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分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及就业心理。并通过对引起焦虑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从而得出就业焦虑的干预辅导及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焦虑 焦虑分析 对策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就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往往会感到较大的压力、紧张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就业焦虑现在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障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影响到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更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就业焦虑的概念及危害
  
  就业焦虑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中就业失败的严重性主要是对就业重要性的认知所决定的,而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就业成败给个体带来的影响程度。其次失败的可能性主要由就业策略所决定的。就业策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体是否具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在就业过程中适当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压力,成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动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打乱毕业生的正常就业活动,有攻击的欲望和行为;有自责的行为,逃避社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功能下降,思路不清晰,做出决定困难,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
  
  二、引起焦虑的主要因素
  
  1.社会大的就业环境及用人制度的影响
  2008年,我国毕业生总人数达到559万人,高职毕业生总人数占到4成。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已经逐渐普及为“大众教育”,就业机制从“包分配”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毕业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受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因素的影响,适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数量减少,从而出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同时,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发展的变化中,就业制度还不很完善,人才市场还有些不很健全,社会上不正之气的影响渗透到了大学生,有一部分“凭关系”、“走后门”的择业,以致出现优生不一定有好单位,差生也能找到好单位的现象。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2.就业指导工作环节薄弱,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心理辅导工作滞后
  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时,迫切希望学校帮助解决择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特别是在就业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竞争激烈,信息量大,毕业生的上述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学校现在所做的工作中这方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近几年,高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对于指导高职毕业生了解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高职毕业生掌握求职对策,顺利完成就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在仍有诸多的不足。如就业指导课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设随意性大,这就导致了课程内容不完善,单一性和零散性特点突出。
  3.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高职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都显得矛盾重重,犹豫不决,对自己毕业后在事业上如何发展缺乏考虑。高职毕业生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对自我的现在和未来缺乏连贯的、清晰的思考,对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认识模糊,对自己站得位置不能准确地了解,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职业选择时往往犹豫不决,无所适从。
  毕业生中还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期望值偏高。大多毕业生在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很难将心态放平稳,就业期望值偏高。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希望留在发达的城市工作,希望有良好的经济收入,以及希望有较好的社会地位。但是当步入社会求职时发现愿望与现实相差非常远,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从而产生就业焦虑。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就业竞争意识,感觉在必然的竞争中失败就是丢了面子,面对竞争无所适从。并在失败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强调客观原因,认为单位不识才,学校的培养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自身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就业焦虑。
  
  三、就业焦虑的干预辅导及自我心理调试
  
  1.外界的干预辅导
  就业是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预防为主,从学校、教师等多方面进行干预,稳定就业心理导向,从而达到缓解或者解决就业焦虑的目的。
  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强调就业形势教育,让高职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有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消除对国家、社会的疑虑,提高求职技巧,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有利的条件迎接就业。
  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学生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个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学校要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医生,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降低毕业生的焦虑心理。
  2.学生自我的心理调试
  高职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减轻就业压力。
  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和社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就业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以及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减少就业焦虑。
  要进行理性思考,转变思想观念。当毕业生在遭受心理挫折后,如果不设法排解,就容易会使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带有挫败的阴影。毕业生面对就业焦虑,要打破传统的求稳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就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四、结语
  
  对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对提高就业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稳定就业心理,从容地面对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旭,蒋荣.体育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0). 
  [2]蔡水清,李根平.大学毕业生心理焦虑及其心理指导.黑龙江教育,2007,(7、8).
  [3]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试.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