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具有非常高的人文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也必须要贯彻人文主义精神,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历史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进步,记录着一个国家的辛酸与光辉历程。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历史具有非常高的人文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也必须要贯彻人文主义精神,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历史教学中这种人文主义培养方式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促进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1.结合历史事件,提高高中生的人文情怀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往的人世浮沉和风云变幻。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历史事件的讲述,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分析历史事件,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体会历史事件中折射的人文主义精神。例如教师在讲授商纣王昏庸无能、宠爱妲己、不分奸佞,最终导致商朝覆灭的历史时,便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具体的事件案例,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商王朝覆灭的原因。在学习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影像资料为学生讲述日本侵华时的种种罪行。例如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等,从而让学生对日军的残忍行为有一个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如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最终误国的故事;商鞅因变法得罪旧贵族,终致五马分尸结局的故事。在讲述这些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我思考与分析,谈论自身对于这些事件的感受,然后组织班内学生进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当时当地人们实际发生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2.追溯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文明认识与感知
  历史是对以往实际发生的事物、事件的一个追溯。以中华文明为例,中华文明是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可以说历史是文明发展的痕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载满了文明遗留的脚印。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从封建时代初始的秦朝开始进行梳理,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将所有这些经历过的朝代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再如教师在讲授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的时候便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书法,商朝的甲骨文、秦朝的小篆、以及之后的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让学生可以从文字的变化中体会文明的发展历程。历史追溯法是学习历史的很好途径,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学生可以对历史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并且在梳理文明发展进程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
  3.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贯彻人文主义教育精神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枯燥死板,毫无生趣,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成绩很难提高。所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便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历史是对文明发展的记述,历史学习的重点在于体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致力于这项目标的实现。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于应付高考的需要,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不对知识本身进行细致的讲解,不对历史事件的内涵做细致的分析。长久以往,对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害的,单纯的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无法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系统完整的认识,无法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所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情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历史事件,从历史的发展变幻、历史人物的起伏波澜中领悟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发展经验与教训。并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寻找智慧,丰富自身阅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将考试效率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是其最看重的。高考对于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高考成绩在高中学习中自然重要。但是若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本末倒置,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历史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人文素养。这些才是根本上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关键,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历史成绩的关键。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就在于“授人以渔”,看似浪费时间,实则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贯彻人文主义教学精神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成林萍.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杨默.提高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学和善学的能力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问题探讨、互动教学自然生态,让学生在质疑探讨和问题解决中获得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和方法,提升课堂效率获得学科学习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课堂;课堂构建  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通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点燃,让他们有学好历史的渴望的教学。因而,营造课堂的和谐生态氛围才能让他们在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天重点讲这个问题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和现实重要性。我们党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有钢铁的意志、坚定的理念
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党的纯洁性的问题,非常重要。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当前党在纯洁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要从抓好保持思想纯洁、作
【摘 要】在如今课改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所有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更是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强调,语文教育更是被推到了前锋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学生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诗词当中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也刚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当中,由于师生的性格、班级的氛围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并没有达到理想当中的效果。
【摘 要】选取现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典诗词,在诗词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类,并试将其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形成有写作训练目标、有摹写诗词素材、有训练指导方法且难度梯级渐进的写作教学指导体系,古典诗词的思想主题、表达方法与谋篇布局等方面均对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侧重分析古典诗词的表达方法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借鉴古诗词抒情方式中的景物人格化、以景拟情、景语含情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
《当代贵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贵州农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