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马题材浅析中外绘画区别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优美的身材、优雅的步态,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与精神,一直是艺术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有大量表现马的优秀作品存世,那么我们可以从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笔下表现的马的形象,来比较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
  关键词:绘画;画马;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1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画马名家,如唐代的曹霸、韩干等,元代的赵孟頫、任仁发等。西方热衷于画马的画马名家有: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巴洛克绘画的代表画家鲁本斯,浪漫主义绘画先驱籍里科,印象派绘画的大师德加等。虽然中西方画家的作画材料、载体、时期不同,但是对于马的表现都勘称一流。那么,中西方对于画马这个题材的表现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它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画马的画面上可见一斑。
  一、中国画家画马
  中国画马史上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古代画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中国画历来偏重表现作者的感情,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不过分强调客观实际,画家所画的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受拘束。元代画马名家有赵孟頫,赵孟頫的鞍马画特别注重线描的遒劲、形象与质感的统一,笔墨清淡,着色不多,以墨代色,敷染清淡,这类画风较多带有赵孟頫个人的特性。《滚尘马图卷》画面的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马的结构除线条之外,渲染是其中的重要方法,这完全是唐代的画风。这种唐风之鞍马画从某种意义上使赵孟頫避开了直接表现蒙古人鞍马的窘境,因为蒙古为游牧民族,好马之心天然有之,鞍马画之好亦为天然,赵孟頫以唐风鞍马画取代流行于金代鞍马画传统,是绘画“古意”观的体现。
  二、西方画家画马
  西方画家画马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画马时候总是刻意强调色彩的丰富性与结构上的差别。他们所追求的,是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关系中,营造出直观的视觉效果。所以西方画家画马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的,画出来的马逼真写实,还原客观现实所见的。
  三、中西方绘画比较
  那么中西方为什么会在绘画上会产生这么大的不同呢?首先,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导致了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必然会出现差异。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认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观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理解客体、体会客体,让主、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于是,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论的载体。所以中国画历来偏重表现作者的感情,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不过分强调客观实际。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条是基本造型手段,色彩是从属性的,而且从不画光影明暗。中国画不论描绘山水、花鸟人物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画家们总是靠粗粗细细的线条来勾勒造型,然后敷以颜色。这些颜色有时是单黑的,有时是五彩的,它们往往也会被精心区分出干、湿与浓。中国画常常是要让观赏者从并不丰富的色彩层次中去领略世界的五彩斑斓,去想象物体的凹凸远近。这种感受不是来自视觉直观,而是依靠了联想和想象的参与。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是用线条来区分,而是用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来表现,就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样。通过这些色彩的精心运用,画家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差异,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以及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它所追求的,是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关系中,营造出直观的视觉效果。
  在画面的处理上,西方绘画强调科学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三维空间,这一点也和中国画有较大区别。因为不苛求如实地描绘表现对象,所以中国画在描绘对象时往往要做人为的夸张与取舍。画面的空间透视不用焦点透视,用的是散点透视,而且不那么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可以用想象的真实来替代视觉的真实。所谓“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指画家的观察点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规定时空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中国画能以咫尺表现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透视方法的结
  西方绘画则不然,它实际上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旦作出选择,就不能随便移动。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构图,精心地把各类表现对象组织在画面中。因为只有这样,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界才能被科学、准确地再现出来。出于同样道理,西方绘画还把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原理运用到人物画中,以准确表现人体骨骼肌肉的开关和运动状态。所以我们在经典西画中看到的人体,都是比例恰当,描绘得如同真人一样。总之,对于西方绘画来说,准确地运用透视、解剖和光学原理来描绘表现对象是它的生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哲学观和人生理想的差异,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本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视觉艺术。
  作者简介:
  刘勇生,湖南永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其他文献
基于Rayleigh-Plesset方程的单一介质可变密度混合模型,建立了水下射弹空泡流动的多相流CFD模型,对水下运动射弹的空泡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
【正】 一、文化定义·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研究哲学基础据统计,中外学者关于文化的说法竟有万条之多!文化研究热在兴起,但一些论者觉得"文化"难以定义.周谷城说:"中
【正】 道光年,在历史年代学上有其特殊意义。中国历史的发展,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相应地,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也在这期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探讨道光年间文化
作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倡导者之一的吴冠中,不仅热衷于传统文化,同时也立足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为观者建立起崭新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趣味。本文试图以吴冠中先生艺
【正】 对于鲁迅成功的时代原因与个人原因,本文着重于探讨个人原因.这里所说的个人原因也不是所有的原因.只是若干我认为较重要的原因.我想通过这样的角度来讨论鲁迅的一些
文中在独立设计的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基础上对Visual C++.Net软件开发平台下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讨论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多线程任务创建的特点,证明了
【正】 1982年,福建省尤溪县在征集文物中,于梅仙公社乾美大队桥尾村朱熹后裔朱培清家,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明刻本“朱熹家谱”。它被称为1982年全国四大文物发现之一。新发现
摘要:影视作品是视听高度综合的艺术产物,声音与画面是影视作品中两个重要的艺术元素,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影响着影像的呈现和声音的表达。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声音和画面两个元素的艺术功效,使之珠联璧合,更好地为视听作品的审美创造服务,是影视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刻探究二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影视作品;声音;画面;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