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孕育基地,高职教育应在办学期间充分彰显自身特色。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主要取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在本文中,笔者就高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作一综述,遵循“宽基础、活模块、学分制”的设计原则,对高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宽基础;活模块;学分制
  实践与技能型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的培养均离不开教学实践。就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技能型人才的输出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1]。作为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孕育摇篮,只有在办学过程中充分凸显独具特色,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添加不懈动力。高等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本文以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对其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初步探讨。
  1.当前高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据笔者调查获悉,现阶段大多数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模式,结合课程内容的性质和专业的关系,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这四大板块。遵循这一原则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具备一定的理论连续性与系统性,但它显然无法满足当代高职教育的教学需求[2]。绝大多数机械类专业课程理论课比重过大,大量错综复杂的理论知识容易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十分有限,严重缺乏专业意识,学习动机不明确,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几乎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实践课时占比过少,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应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一切机械操作都只是纸上谈兵,显然无法达到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一般情况下,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这两部分内容的学分占总学分60%,专业课的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5%,实践教学的学分仅占总学分的25%。从该课程体系的学分配置情况便可看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多么严重。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技能实训环节严重缩水,根本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永远都停留在理论基础的学习,实践经验的严重匮乏使他们完全丧失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获得企事业单位的重用[3]。事实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师资综合水平不高等。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环节没有重点强调技能嬚。
  2.新型课程设计的相关构想
  2.1重视学生基础
  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开设的基础理论课内容基本一致。这类课程可在低年级中开设,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对各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领域更加宽广。这便是所谓的“宽基础”,宽基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在开展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为学生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认知实践教学,如:去工厂参观,观察机械操作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利用参观、实践、演示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对巩固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大有裨益,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应变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4]。
  2.2多设置实训课程
  为使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获得充分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中添加实训课程很有必要。实训课并不是单纯的实验课,而是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机械制造基础》就是一门典型的实训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时间为主的现场实训教学,并以理论教学作为辅助。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实训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类机械的构件组成以及各类加工方法的特点,这些内容光凭理论教学是很难讲清的。
  2.3推广学分制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将课程归类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并推广学分制[5]。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一门学修课程。选修课程没有院系、专业的限制,全凭学生自由做主。学生的学分达到相关规定时,便可获得第二学历证书。学分制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2.4强化毕业实践
  毕业实践是高职教学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前面各教学环节的延伸。毕业实践可选择一些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改良或产品制作与现场管理优化相关的课题,重点强调对学生技能上的训练。毕业实践环节的开展方式可通过走入社会,进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进行产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节中获得全方位的职业熏陶,尽早熟悉实际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6]。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的同时也能找到令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汪晓红.试论高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3-75.
  [2]肖智清.高等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2-45.
  [3]薛小君.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5):43-45.
  [4]吕鑫祥.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47-149.
  [5]燕金华.对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 68-69.
  [6]李益平.弹性学制下的机械专业课程设置[J]科技资讯,2014(9):196-197.
其他文献
练习课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型。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在练习课的教学中不仅加强“做”的练习,还注重“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练习课中的“说”可分为“做前说”和“做后说”。做前说猜测(估计),做后说思路,说疑义,说检验。  一、说猜测(估计)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强调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工业生产当中,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各项技术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工业技术发展
电厂脱硫循环泵主要应用于脱硫渣浆系统中,由于其含固体颗粒浓度和含氯离子浓度较大,采用普通结构机械密封很难达到使用要求,所以研制出一种适合脱硫循环泵工况要求的机械密封很
摘要:石油机械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石油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该领域的现状,然后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对石油机械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石油机械;应用;前景;  1.我国石油机械领域的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个产业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对于石油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促进了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整个石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石油机械产品的制造行业,如果没有创新的技术根本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高质量、创新性的产品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石
对客车的安全设计进行探讨。针对客车可能产生的灾害和安全事故来考虑安全对策。明确提出“安全设计”概念,将客车事故抑制在最低程度。
阐述了制动跑偏现象及危害;分析了客车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客车制动跑偏的处理方法。
兴趣是做一件事情的基础。有了较高的兴趣,你就能专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我们英语课也是这样。每一节课前,老师和同学们做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就会放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下
众所周知,通常机械产品在投入使用后均会难以避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事故。由于我国近二十年来起重机械种类剧增,再加上产品规格繁多,自动化
根据现有步履式架桥机的特点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满足跨铁路要点要求上更是独具特点;在跨越铁路线过孔时可以不用停留,一次性过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在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