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篇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连贯、结构分析理论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分析,論证了语篇分析理论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听力成绩提高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语篇分析 听力教学 高职英语
  
  现行高职英语教材,听力部分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较偏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万方数据库用关键词“语篇分析”和“听力”进行了相关检索,结果为,到目前为止相关文章仅13篇,加入关键词“高职英语”后检索到相关文章为0。可见语篇分析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还相当少。原因不外乎为高职校近年生源紧张,入校学生英语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英语的语篇几乎没有什么意识,再加上高职英语听力文章篇幅较短,语篇分析理论似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很大的作用。为验证其有效性,笔者对代课的四个新生班级进行了试验,任意抽取了其中两个班级为试验班级,其余两个班级为对比班级。
  
  一、语篇分析简介及听力特点分析
  
  语篇分析,又称话语分析,是指对单句或超出单句长度的语言段落进行的语言分析。它从语篇整体内容出发,针对不同语境,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总结中心思想。该理论不仅注重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这种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现行英语听力教学,主要强调两个过程,一是利用传播的语音信号获得信息的过程,即辨别和推断词、结构、语法和其他信息特征的过程。二是利用预先掌握的知识作基础获得信息的过程。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恰与语篇分析理论思想一致,在日常听力教学中体现为语篇预测与结构分析。
  由此可见,语篇分析在听力教学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水平分析及策略选定
  
