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探讨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实现以实验为中心、以实验带动知识点的主体课堂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并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在实验教学中巧妙设计实验,以境激情,培养动手能力,实施目标教学
  
  教师不仅要把实验成为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化学环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创造性劳动,学到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如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常用哪些药品时,教师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首先给定三组药品:大理石和稀H2SO4、大理石和稀盐酸、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酸的浓度一定),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对比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分析,学生很快会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常用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从而达到实验目标教学。
  
  二、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增强实验的情趣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可能
  
  实验教学课要不断推陈出新,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创建各种实验客体的规定状态,不断变换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形式,使各个实验过程充满着新颖、新奇和新鲜感,以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增加一个兴趣小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如同变魔术一样,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这就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新奇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首先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要全面,语言要精练,用简洁语言点中问题的关键所在,如:在烧瓶里收集满的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端预先绑好一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当拔开橡皮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塞紧振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大,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还是CO?)原因是什么?在解释原因时,不仅要学生说出二氧化碳与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也不能忽略由此引起的瓶内外的压强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并重视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其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注重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记录,通过对记录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反复思考分析,使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正确性、严密性。
  再次,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技能和态度,不要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失败的实验,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成功实验,必须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实验,通过反复分析实验现象、数据,查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突出实验过程中的个性问题,解决共性问题,例如:在学生做分组实验“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甲乙同学所配置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为了揭开迷团,于是我请甲乙同学在讲台上把他们做的实验创新演示一遍,让同学们细心观察,发现甲同学盛量氯化钠固体之前没有调整天平使其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而乙同学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俯视读取数据。
  
  四、实验教学中重视非语言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性活动,对学生提出更好的探究问题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实验“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一定会产生疑问:是不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为了解疑,教师适时地启发:“通过做什么实验才能证明CO2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这时学生就会打开思维地阀门,积极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创新实验:一是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放在两只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是把干燥蓝色石蕊试纸放人试管中,再通入CO2气体,现象为干燥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三是把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试管中,再通入适量的蒸馏水,现象为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通过启迪使学生学会提出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和严谨得科学态度。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程序,组织学生先做或先演示实验,或者改部分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更具有启发性,同时把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实验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的沃土。
其他文献
《嗨,语文》,这个题目出得好!一个“嗨”字,包含了我们对语文多少复杂的情感:兴奋、痛苦、思念、期盼、挚爱、不满、感慨、无奈……千般滋味,怎一个“嗨”字了得! “Hey, Ch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的房子具有治病的功能,如果你生病了,只要在房子里转上几圈,不管你的病有多重,马上就会 My house has a healing function. If you get sick, just turn it around in the
一、听课时,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讲授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老师 First, th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训练步骤,拓展交流空间,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
材料和方法 观察牙周炎108例,患者年龄20~40岁。其中中度广泛性牙周炎急性加重期53例,慢性期55例。用长效白血生(pentoxyl)治疗72例;洁牙并清洗牙周袋以后,用钝针头注射器把1
如何从合作中得到好处的问题核心,在于“试错”学习的过程是缓慢和痛苦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可能对长期发展有好处,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和耐心等待基于回报和对双方有利的策略
目的:研究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 30只家兔分两组,分别经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灌注5-Fu,门静脉置管采血。实验方法包括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穿刺注药
这天,老叔一如既往,又是一副急急忙忙的样子狂奔过走廊……突然有人推开了大门,老叔停了下来,太保和匹诺曹也赶了过来。大家一看,来者是一个满身华丽饰物的女孩…… On this
期刊
天马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生龙活虎的同学们在草丛上玩着各种游戏,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单杠,有的玩篮球……可是让我们笑得最灿烂的是,一场阳光少年擂台赛即将开始啦!大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