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渴望,但是我们逃避不敢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爽、有一点侠气,多数人印象中的坚强大女人,身边有一大票媒体朋友……无论从哪方面看,演员姚晨都是《搜索》中记者陈若兮一角的不二人选。
  作为一名少有的、坚持关注社会事件和公共话题、“不脱离现实”的女艺人,姚晨拥有聪明的表达技巧并早已领会微博言论的边界,其社会见解和网络经验都恰好与涉及网络暴力话题的影片《搜索》相契合。
  更重要的是,目前,每天有超过两千一百万人通过微博关注姚晨选择转发的话题、新闻、公益活动或段子,这一巨大的受众数量稳居全球第一。
  有了这些经验,姚晨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为严苛。不过,她认为自己不像陈若兮那么理想主义,她说:“我会特意让自己与陈若兮保持距离。”
  “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会变成幻想主义者”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让你决定出演?
  姚晨:打动我的可能就是陈若兮这个人物。除了她的职业身份,她也是全戏最为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关系極为丰富,包括她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还有她自己的情感。在一个电影中把一个人物方方面面都讲到是很难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关注社会公共事件、话题很感兴趣,还曾经纠结于“多发微博”和“多演戏、多做本职工作”之间的矛盾。这次参与一部与网络相关、对当下生活有所思考的电影,是不是与你这一兴趣有关?
  姚晨:这都是后话,当时是陈凯歌导演找我拍戏,他是中国银幕的标志性领军人物,我没有理由不来,换任何一个年轻演员都不会不来。我认为演戏就是演戏,一定要和我自己的生活分开,只是恰巧这部戏和我的生活有一点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影片中陈若兮的结局比之小说有了改动。采取这样的表现方式,你是否认同?
  姚晨:小说里(陈若兮)看起来好猥琐啊,我和导演直言说我不喜欢这个小说。小说和电影诠释的角度不一样,承载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我认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在诠释一个群体的代表时,对她的职业和身份不应该是扁平的(刻画),而应该是客观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觉得小说里有些过度渲染媒体暴力?
  姚晨:我理解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职业存在世上都不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一开始就和导演达成一个共识:恰恰正因为讨论这样一个网络媒体的杀人故事,才更应该保持客观性。我们也不应该讨好媒体,媒体是眼睛最毒辣的人,他们不需要别人讨好,他们比任何人都理解什么是真挚与客观。那么这个角色首先应该客观地去诠释他的职业特征。其次我觉得演出时应该还原她作为一个人本来的模样,强调一个人面对一些事情的基本的反应,记者这个身份已经退居其次。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陈若兮的价值判断是怎样的?
  姚晨:说实话,我很欣赏陈若兮,但我一直和她不是一种人,我觉得我的价值观和她有区别。我觉得陈若兮属于理想主义者,但是很极端,而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会变成幻想主义者。这是这个人物干所有事情的基调,因此她在这个戏里看起来不那么讨喜。
  另外我觉得她是一个极度的悲观主义者,对一切抱着审视和质疑的态度,所以她才会那么强硬地对自己。但她可爱的一点在于,不会这样对别人,起码不会这样对杨守诚。在演他们俩分手那场戏时,我心里就一直在感慨,陈若兮啊陈若兮,你真是对自己太狠了,为什么你不能像一个女人一样在那个时刻表现你柔软的东西呢?男人们肯定觉得,哇,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前女友就好了!放弃的时候多么轻松啊。作为女人来说,就会很心疼她。她老说“我会重新开始”,而不是“我们重新开始”。她不会要求杨守诚,而是要求她自己。她永远不会让自己的狼狈呈现在别人面前。姚晨做不到她那样的决绝。
  “如果我是媒体人”
  中国新闻周刊:陈凯歌导演曾说选择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对媒体非常熟悉,你也为了这部影片做过很多功课,包括去体验记者生活。这次取经有没有让你从媒体人身上了解到一些新的东西?
  姚晨:以前我跟媒体虽然关系不错,但记者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陌生的行业。跟所有人对记者的想象一样,我也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带着审视感的职业,很冷僻,很严肃,你很少去体味职业背后这个人是什么样的。
  后来跟一些记者一起聊天、走进他们的生活,看他们正在经历一些什么,比如情感、比如工作上的烦恼。这些东西对我来讲特别珍贵,在电影里头用的时候特别好,因为陈若兮正好也是得面对生活里的种种烦恼。
  中国新闻周刊:电影和原小说中对网络暴力和媒体暴力有一些讨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你有遭遇网络暴力的心理准备吗?
