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前,我国恙虫病仅知流行于浙江以南地区,主要属夏季型,以地里纤恙螨为主要媒介。我所于1986年10月在南京发现有恙虫病的存在,1986~1992年通过调查研究证明:南京和苏北的东台、海安、如东等7县市有恙虫病的流行;属秋冬型;以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和大麝鼩为主要储存宿主;以小盾纤恙螨为传播媒介;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属弱毒株较难分离,接种标本的小白鼠经用环磷酰胺等处理后,已从鼠、恙螨和病人分离到14株;血清分型属Gilliam型;疫源地类型可分为平原型和丘陵型两型。

其他文献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性行为传播HBV的情况以及HBV在性混乱人群中的感染率,于1989至1990年对广州、福州二市收容教育所中卖淫妇女HBV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这组人群中HBV总的感染率为84.82%, HBsAg的阳性率为21.61%。卖淫妇女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孕妇:这表明在我国沿海某些城市卖淫妇女中有较严重的HBV感染。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 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1个月后HBV e抗原(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提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