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侵袭性念珠菌药物管理指标与治疗方案一致性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抗真菌药物管理指标的一致性,并探讨该种一致性与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到2021年4月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中首选药物、药物剂量、疗程以及病原微生物培养频率等作为抗真菌药物管理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方案和管理指标的一致性与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8例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发现治疗方案与管理指标的一致性较低.一致性最高的指标为首选药物合理(一致性为77%);只有20例患者(12.7%;20/158)的所有初始用药方案与管理指标一致(即药物、剂量及疗程均一致).多因素分析发现,每天或者每隔1d的念珠菌培养直至念珠菌培养阴性这一管理指标与临床治疗成功显著相关(校正OR=5.57,95%CI:1.20~25.80,P=0.028).首选药物疗程合理这一管理指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14 d全因死亡(校正OR=0.09,95%CI:0.01~0.71,P=0.022).结论 重症真菌感染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原学持续监测以及进行足量的抗真菌治疗疗程.
其他文献
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消化道疾病.随着新生儿外科手术、麻醉、监护技术的提高以及静脉高营养的应用,EA的治愈率不断增高,但手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食管缺失长度是长段缺失(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型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瘘、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LGEA在定义、评估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上尚未达成共识,治疗上仍然具有一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的临床效果,为儿童OTCS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椎间隙入路小切口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28例OTCS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2岁8个月至11岁7个月,平均年龄(6.4±2.4)岁;收集手术前后腰骶部仰卧位及俯卧位MRI检查、术前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膀胱残余尿量、术后病理等结果,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改善
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道磁力珠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3例消化道磁力珠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13例患者从摄入异物至医院就诊平均时间为4.9 d,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7/13,53.8%)、恶心呕吐(6/13,46.2%)、发热(2/13,15.4%)、咳嗽(1/13,7.7%)、血便(1/13,7.7%);2例(2/13,15.4%)无明显临床症状.
目的 目前学界对于新生儿较大单纯性卵巢囊肿(直径>4 cm)的手术方案尚无共识,传统观点多认为需要保留卵巢,行卵巢囊肿剥离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单纯行囊肿穿刺抽液亦安全、简单、有效.本研究拟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单纯抽吸法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例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腹腔镜辅助下单纯抽吸法治疗.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临床结局并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平均手术年龄(12.0±10.8)d,平均体质量(3390±410)g;
目的 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术中采用右侧90°卧位,观察孔及两操作孔置于腋中线第五肋间、腋前线第四肋间及肩胛下线第六肋间,辅助孔置于腋前线第七肋间,术中均采用7号丝线双重或三道结扎动脉导管,术后撤除呼吸机后送普通病房.结果 3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生殖细胞瘤,以儿童为主要患病群体.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及致病机制进行了诸多研究,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表观遗传学因素及其他一些环境因素有关,但大部分机制未得到进一步的阐述.本文就近年来卵黄囊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直接抗病毒药物使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治愈成为可能,而随着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治疗前基因型的检测亦成为可选,治疗的简化和可及性使2030年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计划实施更加有力.近些年来,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危险因素的改变,基因1和2型明显下降,而基因3和6型逐渐增加,且有从局部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扩散的趋势.本文旨在描述我国丙肝的流行趋势及治疗的获益.
β-catenin/Tcf相互作用抑制剂是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以及开发抗癌药物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已报道了许多相关化合物.本文简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基本构成、靶向β-catenin/Tcf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主要按照发现或研究方法对抑制剂进行分类,介绍抑制剂的体内外活性和选择性,最后发现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为今后寻找新的高活性抑制剂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致不良反应(ADR)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结果 共纳入55篇文献,收集到69例ADR病例,其中男性43例(62.32%),女性26例(37.68%),50~70岁患者居多,ADR发生中位时间为4周;ADR主要累及肝胆系统(26.98%)、消化系统(12.70%)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总数位居全球首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颠覆了丙肝领域的治疗模式,使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成为可能.近年来,DAA开始陆续进入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省级医保目录,随后通过药品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各统筹地区实行不同的门诊报销政策.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政府官网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我国丙肝的流行情况、国内外丙肝防控策略、我国丙肝治疗药物医疗保障政策等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丙肝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