天津的街道大多受到海河影响,极少正南正北,往往是斜着歪着交错在一起,天津人在辨识方向时同样习惯以海河为标识,告诉别人朝“河东”或者“河西”走。地域形态也悄然影响着历史,古城巨变就从海河开始蔓延,逐渐遍及整个津门。
  当我走出海河北岸的天津火车站时,我能感觉到这座工业化老城浓重的阳刚之气,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依旧巍峨的刚毅。一座巨大的座钟赫然出现在车站前方的广场上,金属质地展示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大大小小的齿轮彼此咬合,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组成一个精密的计时器。这尊世纪大钟在新干年前夕落成在火车站前,齿轮在转动,列车在飞驰,一切似乎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解读天津这座城市一个世纪的历程。然而对于天津来说,它的故事有一处更适合去聆听和感悟的地方,那里宁静、安详,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时空流逝的急促,却将城市的百年记忆悉数记录在了一幢幢小洋楼上。
  这些纵横交错的小道像一个迷宫,保留在昔日西方列强的租界区内。今天的天津人管这片区域叫“五大道”。
  五大道位于天津城中心南部,由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常德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五条主要道路组成,其间还交织有岳阳道、郑州道、澳门路、新华路、河北路、桂林路、昆明路等街道,2000多座英、法、意、德、西班牙及中西合璧风格的洋楼分布在街头和院落内,流连在这样的街巷中,似乎能看得见光阴的流转。
  从天津火车站乘坐地铁到小白楼,出站就是马场道,附近的摩天大楼与遮蔽在树荫里的小洋楼在体量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玻璃幕墙将阳光反射在路面,照亮了浓荫淡碧下隐秘的时光隧道。
  小白楼曾是一间酒吧,坐落在仅有131亩的美租界内,因为当时这个地区还没有正式地名,当地居民就把这片区域称为“小白楼”。这是一个浪漫的、颇具文艺气息的名字,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洋行在这里修建大楼,小白楼却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名字。上世纪30年代前后,许多俄国侨民在小白楼一带聚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材肥硕的俄国大妈织毛活。据说,这里曾经风靡过一种名为“托考斯基”的俄式小吃和俄国人卡普斯酿制的“风船”牌烧酒,许多中国人以及其他租界区的外国人也常来购买。今天的“小白楼”依旧是天津的地标之一,也是天津“五大道”永远不可撼动的起点。
  沿着马场道一路向西走,右边是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建立在原英国文法学校的旧址上,学校主楼被硕大的法国梧桐环绕,红色墙体若隐若现在阳光下,流露出宁静祥和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五大道,每一条小道上都能看见各式小洋楼的穹顶,有的瘦而尖,有的浑圆饱满,有的庄重对称,小洋楼当年的主人早已不见踪迹,但故人的生活情趣留在了这些建筑上,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思。
  小洋楼终究以私人宅郾为主,茂密的树荫、高高的围墙构成了一圈圈幽深寂静的私人空间。雕花铁门成了我们窥视另一个空间的窗口,院内的月季花刚开始凋零,爱奥尼亚风格的立柱已经斑驳得黯淡了颜色,彩色玻璃窗反射着阳光,在地上涂抹出缤纷的色彩,窗帘的一角飘在窗外,不知道屋里又会是什么样子。一个小伙子伸手推了一下铁门,门竟然开了,小伙子有些诧异和惊喜,他小心翼翼地走进院子,却不敢再往里多走一仿佛这是一座有魔法的小楼,童话里的魔法师就住在里面。
