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路径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n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公民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高中阶段正是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期,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具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应用、传播能力。通过信息环境下的沟通交流,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体会信息文化内涵,增强自身信息发展意识,而且能够主动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这些都是高中生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信息時代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而高中阶段则是信息素养形成并完善的关键期。在信息技术学习应用中,我们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合作、交流能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不断拓展自身视野,能够用所学到的信息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们要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社会公民在信息沟通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权益与约束,从而形成正确的信息观和价值观,力争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一、正确认识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必须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定位自身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信息素养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热爱生活,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姻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应用;二是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基本常识,具有信息分辨识别能力,并能够对信息内容进行评估判断。三是具有灵活使用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四是能够通过信息的有效应用,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认知理念,并乐于将这些信息与他人分享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五是无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保持信息自信,通过信息解决生活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了解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要求,有利于我们主动学习、主动调整、主动约束,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铺平道路。
  二、重视信息伦理道德的内化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现代高中生,也需要客观认识到网络中不良思潮的影响,并主动自我约束,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观。高中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经理,尤其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不足,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这些都容易使我们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对网络信息有更客观、更理性的理解。海量的网络信息虽然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垃圾信息存在,在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中,避免传播垃圾信息和非法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便捷、更具时效性和交流空间,在网络互动沟通中,高中生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不跟风、不造谣、不传谣,不而以评论,在评论中使用文明用语。尤其要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引用他人信息和知识成果一定要说明出处,保持对知识所有者的尊重和理解。在信息网络中要主动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影响,构建自身良好的信息道德伦理规范,将其牢记于心实现信息伦理道德的内化作用。
  三、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过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高中校园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这些都是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好途径。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要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拓展自身眼界,真正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与实践中。
  主题活动的开展使任务要求更明确,这一特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当中组成信息技术课题小组,每一名学生都分配有独立的任务,如信息搜集、文本整理、汇报等,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只有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与人合作能够使我们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认识到信息技术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生活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不但体现在知识技能方面,更体现在应用实践中,这有这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譬如在学习中通过网络资源的搜索和整理,帮助我们拓展自学资源,了解更有效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如通过QQ和微信学习群探讨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沟通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而正确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和信息平台,也成为构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的融合渗透作用,从而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五、客观理性,及时纠正自身信息素养问题
  高中生由于自身阅历不足、客观判断能力薄弱等原因,在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和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务必需要理性看待,同时要凭借外部力量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如果仅凭我们自身能力,很难从主观角度发现其中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与老师配合,关注老师的信息素养评价,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短板。我们要多与老师进行沟通,能够从评价中积极反馈,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及时纠正信息素养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结语
  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需要自主、自觉的提升自身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操守,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具有客观的信息识别和判断能力,不断调整、不断进步,在修正、纠偏过程中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
  作者简介:王雨琪(2000-),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学历:高三,研究方向:理科类数理化,单位:山东省无棣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郭晓玲,李春超.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2]胡玉杰.浅析高中生网络诚信行为及影响因素[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6)
  [3]李桂.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07)
其他文献
文章以加拿大能源矿业学科本科生实践教学方法为例,对学生实践课程方案、实施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情况针对我国能源矿业学科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文章认为,能源矿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应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力量,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核衰变及高速带电粒子动能动量测量实验系统。利用浏览器中的3D模拟交互操作,学生可对放射源、β磁谱仪、探测器等核心实验装置实现高自由度、个性化定制。引入核物理领域广泛应用的Geant4科学计算程序,确保实验系统仿真结果具有即时性、真实性及可信度。通过引导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对相对论粒子动能与动量关系进行探究分析,还可扩展核屏蔽在内的多类核物理实验内容。实践表明,该实验能够满足核相关专业的教学需求,能够提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满意度观察组为98.18%,常规组为7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36%,常规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污染物、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的场所,对于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由于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特点,每天都要面对感染、嗓音、意外以及繁重的体力工作等,明显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加强健康教育,使之认识到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避免职业感染事故发生,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增加,集群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不能满足多应用的复杂计算场景,难以应对作业高峰时的使用需求,存在资源隔离和机时闲置浪费的情况。为了解决高性能计算(HPC)集群资源管理和作业调度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Docker容器的计算集群资源管理和优先级预约回填作业调度策略。根据用户提交的作业队列长度和集群虚拟资源需求变化,动态调整集群计算节点的形态,统一管理集群虚拟计算资源,定制用户作业运行环境。设计优先级预约回填作业调度策略,能够高效调度数量较大的串行和并行作业,满足集群计算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并
为了模拟中厚板生产线的生产状态,方便从事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就能进行中厚板生产工艺、产品组织性能分析及钢种开发等研究,开发了一套集加热、轧制和控制冷却于一体的多功能热轧实验机组。轧机具备轧辊加热和异步轧制等特殊功能,其冷却系统具备超快冷、层流冷却和气雾冷却多种组合冷却方式。该文介绍了热轧实验机组的主要设备和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实际应用例子说明了实验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化的过程,体现了热轧实验机组对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应用价值。该实验机组已在国内高校和钢铁企业研究院等十几个单位获得
云类的识别对天气预测、航空安全、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传统实践教学中云的观测存在不可重现(时空限制)、高危(暴雨冰雹)等问题。云的分类与识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结合理论要点和实践难点,分为基础知识教学、云类演变仿真教学、沉浸式互动教学和云类识别考核。该虚拟仿真实验采用沉浸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克服了实践教学中的局限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采用需求分析、场景建模、场景交互和场景控制的设计思路,利用VR平方3D交互显示墙硬件系统和IdeaVR沉浸式虚拟现实引擎,开发铁路牵引变压器结构认知与拆装维护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实现了设备学习(理论学习、虚拟拆装)、检修维护、多人协同等功能。该系统的设计旨在探索一种具有高度沉浸感和人机交互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设计流程涵盖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为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其他电气设备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发提供技术流程。
为了从工程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设计复杂数字电子系统的能力,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的实时视频图像处理综合性实验项目。该项目由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两部分构成,验证性部分由Camera驱动模块、FIFO缓存模块、SDRAM控制模块和Video显示模块组成;创新性部分可以根据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实现添加水印、边缘检测、降噪等功能。该实验项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针对新能源材料中的电催化析氢过程,设计了研究型实验“Fe掺杂碳纳米管的析氢活性”,探究了FeCNT(5,5)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构稳定性、析氢反应路径和析氢活性。该实验以高性能计算集群为平台,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开展密度泛函理论模拟,适合作为本科生研究型计算材料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