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报》看晚年的吴佩孚与日本

来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界借助《新闻报》推进研究,需要强化.以晚年的吴佩孚与日本为例,《新闻报》的记载就十分丰富.其中1932年初到1933年初,主要内容包括吴佩孚的行程记载以及对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中入侵东北的态度;1933年初至1936年底,吴佩孚的去向成为舆论关注的所在;1937年至1939年底去世,吴佩孚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与日本的关系,即所谓学术界十分关注的晚节问题;1939年底吴佩孚去世之后至1947年间,有关吴佩孚的内容可分为去世后的悼念活动和生平传记连载两类.总之,1932年后《新闻报》所载吴佩孚的报导,充分佐
其他文献
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热香铜矿为地壳源区的缺水环境中在板内岩浆作用下花岗岩系列最晚期演化阶段形成的铜矿,它们的形成没有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参与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企业排放气体的含尘量是否达标成
鲁迅先生说:"空谈之美,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必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着尾巴而去。"可见材料对表达文章主旨的重要性。本文就作文选材做到独到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铁矿勘探史研究的深入,学者围绕“常隆庆发现说”产生争议。但在档案资料的记载中,汤克成或是发现攀枝花铁矿的第一人,而非常隆庆与刘之祥。攀枝花铁矿的发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