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狄在吉林的几件事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我是一名中央党报的普通记者,在驻地工作期间,与时任吉林省书记的高狄有过一段工作交往,当时亲历的几件往事,我终身难忘,受益匪浅,充分认识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
  1999年,原吉林省委书记,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经中央批准办理回吉林定居的手续。中共中央组织部调配局的经办人,对我和时任秘书于永善说:高狄十分想念和热爱吉林,党性强、觉悟高、考核他时有这机关报结论:一、从来不参与当地党政干部人事问题:二、从来不担任社作上任何名誉职务:三、他唯一的要求是正常看到中央文件和党报党刊。
  
  高狄给吉林老干部加“括弧”
  
  1983年3月,高狄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当时强晓初任省委第一书记),1985年5月任吉林省委书记。当时我已从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办公厅调到光明日报驻吉林省记者站,同在省委主楼办公。
  第一次见到高狄,还是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1982年10月,我在省政协做主席会议秘书,在经济学家、省政协副主席、吉林大学教授关梦觉带领下,二十多人去吉林市考察,当时高狄是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在吉林市西关宾馆,省政协委员和高狄亲切座谈,其间涉及到吉林市新建了一条很宽的吉林大路,各方面争议很大。高狄身穿一套灰色涤卡中山装,脚穿一双黑布鞋,身材魁梧,浓眉直发,动作稳健,形象威严。回到省会不久,我去吉林大学为关梦觉教授送审会议记录文件。关老是中央民盟副主席,吉林省民盟主席,他告诉我:中央已派人征求过党外人士意见,高狄同志不久将委以重任。
  高狄祖籍山东临沂,解放前大学毕业,读书很多,在吉林市委、市政府、《江城日报》都做过领导工作,是难得的熟悉吉林省情的人才。“文革”前,吉林省就有四大能人——“霍、高、高、杨”之称。高狄即是其中一“高”。
  1985年,高狄刚任吉林省委书记,当时大家都拭目以待,要看看这位吉林土生土长的领导干部表现如何。那时邓小平刚刚视察吉林,全省正大面积推广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位从南方,后到国家机关,又后来到吉林任职的省领导,不了解吉林工作实际,不按组织程序提拔调动了一部分干部,很多老干部把这些意见反映到高狄书记那里。他心知肚明,不吭不响。有一位“文革”前任省委常委秘书,省委办公厅秘书处长,后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的杨佩萱(已离休,获得抗战六十周年奖章),因原则性强,抵制了一位冒名出国考察的副省长(后受到处分),及不满有的领导借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整人,被无缘无故降职使用,调到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任副主任,由正厅级变成副厅级三把手。杨佩萱虽然服从了组织决定,但心中十分不满,压抑了很久。有一次杨佩萱见到高狄,高狄主动询问他的情况后,十分肯定地说:吉林的老干部是巨大的财富,这么做是违反党的组织干部原则的,要在省委任命你的文件上加上括弧——(正厅级)。随后高狄书记还耐心地征求杨佩萱的意见,“你对吉林干部熟悉,我当书记你老杨应帮我推荐好干部。”不久,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杜青林(现为四川省委书记)就找到了这位老干部谈话,把任职文件明确了正厅级。接着,这位老干部推荐的吉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后备干部也得到了任命。
  这件事在吉林省老干部中传开,大家都说:“高狄书记正派正义,尊重老干部,任人为贤。”20多年后,高狄在吉林担任省委书记的那届省级领导班子中,先后有十几位同志出任省长、书记、部长及国务院、党中央的高级领导干部。有人把它叫“吉林高级干部现象”。
  