  五大道上分布有50多座名人住宅,可找起来真的很费事,除了道路交错复杂,宅院也常常相互遮挡,所以,能碰到哪座宅子就看缘分了。在马场道上,偶遇一座三层小楼,门柱上一对彩色玻璃的门灯吸引了我的注意,看了一眼悬挂在墙上的大理石牌,牌上写着“雍剑秋旧居”。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没想到在五大道上还能与数十年前的同乡“相遇”。老家高邮是个苏北的小城,出生于1875年的雍剑秋少年时就离开故土,先后在香港英国教会学堂和新加坡大学读书,辛亥革命后任天津造币厂副厂长,后任德商礼和及捷成洋行军火买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中介商。雍剑秋是一位慈善家,他提供基金成立基督教协助会并担任会长,把西湖饭店以极优惠的价格出租,设立天和医院。有生之年,他在天津的宗教和慈善界中一直是捐款最多的人。
  斯人已去,保留于世的或许只剩下了这座优雅而朴实的小楼,白色的阳台被爬山虎覆盖,端庄的欧洲三段式建筑风格显示出楼主人稳重踏实的性格。雍剑秋曾被袁世凯授予勋章,曾和德商签署克虏伯的军火买卖,他与人交谈时应该还带着些许里下河方言,在那些风谲云诡的日子里,这些话是那么掷地有声。
  雍剑秋旧居斜对面不远处是今天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学校建于1921年的教会大学旧址上,校园内分布有北疆博物馆、刘冠雄旧宅等历史遗迹。
  从马场道向北拐到河北道,就看到了著名的“疙瘩楼”。凹凸不平的外墙确实“疙疙瘩瘩”,像个滑稽的老顽童,嘟哝着嘴,与慕名而来的游客逗乐。这是一座建于1937年的连排式里弄住宅,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第设计,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在天津时就曾居住在这里。今天的疙瘩楼正在经历一次“换装”,各式瓷片和瓷器工艺品被镶嵌到墙壁上,我猜测是“瓷房子”的主人张连志想把这里打造成第二座瓷器博物馆。不过说实话,我并不很欣赏这样的装饰,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离开疙瘩楼走到大理路上,小洋楼越发密集了,有招揽游客的马车逡巡在街头,马蹄声充满节奏,让人感觉回到了工商业初绿的那个时代。
  五大道不仅仅是五条路,它所代表的是一片建筑风貌区,更是一段殖民历史,而站在历史背后的,是属于北洋时代的天津的城市文化。以五大道为中心发散开去还有解放北路、和平路和意大利风情街,著名的天津劝业场大楼就坐落在和平路步行街的核心区,昔日商业文明的起点在今天依然是天津的重要商业中心。想象100年前,这些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还未出现的时候,站在劝业场的楼上,蜿蜓的海河尽收眼底,解放桥在巨轮的汽笛声中缓缓开启,一座座钟楼敲打出连绵不绝的钟声,该是怎样浑厚的景象。
  在天津的那几天,我几乎靠步行走完了解放北路、和平路、南京路、鞍山道、赤峰道、张自忠路,以及意风街、鼓楼、五大道等地区,因为天津老城近代建筑实在太多,唯有步行才能尽量少错过一些。
  致力于保护古建遗存的冯骥才先生在讲述天津历史文化的书中这样说:“文字的历史只能启动想象,建筑的历史才是摸得着的物证……我们曾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但必须承认,我们缺少文化意识,也很少文化自珍。从无形的文化财富上说,我们极其富有;从有形的文化遗存上说,我们早已变得贫穷。”
  冯骥才在书中列举了许多天津老城里遭到破坏的近代建筑,读来让人伤感。
  对于古建,我们还缺少太多的文化意识、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所幸五大道还在,海河还在,天津记忆的核心还在。当我离开五大道,沿着解放北路重新回到火车站前的解放桥上时,放眼望去,海可恰如一条分界线,划分出了古老和时尚的两个天津。
  没有历史的城市是单薄的,对于天津来说,五大道是它的历史,海河水是它的脉搏,每一次震颤,总有无数浪花被激起。
  “有些事物的文化价值,必须站在未来才能看到。文化,不仅是站在现在看未来,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这是冯骥才写给天津的话。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以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3189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