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段改变对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临床医学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ST-T段改变对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并设置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T-T段改变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ST-T段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ST-T段改变率为62.0%,对照组ST-T段改变率4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单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2.6%,多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电图ST-T段改变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其假阳性率和假隐性率均比较高,不能单纯依靠这一指标来诊断。
  关键词:心电图;ST-T段改变;早期;冠心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T-T segment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100 patients with n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ST-T seg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 The ST-T segment chang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0%,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2)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a 32.6% ST-T segment change rate for single-vessel disease and 31.5% ST-T segment change rate for multiple-vessel diseas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ST-T segment change of ECG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ut its false positive rate and false recessive rate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it cannot be diagnosed solely by this index.
  Keywords: ECG; ST-T segment changes; early stag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一、前言
  臨床上,冠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约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2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冠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通过心电图、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来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该项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检查费用高、操作技术要求严格,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2]。选择一种安全、简单的检查方式,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心电图ST-T段改变对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冠心病患者100例并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龄在48~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3±3.3)岁。与此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年龄在46~82岁之间,平均年龄(66.4±3.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 纳入标准
  (1)患者均与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3],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2)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3)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
  2.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2)精神疾病患者。
  (二)方法
  上述两种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在安静状态下进行12导联心电检查,密切关注患者ST-T段改变情况。观察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取患者桡动脉入路方式,进行多体位检查。
  (三)观察指标
  ST-T段改变诊断标准:在安静情况下,患者心电图超过2个导联的ST段在J点后0.06~0.08 s出现下斜型压低或水平型压低,改变幅度超过0.05 mv以上。患者超过2份时间不一样的静息心电图ST-T段压低导联相符合[4]。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管腔狭窄在50%以上。全面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各支狭窄情况,2个或2个以上的病变诊断为多支病变[5]。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ST-T段改变情况分析
  观察组ST-T段改变率为62.0%,对照组ST-T段改变率4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情况见表1。
  (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ST-T段改变情况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单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2.6%,多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情况见表2:
  四、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进而诱发机体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超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均是冠心病的危险性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心前区不适,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冠心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愈后。临床上,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简单的方式,特别是患者冠心病症状发作时,还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会出现异常压低表现,如果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其心电图S-T段会出现一过性抬高表现。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有明显的T波倒置和心电图S-T段压低表现。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会出现如下表现: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会出现S-T段抬高以及Q波抬高;亚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会出现T波倒置和异常Q波症状;陈旧期或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会出现异常Q波。如果患者S-T段抬高持续半年以上,提示并发室壁瘤可能。如果患者T波出现持久性导致,则提示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能及时发现患者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症状、狭窄范围以及具体程度,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但是,这种有创的检查方式,不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诊断费用昂贵。
  在异常心电图中,心电图ST-T段改变尤为常见,在综合性医院的异常心电图中ST-T段改变约占到50%左右[6]。T波和ST波代表着心室复极过程,只要是能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均会导致心电图ST-T段改变。根据病因来分,我们可以将心电图ST-T段改变分为心脏因素和非心脏因素。非心脏因素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功能性改变、其他系统疾病、药物作用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而心脏因素则包括冠状动脉性心电图ST-T段改变以及非冠状动脉性心电图ST-T段改变,前者主要分为心肌梗死、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后者主要包括电张调整型T波改变、二尖瓣脱垂综合症、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大等。心电图ST-T段指的是从Q波群终末向T波起点的间期,其能直接反应心室自初级化终末到复极化开始之间的无电位变化时段,对于正常患者来说,其ST段呈等电位线表现,而一旦患者心肌缺血等问题,则心电图导联部位可出现缺血型T波改变或损伤型ST段改变,严重的还会出现坏死型Q波。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在情绪激动、劳累等情况下出现心电图ST-T段改变,特别是患者发生心绞痛时,更容易发生心电图ST-T段下移等现象。