  高狄支持《演讲与口才》杂志走向全国
  
  1986年9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新时期演讲事业开拓者”——记《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邵守义的文章。这是我和邓加荣合写的一篇通讯。邵守义曾是我的老师,后调到吉林师院当讲师,他借学院5000元钱,创办了我国第一本提高民族口语表达能力的社科期刊,并写出第一本学术著作《实用演讲学》,率先在我国师范院校开设演讲课。期刊从初办的几千份,几年工夫发行到近百万份。文章发表后,在全国新闻、教育、期刊界引起了很大震动。
  1986年11月14日中午,下起鹅毛大雪。我从省委大楼出来,邵守义老师跟我撞了个满怀,我问他干什么来了?他笑着用嘶哑的嗓子说:“我想找高狄书记办点事。”我说:“你一个大学老师能找高狄书记办啥事呢?”他说:“我们很早就熟悉,想找他支持一下我办的杂志。”向来爱喝酒的邵老师拉着我说:“咱先找个地方唠唠,现在老师有钱请客了。”
  我俩来到长春市重庆路一家火锅小店,对面而坐,边喝边谈他的事迹文章刊登后的反响,又说到了杂志社遇到的诸多困难,他想找高书记批几个事业编制,并审批一台小轿车专控手续。我看他喝了酒,.话多胆大,生怕找到书记不礼貌,事也办不成,就劝他不要去了。他执意不肯,并说:高书记不是那种人,当再大的干部,也会支持我为吉林省报刊创出全国影响来!下午我俩找到高狄。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南配楼,高书记微笑着,没有说话,请我俩坐在沙发上,自己动手为我们沏茶。高狄一向说话严谨,只说:“《光明日报》的文章我看了,很好!有什么事需要我办?”
  邵守义说:杂志社人员都在我们师院编制里,没有单独列编。另外,杂志社为办刊需要,想买一台小轿车,但吉林省专控办不批。
  


  高狄一声没吭,手里在整理文件。邵守义老师一贯爱说爱讲,见高书记不说话,他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地上走来走去。高书记抓起电话:“给我接省编委找老蔡。吉林市有个杂志社,归吉林师院,因办刊需要想批几个事业人员编制,他们过去找你。”说着又拿出省委机关便笺,写了一封短信一一省财政厅宁学平厅长:请找省控办同志,批给《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一台小汽车专控指标。高狄说:你去找他们试试吧!离开办公室后,邵老师得意地在走廊里跳了起来,连说:“我还以为高狄官当大了,不理咱们了,没想到他真为知识分子办实事啊!”
  第二天,省编委就批了十三个事业编制,省财政厅专控商品办公室也给了一个五联单。专控办主任游国说:“这是高书记第一次为一个杂志社批专控指标。”当时,只有正厅级单位办理了专控指标,才有坐小轿车的待遇。
  


  邵老师还讲过一个他与高狄的笑话。“文革”初期,造反派批判和诬陷高狄,他上火牙疼。一天,在市委大院里捂着腮帮子,正巧碰着邵守义。邵守义家祖传中医,姐夫又是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他也有点“半仙”,就说:“我告诉你个偏方,包你好使!两丸牛黄清胃,加上两丸银翘解毒丸一起服用,保你二天见效。”过了一个星期,邵守义又碰见高狄,问他:“牙疼好了吧?”高狄说:“好了。”“你看怎么样?我的偏方灵吧?”高狄说:“灵什么?我把牙拔了。你老邵把我害苦了,吃了你的偏方,拉了三天肚子。”
  
  高狄与一篇长篇通讯的诞生
  在我发表的作品资料里,有一份2.7万多字的报纸清样,新闻纸已泛黄,但铅印字上面仍有潦草的圆珠笔修改手记。这是高狄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和调查报告送审稿上,修改过的文章原件。
  1987年8月,是全国推行工业企业承包制改革的初期。一天,《光明日报》记者张天来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来吉林采访。在全国会议上,他看到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家经委转发的吉林省工业企业改革,实行承包制的大会经验交流简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认为这一经验很值得全国借鉴。
  吉林省是个农业大省,但有前苏联援建的项目,在行走机械,汽车工业,化工石油等也很有代表性。张天来到后,我们俩反复商量采访计划,列出提纲。张天来是有名的老记者,又是研究自然保护区方面的专家,高狄得知后面见我们并指导我们的采访。高书记递给我们一档案袋资料和当地报纸的剪报,及他给《吉林日报》写的评论员文章草稿,又嘱咐说:“《光明日报》是党报,是给知识界看的大报,采访和报道更要真实贴切。吉林的工业企业承包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我希望你们不仅要看文件资料,要深入到基层去调查采访,更欢迎你们对我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你们可以去一汽附属厂,吉化公司,吉林油田,吉林造纸厂,吉林碳素厂……”他如数家珍,我们很受启发和鼓舞。
  第二天,我就和张天来按照高狄的建议,从长春市到吉林市,又去松原市,四平市……昼夜兼程,顶风冒雨,转了二十多家企业,历时半个多月,送审稿达三万多字。稿件送给高狄,并约他最后一篇是专访“完善吉林工业企业承包责任制”一吉林省委书记高狄一席谈。我们到他办公室时,已是下班时间,他还在开会。他回来后,我们简单汇报了采访的收获和体会。他严肃认真地听着,记录着,还关切地说:“你们辛苦了。”我们以为送审稿一交,得等书记有空再看,没承想,高狄拿起笔,一边与我们谈话,听取我们的意见,…边修改清样,现场审稿。时针指到晚七点,高狄另约人谈话,于是到常委会议室去了。不久秘书把稿件拿回来,已经全部审改完毕。
  张光晋秘书一边送我们出来一边说:“他家一直没搬到长春。高书记每天住办公室。经常一个人晚上熬点小米粥,就咸菜疙瘩吃。”秘书说:高书记从来不让搞特殊化。他经常早上起来自己去早市或院子里转转,有时还去坐坐公交车呢!”后来我也亲见了这位省委书记的工作作风。上早市他要调查一下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坐公交车是他体验职工上下班乘车状况,群众反映公交车难乘,于是他取消了长春市公交车单票制,实行单车承包。
  由于高狄的支持和重视,《光明日报》连续十天刊登了十篇调查报告,全面真实地介绍了吉林省工业企业承包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国工业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87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2版头条,用了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了我和报告文学家邓加荣的长篇通讯《“包”字打通行车路——记长春公交汽车管理改革》。“1985年12月15日早晨,天气暴冷,零下20多度,北风呼啸,寒气砭骨……6点钟不到,一位身材高大魁梧,50多岁的男人,身穿黄色军大衣,上了一辆早班车……他就是吉林省委书记高狄。”后来,我和邓加荣合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君子兰之谜》,也得到了高狄的指点。
  