  根据这一理论,笔者首先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听力摸底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对单个词的听写及简短对话大多能较准确地完成,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理解困难,许多学生甚至因篇幅长,语速快而失去信心和兴趣。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只是单纯地进行了“听”与“写”,听到的是语音,写下的是符号,脱离了语言的本质目的,即交际。换句话说,学生在进行听力时缺乏语篇意识,没有注意到所听内容应是有意义、有目的的交流,没有注意到语篇衔接性、连贯性和结构性。
  基于此,笔者将语篇概念的灌输作为了听力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灌输语篇预测意识,培养语篇预测能力。
  1.衔接性预测
  在语篇分析理论中,衔接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它和语篇一样,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衔接可以分为语法衔接(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和词汇衔接(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
  这种理论可以在对上下文信息的预测中起到指导作用。笔者在进行听力教学时,鼓励学在听前对所听内容先做预测。例如,我们来看从Unit 1中选取的两段听力材料:(1)Hello, my1 is Sylvana Scarlatti and I am 21 years old. I am Italian and I am from Milan. I have studied2for five years and I am studying English at the moment at the Tower3 of English in London. I have been here for four 4 . I also speak5and a little German.(2)Toshio is from Japan. Of course his6is excellent. He speaks several foreign7 . His English is excellent. He can read and8it well, too. His Spanish is good, but his9is only fair. He can read, but he10 speak it.
  根据上述衔接理论,对该题我们至少可以猜测出1、3、6、7、8、10。例如,第1处,实际上是对Sylvana Scarlatti这一姓名的重复,应填入name;第3处,根据study可推知语义搭配词school;第6处,利用照应关系可知应填入Japanese;第7处,从词汇上下义关系得知为languages;第8处,根据同义关系为write;第10处是反义关系can’t。
  由此可见,衔接理论的恰当运用将会极大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2.连贯性预测
  衔接性属于语篇表层结构分析,而连贯性是对于语篇深层结构的分析,它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张德禄在《论语篇连贯》(2000)中指出连贯是语篇的衔接机制和情景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应。由此可见衔接虽不是连贯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却是连贯的辅助条件,它与连贯相辅相成。张德禄认为语篇连贯概念有四个基本特点:分级性、连贯性、整体性和功能性。分级性就是对语篇是否连贯从程度上进行区分。其标准是语篇是否在情景语境中行使恰当的功能。只要恰当地完成交际任务,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连贯的。连贯性是语篇连贯的基本条件,语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要以某种语义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才构成语篇。整体性就是语篇衔接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语篇中具体成分之间的衔接要使某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要使整个语篇形成一个整体。功能性从两方面来说明:“从情景语境的角度,它是适合当时的交际需要,与情景语境融为一体的,完成了语篇与语境的衔接作用,是连贯的。从语类的角度讲,它符合所属语类结构潜势的要求,所以是连贯的。”可见,一个连贯的语篇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在排列上应符合逻辑,语篇的各个部分在整个语篇中起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语义整体。
  语篇连贯性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帮助极大,也会产生多种不同的预测手段,但本篇限于篇幅,仅总结如下几种。
  (1)题目预测
  文章的题目与内容关系密切,即在文章题目与其内容的关系上,前者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后者的主要信息,根据语篇连贯的特点,每个有意义的可接受的语篇在语言各层次(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的成分都可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比如一些意义相关的词语常常同时出现在同一语篇中,形成词汇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对语篇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预测,同时排除无关信息。
  如高职英语Unit 3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Theatre, Please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预测出这是一篇有关问路的篇章,那么鉴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特点,语篇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路的基本句型,如:
  问路句型“ where is…”,“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I’m looking for…”
  回答问路句型“go down the road until you can find…”,“it’s on the right/ left side of…”,“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问路细节“ 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I’d like to get there by…”,“it’s about…miles from here to…”等等。
  关键词会有“way”,“road”,“avenue”,“taxi”,“bus”,“ get to”,“look for”,“ walk”,“ go down”,“ right”,“left”等。
  在听力过程中,这些都是听者需要搜寻的预测信息,学生可以在听力过程中不断的寻找这些信息,修正、证实并扩大自己的猜测。
  (2)语篇目的性预测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交际总离不开交流的目的,因此,语篇总是有自己的主题,发生的语境,即语篇总是在特定语境(上下文)下表达一定的目的。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W: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lecture?M: I thought it was very interesting.W: Did you really?M: Yes,1you?W: Certainly2 . I thought it was too long.M: I3think so. Personally, I think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it.
  尽管这是一篇非常短的文章,但我们从语言交际的目的性来看,第一句在询问对方时便存在有明显的目的性,期待的回答有可能是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否定性的。从第三句可以明显得出W的说话目的“不喜欢这次演讲,认为演讲不好”,原因“too long”便紧接着出现了,从语篇可以推测出M与W对演讲的态度截然不同,因此,从该语篇的目的性着手我们可以很快推出划线处的答案为:1.didn’t, 2.not , 3.don’t。
  3.结构性预测
  作为语篇,其表现形式会多种多样,这就决定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在不同的体裁中,语篇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有别。语篇的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应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语言整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尤其在听力教学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训练材料为对话、故事、笑话等,因此其篇章结构多为对话、叙事结构。
  可以知道,会话的特点是说话轮次转换,即发话者与受话者不断交换所扮演的角色。一个轮次可由语言的不同单位类型体现。如句、小句、短语或词等结构。说话者开始说话时可选其中的一个单位作为一个轮次,一个单位完成后构成一个轮次转换点。如:说话人的开场白在英语中一般为“Hello” (问候),“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吗?),保证自己说话得以有效进行下去时常说“Are you with me ?”(你听懂我说的吗?),说话结束是说“Sorry, but I have to go now”(对不起,我要走了),“ See you later”(回头见)等。
  另外,要谈的是说话轮次转换时,受话者的内容受到发话者的限制,这就与邻近配对有关。邻近配对是指轮次之间有机的结合。如会话的一方先进行问候、提问、警告、道歉、抱怨等,另一方根据情况做出合适反应。像“问—答”,“给予—接受/拒绝”,“问候—问候”,“埋怨—申辩”,“陈述—确认”,都属于邻近配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unit 5中的对话进行结构性分析。
  A: Tom,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English teacher?
  B: I think he is very kind. I like him. What about you , Mike?
  A: It’s hard to say . Sometimes I don’t like him.
  B: Why don’t you like him?
  A: Because he’s so strict. Yesterday he told us to spell, but I hate the spelling.
  B: But he means good to us.
  A: I know, but English is difficult to me.
  B: So you don’t like our English teacher because you don’t like English .
  A: Maybe you are right.
  B: Then you must learn English better.
  A: But how can I learn English better?
  B: you will, if you like our English teacher.
  A: I don’t understand you, Tom .
  B: If you like him, you will do what he tells us, and of course your English will be better
  可以看出以上语篇中出现8组邻近配对,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其缩写成(ADP),会话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
  (ADP I)是征求B对英语老师的态度,回答为kind,因此结论为“ I like him”,紧接着便自然形成(ADP II)询问A的态度,我们可以预测出会有两个结论:喜欢或不喜欢。“ It’s hard to say”,可以预测出“I don’t like him”。那么原因呢?(ADP III)的第二部分便开始了陈述“he’s so strict”,并紧接着(ADP IV)的埋怨“he told us to spell, but I hate the spelling”,可以预测出(ADP IV)的第二部分必然是对第一部分做出相应的申辩,于是“he means good to us”便成立了。(ADP V)再次陈述理由“English is difficult to me”,它的第二部分得出结论“you don’t like our English teacher because you don’t like English”。(ADP VI)是对上一句的认可,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征求A的建议的语句,得到的回答为“you must learn English better”;那么“how can I learn English better?”,紧接着自然就是(ADP VII)的第二部分这一建议“you will, if you like our English teacher”,(ADP VIII)继续询问,得出建议“If you like him, you will do what he tells us, and of course your English will be better”。以上結构性分析,实际上便是对于该次对话的各部分的理解或预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性填空,使学生在自己的预测中不断求证正确答案,这会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效果验证
  
  在这种教学思路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规定课时的听力教学,并在听力模块完毕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考察语篇分析理论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次下发调查报告98份,收回有效报告为88份,其中在本学期有效运用语篇分析方法的学生占80.4 %,认为语篇分析理论有效并希望继续运用的学生占 97.9%,可见,语篇分析理论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于听力教学将会取得很大的效果,这也为以后的英语听力教学开拓了一条较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壮麟,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还相当薄弱,非常有必要增强他们的语法意识。本文提出在语用的视角下,增强语法意识,并从语言语境和信息结构两方面,作者谈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增强学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偏弱。本文就如何促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英语,增强英语实用能力,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是英语精读和听说两门课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薄弱一些。对这类学生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往往需要多一些耐心,
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工程环境监理是其中的重要机制。本文首先介绍工程环境监理的背景和概念,例举国内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再通过
[摘要]高校大学生不良行为,是以诚信缺失、不良消费、违规违纪、不恰当使用网络、不文明恋爱等为其具体表现,它对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放任了不良行为,将导致大学生不能健康成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将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因此,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和矫正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不良行为 应对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机电设备安装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操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评价。由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
陈鸿翎,1955年出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其书法具魏晋飘逸
释文: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近日,云南省耿马自治县档案局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世炬、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档案局党绍书记、局长田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