  姚晨:那没办法,我又不是人民币,又不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得想开点,你被骂肯定会不开心,但你还是得多看一些那些夸你的人嘛。那些跟你持有同样的价值观的人还是大多数(笑)。其实我不是说我能代表谁,只是我的感受确实是来自生活中的许多人,所以别人会看到一些我的发言,然后说她跟我们想的是一样的。
  其实媒体暴力也是一种人的暴力。新闻点的分寸有时候真的挺难把握的。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微博女王的姚晨和作为电视台记者的陈若兮,在传播公共事件、话题的选择原则上有什么不同吗?
  姚晨:这方面我跟她有质的不同。她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事情非常有可看性,抓人眼球;我作为一个演员,在微博上转发这些话题时,主导我第一的是情感:这个事情对我有触动,我才会去表达,而不是我发这条是不是会得到关注、或更多的关注,此后,我又被怎么怎么着了。这恰恰是我和她本质上的区别,也是我不认同她的地方。
  “我不会再情绪化地激动”
  中国新闻周刊:陈凯歌导演觉得“微博女王”的身份对你而言算是一个包袱。所以你在演出一个记者时会带有包袱,担心别人说你演得不像……
  姚晨:我觉得这是陈凯歌导演对我的一个误解,跟微博本身没有关系。我演记者之所以很紧张,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戏出来,第一手就落在你们(记者)手上,你们最有权力和资格去评论我诠释的这个人。我紧张这个,而不是我的微博,(两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拍摄这部影片,是否会让你对互联网、公共事件做更深入的思考?是否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你的网络行为和微博行为?
  姚晨:我相信是会有的。现在在面对一些很难判定的事情时,我不会再轻易地、个人情绪化地激动,而是会各个角度地想一圈以后、确实是有必要值得讨论之后,再去转发,不会急于表态。
  前两天我就避免掉了一个谣言的传播。有一个服装厂拍了一个小孩的照片,说是失踪儿童并且@我。其实它是一个服装广告。我看到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照片有点怪,就想着我再等等吧。这成了一种本能。放在以前,我会本能地觉得孩子那么可爱,得赶紧找到,但现在有了这个生活体验,会担心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印象里,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社会公共事件?是自微博时代开始,还是更早?
  姚晨:微博时代之前,家里也会订阅一些深度杂志,但看完跟家人聊聊天就放下了,没有机会跑到公众平台去聊这些东西。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律,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微博是有挺大贡献的,我也只是其中之一。
  (实习生郑婕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网格将多种资源组织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为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资源。因此计算任务在各种资源之间的调度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将遗传算法和免疫克隆算法结合起来,充分发
会议
前言 目前用于美国空军部分飞机上的机上制氧系统(OBOGS)产生的最大氧浓度,低于标准的99.5%的飞行人员呼吸氧(ABO),而且没有ABO的备份。因此,就要检查飞行人员暴露在50000英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大师说过一句话——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大意是,性情乖张不通人情世故,则举步维艰;自行其是不顾客观规律,则一事无成
中国书画要想获取“气韵”,光靠笔墨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书画家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学问,认真研究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养胸中浩然之气,才能将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艺术样式如音乐、绘画、雕塑等外,影视艺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影作为一种较晚出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较之先前出现的艺术形式,其特
本月气候特征二月份为我国传统的立春、雨水季节,意味着严冬将尽,暖春将至。温度: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二月份的气温还是很低,仍接近全年最低气温,东北仍是冰天雪地,华北、
9月7日,由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玻璃钢学会联合主办的为期3天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CCEXPO2011)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揭幕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领域也已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本文通过对室内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的理解,对在以后的设
“老邓”的改革开放,使“小邓”的歌声得以在祖国大陆飞扬,“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成了当时很多人的生活写照。然而,在祖国大陆响起“十亿个掌声”的“小邓”邓丽君,却红
作为城市视觉审美对象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作为人生活的体验,在体现人与景的相互关系之外更应该注重生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