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w897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
  新课标课堂评价数学教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因此,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在教学中尝试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
  一、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爱上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有一种伯乐的眼光、宰相的胸怀,要用亲切的口吻评价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两位数加减法》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美在哪里?”话音刚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校园里还有很多美丽的鲜花”“花池里有成群的蜜蜂飞来飞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的鸣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就这样我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导入新课,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把同学们引入到新课中。“我校‘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的植树活动,三年级有25人参加,四年级有31人参加,五年级有43人参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经过思考,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家提得问题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渐渐地,学生思路打开了,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思考价值,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完全沉浸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享受着成功的愉悦。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二、差异性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
  成功的教学首先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因此数学课的评价要既尊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积极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抓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微小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表扬。经常给他们的潜能和优势提供选择和参与表现的机会,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我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在课堂巡视时,我惊喜地发现一个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设计出了一个精美的轴对称图形。我就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我看到你的作品了,这个图案真美。你能上台给同学们讲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时同学们鼓励的目光都投向他,只见他大胆地走上讲台,既兴奋又紧张地说:“我是先对折,再沿折线画出半个灯笼的形状,然后沿线剪下来,最后再涂上颜色。”说完同学们给予热烈地掌声,这个学生露出了高兴、满足的神情。
  由此看出当学生用心地设计、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时,给他们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这个学生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会努力追求再次的成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评价的方法,如多元化评价,我们可以评价内容,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以评价策略,可以评价主体,可以评价过程。我们还可以进行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评价,春风化雨般的适时评价,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评价等让我们用富有艺术化的评语去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用我们的赏识圈点孩子的骄傲。
  三、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评价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灵活地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新晋园长,总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关系到事态的发展。通过几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名新晋园长该如用心来管理幼儿园,让幼儿园在稳中求发展。  新晋园长突发事件幼儿园管理2010年以来全国学前教育迎来了春天,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仓山区政府也不例外,一方面大力创建新幼儿园,一方面重新调整部分公办幼儿园的领导班子队伍提高办学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我区学前教育事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目的是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究认知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学校不可能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可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应用错误的问题。分析了部分错误的原因,并对如何改进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公开课信息化时代下,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育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小学教学。但正由于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大胆思维的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的宽松创造环境,促使学生不把眼光锁在狭小的学业天地之中。促使学生独立、自信地审视周围环境,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  中专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教学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创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
期刊
九年义务制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6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依据课标7~9年级的学段目标而施教。实践证明,初中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相对容易把握,但对其音乐风格与风格的感知与鉴赏直至掌握成为难点。  德国艺术歌曲教学赏析针对欧洲艺术歌曲这一概念,人音社八年级第七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除门德尔松的同名歌曲外,《西班牙女
期刊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开发体育人才和迅速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基本途径。加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群体骨干具有重要意义。抓好学校体育运动队业余训练,推动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提高,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基层体育工作者深思和讨论。  运动队业余训练训练制度一、选材是抓好训练队的前提
期刊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在《诗经》十五国风和汉乐府民歌之后,我国诗歌史上第三次比较集中出现的一次诗歌形式。尽管大体出现在同一时期,但由于当时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南北朝之间长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对峙隔绝。再加上受统治阶级个人爱好的影响,致使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社会意义。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城市都邑,几乎全是情歌,表现了人民对爱情生活的美好追求。诗歌篇章短小,风格婉转柔媚。北朝民歌数量虽 稍等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学生学会做人,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德育在其中处于首要地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德育素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期刊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它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  朗读语感兴趣理解情感一直以来,诵读吟咏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读书方式,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语文教学传统。所以,古人才会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不关注朗读,也不会朗读
期刊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其心理上、行为上会产生许多新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及时地重视和正确地引导,有可能导致学生错误行为的频繁发生。因此,对于这些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学生来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新特点,调整其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迈好关键的一步,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标要求。本文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实践,就中职生养成性教育中“倾听”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究。  倾听学会倾听行为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