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书《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已出版。全书共分十章,包括:第一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第二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屈光状态;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眼球的发育与近视发病机制和病因;第四章儿童青少年眼球正视化过程中的屈光因子的演变及相互关系;第五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匹配、缓冲、补偿和失代偿;第六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底改变;第七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早期眼底改变;第八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视功能改变;第九章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其他生物参数的改变;第十章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测、预防和矫正。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NF-1)颅眶骨异常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例眼眶NF-1患者中5例存在颅眶骨改变,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 5例眼眶NF-1中3例为颅眶沟通肿瘤(其中1例伴有上睑额部肿瘤),2例为上睑、颞、额部肿瘤.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主要表现:蝶骨大翼缺失5例,眶上裂增大5例,眶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眼科手术中作为局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120例择期行眼部手术的住院患者,男73例,女47例.年龄16~71岁,平均(43.39±5.37)岁.随机分为1%罗哌卡因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组,每组各60例,两组注射剂量均为3.5 ml.评估各组患者镇痛、运动阻滞效果及两种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麻醉满意所需时间,利多-布比组(5±3)
目的 探讨RTVue-OCT,OrbscanⅡ,HRT-3,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 对23例(46只眼)近视眼患者分别用RTVue-OCT,HRT-3,OrbscanⅡ,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DGH-550)测量角膜厚度.应用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RTVue-OCT、OrbscanⅡ、HRT-3、DGH-550 四
目的 观察兔LASIK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药物的角膜超微病理学改变。方法对36只兔建立右眼LASIK模型,并随机分3组:A组为0.1%氟米龙滴眼液干预组;B组为普拉洛芬滴眼液干预组;C组为对照组。术后3天、1月、3月于3组分别取4只兔处死后取角膜组织处理,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光镜:术后早期,C组上皮细胞的增生较A、B组明显,前基质胶原纤维排列较后两组紊乱;透射电镜:B组术后早期上皮表层
期刊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伴与不伴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2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15例15只眼;B组为玻璃体切割手术加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行惰性气体填充,手术后保持面朝下体位2周.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部结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
患者女,1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半个月于2005年12月6日来诊.检查视力右眼0.1,不能矫正,左眼1.2,左眼无异常发现.右眼外眼无异常,屈光间质清,右眼视盘颞侧见一约0.6PD大的黄白色凹陷,深度约为3D,整个黄斑部神经上皮脱离,明显隆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低荧光,静脉期后染料由小凹边缘逐渐漫延到小凹内,晚期可见染料向小凹外溢形成高荧光,荧光素不向视网膜下间隙扩展至黄斑部(图1);B
目的 比较多波长氩离子激光治疗急进性与阈值期或阈值前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白求恩第一医院眼科接受氩离子激光治疗的48例(94只眼)患有ROP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组;二组:阈值期或阈值前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将
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儿童和成年斜视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障碍、视功能异常等显著影响生存质量状况的因素.目前临床上已有经过评估的专用于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通过量表评估发现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量表得分与手术效果显著相关,有研究建议生存质量评估可作为手术后效果的评价手段之一.临床上应更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来指导斜视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病理科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收集的410例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08±2.6)岁,眼内肿瘤发病的年龄年龄最小,只有(2.44±1.5)岁,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58,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眼结膜肿物最多152例(37.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对角膜结构与知觉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40跟),分为2组:A组为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1年以上且半年内用药方案未改变患者10例(20眼);B组为初诊未用药患者10例(20眼).所有患者使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仪测量角膜知觉,使用激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