  亲临抗灾现场的高狄
  
  1987年汛期,吉林省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洪灾。吉林东辽河附近灾情十分严重。我突然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电话,高狄指示我和省领导一起去东辽视察水灾。我搭乘省委副书记、秘书长王忠禹(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车,到了长春大房身空军机场。这时,省委书记高狄、省军区司令员周再康等6位领导已在机场,空军派出一架运七货机,没有座位,把会客厅的沙发搬来九个,我和两位电视台记者一同乘机。运七飞机不但颠簸,噪音也很大,互相说话都听不见。40分钟后,飞机抵达东辽。接着又换乘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从大庆飞过来的米八直升机。直升机只能坐16个人,新闻单位和省、市领导来了一大帮,怎么办?王忠禹副书记对大家说:“高狄同志有指示,当地的党政干部不要陪,新闻单位只去两家,光明日报、吉林电视台。”
  直升机飞得很低,地上庄稼被水淹没只露个头,农民家的草房漂在水面,树枝上有淋湿的鸡,水面上有铁锅和水缸,一片惨状。
  50分钟的飞行,高狄神情凝重,一句话不说。他身穿雨衣,脚踏一双水鞋,来到土坡上,农民在这里搭建了临时帐篷,他站在几千名农民面前,手拿着话筒,满眼热泪,言语哽咽地说:“农民乡亲,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来看望你们。你们的家园被无情的大水冲没了,你们的庄稼被汹猛的大水淹没了,这和我的家受灾受难一样的。我已调集了部队、地方数万人来抢险,帮助你们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救灾现场会一直开到晚上八点半。但是当时对自然灾害的报道限制很多,如何反映吉林水灾情况?我连夜回到办公室坐了很久,想到省委书记对一个普通记者的厚望;想到他看望灾民,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我写了一篇消息,和一篇《情况反映》(内参)“吉林水灾严重,事态仍在发展”。反映了全国最大的产粮县,有700万亩农田被毁,全省水灾损失已达40多个亿,现存在的难题:一资金物资都不足;二灾后防疫迫在眉睫;三学校有28.6万平方米的校合被毁,复课难。”传真发往报社。我离开省委办公大楼时已经深夜,高狄办公室仍灯光通明。第二天,消息见报了。1986年8月14日《光明日报》第123期《情况反映》(内参)也刊发了。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务院、民政部、农业部等迅速下拨了一大笔救灾款和赈灾物资,吉林水灾得到很大救助。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与微孔板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抗结核药品耐药性结果的一致性及MTB基因突变与耐药的相关性,为临床诊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情况.方法:利用2015—2019年南通市通州区每年筛查年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宫颈癌筛查合计阳性病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沉溺现状及其与抑郁水平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网络成瘾三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6月在北京市随机抽取4 500名中学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