  通常来说,冠状动脉自身的储备能力较强,有机体在剧烈活动时,心肌需氧量会明显上升,而冠状动脉供血量也会提高10倍以上,所以说,不会发生心肌缺血问题[7]。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受阻应变窄到原来一半以上才有意义,在缩小到70%~75%时,才会出现动脉供血不足等情况。与单支病变比较,多支动脉病变的缺血阈值更小,更容易发生ST-T段改变。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ST-T段改变率为62.0%,对照组ST-T段改变率45.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单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2.6%,多支病变ST-T段改变率31.5%,提示心电图检查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比较高,对于存在ST-T段改变或冠心病症状时,需要排除非缺血性ST-T段改变的其他病症。部分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异常,若患者出现胸痛且缺血型ST-T段改变,但当临床症状消失时患者各项指标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考虑情绪、剧烈活动等因素影响,此时,心电诊断的价值依据存在。
  临床大多数情况下,心电图ST-T段改变提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情况,不同的缺血部位,其心电图ST-T段改变也不尽相同。如果心肌细胞缺血,则会出现T波导致,而患者全层心肌细胞缺血时,ST-T段就会出现升高表现,慢性心肌缺血會导致ST-T段持续性变化,故而,临床遇到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是ST-T段持续改变的患者,必须密切关注,该患者患有冠心病可能性较大。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其自身冠状动脉供血严重不足,但是,其心电图检查中ST-T段仍未出现明显变化,究其原因分析,这部分患者冠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与临床表现相吻合,但是,其产生的缺血缺氧改变会在ST-T段上相互抵消,也可能是这部分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缺血心肌还有血供,心肌缺血表现并不明显[8]。也就是说,单纯的心电图ST-T段改变并不能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关键指标,其虽然对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还需要及时排除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ST-T段改变。
  综上所述,心电图ST-T段改变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其假阳性率和假隐性率均比较高,不能单纯依靠这一指标来诊断冠心病,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1]邢晓.心电图ST-T段改变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 2017,(1):77,79.
  [2]史飞.运动心电图用于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z1):27-28.
  [3]何兆秀.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7,(36):137-138.
  [4]黄淼根.心电图ST-T段改变对诊断早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 2016,(17):110-111.
  [5]段云霞.心电图ST-T段改变对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3):123-124.
  [6]张琛琛,黄俊艳.心电图ST-T段改变对诊断早期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0):166,168.
  [7]汤继跃.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5):45-46.
  [8]宋志新.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2):49-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66例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总结其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超声征象。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92.31%。结论: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患者良性结节、恶性结
期刊
王建国自2011年1月担任双峰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双峰的总目标,突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广泛宣传发动,优化造林布局,拓展资金渠道,全力推进绿化双峰四年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双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实现了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县城绿地率“三率同增”。县林业局先后被授予全省林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娄底市“绿化娄底四年
期刊
极品老师  我们班来了一个极品老师,某日,他神秘兮兮地跟我们说:“今天我们开展有奖活动,请翻开作业本查看。”我们都乐了,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我很失望,因为本子上写了:“谢谢惠顾。”一把拿过同桌的本子,上面写到:“开卷有奖,再来一遍!”前排一哥们愁眉苦脸的,我们一看:“你获得终极大奖,学校3人游套餐一份。请于今明两天携带你的家长来本校参观。”  随礼  同事发牢骚说:“你们说好笑不好笑,有一个同学
期刊
今年年初,国务院陆续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期刊
生物圈是地球全部生态系统的总和,它是综合全部生物体及与之发生相互关系的岩石圈(包括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成分的地球生态系统 。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生命有机体,经35亿年才演化而形成现今浩瀚的生物界,可谓历尽沧桑。按通俗的语言理解,生物圈就是人类和地球全部生命系统赖以生存的大家园,也类似于宗教上所传说的诺亚方舟。人类生活离不开食物、阳光、空气。于是,要改善人类生活,就必须研究人类所赖以生存繁衍的生物群落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40例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两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在冠心病中采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月这段时间来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38例,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每组1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房性心律失
期刊
摘要:脑缺血耐受为经过预处理后脑组织具有较高的抵抗严重缺血的能力,近些年来我国脑缺血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通过缺血預处理则有助于防控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视角出发,总结脑缺血耐受预处理措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为今后脑缺血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脑缺血耐受;缺血预处理;脑缺血性疾病  Abstract: Cerebr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锻炼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70例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八段锦健身气功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中国简版认知评估量表在第一次测量后分别于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各测量评估一次,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参加八段锦锻炼的观察组在6个月后测验结果整体略优于第一次,12个月后整体优于第二次测量结果。结论:八段锦长程锻炼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
期刊
摘要: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理论在治理领域的实践和应用,而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治理是基层之需、时代要义,对于化解基层矛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广州市番禺区通过“五社联动”项目创新社区协商治理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提升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治理效能,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纵向施力,以党建引领促进“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结合;横向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