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艰难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日子过得艰难。记忆中,那时的春天是很漫长的。正月过后,村里不少人家粮柜便日渐见底了。粮不够,瓜菜代,半年瓜菜半年粮,这是村民们在艰难年代里捱饥荒、度日月的法宝。这法宝里边,半年瓜菜,其实野菜占了很大的比份。
  二月春寒料峭,在雨雪靡靡,北风呜呜吹着的时候,树枝吐苞,草地开始返青,田里地里的野菜也就长了起来。待到雨住雪霁,特别是连着几天太阳的时候,野菜就都疯长开了。这时候,孩子们和一些女人们便赶紧挎了篮子,拿了铲刀,满畈满岭挖开野菜来了。
  生产队的大田里种的苕籽,学名叫蓝花草,是给水稻作底肥的。到三月底的时候,苕籽就长到齐腰高了,很茂盛,那时一把一把地把苕籽尖尖揪下来,用清水洗尽了,放到锅里大火炒一下,是难得吃到的美味菜馐。而此时苕籽还长得稀稀拉拉的,但野黄花菜却喧宾夺主,长得很肥大了。这种野黄花菜又叫苦菜花,跟那种又叫金针菜的黄花菜不是同一种植物。它长得跟嫩地米菜差不多,一棵一棵贴在地面,有巴掌大,长老了,菜心会开出一朵、两朵小黄花来,黄花菜也因此而得名。这种野黄花菜略带点苦涩味,跟苕籽的味道就没法比了,食用时先焯一下,然后煮青菜米汤或者青菜米糠糊糊。有时运气好,黄花菜挖得多了,当天吃不完,母亲会把它洗尽晾干了,装到菜坛子里做醃菜吃,醃黄花菜比新鲜的味道好,酸酸甜甜的,很可口。苕籽中间有时会夹杂着长出一棵、二棵萝卜,大的长得比大拇指还粗些,萝卜荫子也很肥壮,小伙伴们看到了会一窝蜂扑上去,谁跑得快抢到了,总是兴奋不已激动半天。
  风和日丽的时候,挖野菜是很开心的事情,其实就跟现在孩子们春天里企盼着的春游踏青并无二致。然而,劳动总是艰辛的。初春时节,江南多雨,大田里常常渍水。我那时通常穿双旧雨鞋,时间长了,雨鞋就裂了口子,水渗进鞋里,袜底湿透了,脚板心冰凉冰凉。后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冬春时节下田干农活,只要一受凉我便会肚子疼,病根就是那时落下的。遇到倒春寒的日子就更遭罪了。寒风中飘着毛毛细雨,时而夹着雪花,握着铲刀的小手冻得通红,伸出去铲起野菜来便斩指般钻心地疼。
  大田里的野菜挖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山地上野菜也就长起来了。二月底、三月初,山坡地里全被豌豆蔓、蚕豆禾覆盖了。紫色的蚕豆花随蚕豆禾纵向排列,因蚕豆禾叶子较多,花朵就不突出了。豌豆花呈粉红色和粉白色两种,像一对对翩翩欲飞的蝴蝶爬满了豌豆蔓,放眼一望,满坡满岭花浪翻飞,徜徉在这苍茫天地山水之间,饥馑中满脸菜色的人们不知不觉中便也身心释然了。
  豆丛旁一绺绺的小蒜又粗又壮,这种小蒜实际上是野葱。蒸糠粑、麸饼时,把小蒜洗尽切碎了和野菜一起掺和在饼里,就象搁了小葱一样,那些难以下咽的东西就有了一股香味,就好进口些了。碰到运气好,母亲会用大碗切了半碗小蒜,放上半碗水,滑一个鸡蛋,把碗搁在糠粑粑中间蒸了,开饭时,揭开锅盖,满屋子都是香气,那真是难得的可口美味啊。地边、地埂则长着地米菜、野泥薅、狗尾巴草、野香薅、嫩燕麦苗……都是些既可以新鲜食用,也可以晒干了储存的野菜,这真是艰难岁月里大自然给予人的恩赐啊。
  夏粮出来之前,青黄不接,近处的野菜挖光了,小伙伴们挖野菜的队伍会走得更远,有时能碰到意外的喜悦和收获。一次,我爬到石山的主峰下面与东山头连接的百人洞前,这是一片三、四亩大的平地,嗬,中间长着一大片绿油油的野韭菜,眼睛顿时一亮,喜出望外,爬山的辛劳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急忙扑下身子,一把一把揪起韭菜来,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篮子。第二天,我拿了把镰刀,又悄悄地一人爬上山割韭菜,结果,回来的路上还是被小伙伴们发现了。第三天,大伙儿就一起跟上来,一窝蜂地把韭菜抢光了。还有一次,我走得更远,跑了五里多路,到朱家山头去挖野菜。朱家山头在老家那一带是有名的比较富裕的村庄。村庄中在外经商的人口比较多。祖上不少人在上海、汉口做生意发了财,积攒了殷实的家财。整个村庄一派徽式建筑,高楼大厦,十分气派。我爬上了村对面的小山,放眼望去,山沟沟和山坡上到处长满了野水仙,绿油油的叶片间点缀着淡淡的白花,现在想来,真是一幅重彩浓抹的西洋画啊。再低头看脚下,嗨,整个小山顶上长满了一大片马齿苋,足有两亩多地那么大一片。马齿苋也是很好的野菜,可以新鲜炒了吃,也可以焯水后晒干了作干菜慢慢吃。当时那情景,真象在地里挖了块金元宝,心里头激动得揣了头小牛似地,怦怦乱跳,兴奋得好几天都没合拢嘴。一连几天,带着小伙伴们一棵不剩地把马齿苋全都搬回家里了。
  野菜难挖到了,人们就开始上山挖树皮树根。记忆中,能够赖以充饥的树皮树根也只有两种,一种是榔树皮,一种是野鸡禾根。现在看来,这种榔树其实就是榆树。在老家,榔树极少、很难见到。因此,村里通常只有岁香爹一个人能够挖到榔树皮。他家挖到榔树皮后用水洗净,把外面的老皮刮一刮,再放在碓臼中舂烂了,拿起来做成粑粑,蒸熟了,有点象糍粑的味道,又糍又糯,很可口。我通常只挖到一种叫做野鸡禾的根根,这种根根外表有点象棱角,表皮黑色,内里暗红色,拿回家洗净后,放在碓臼中舂碎了和糠、麸掺和在一起,蒸粑粑吃。这种东西其实蒸不烂,吃到嘴里嚼不动,满口乱钻,很难下咽,只是免强吞下去,赖以充饥而已。每到开饭时,二弟和三弟都要哭闹一番。这时,奶奶总是从锅里给我们一人舀一碗清得见底的米汤,一边哄弟弟们一边说:“伢哩,天不饶人呀,有这碗米汤喝该烧高香啦。民国甲戌年天大旱,十里八村都饿死了人啊。”
  最艰难的时候大约是在1961年的春头上 ,村里不少人家几乎彻底断粮了。这时候,国家及时送来了一批救济面粉,这是些从北方运来的高梁面粉,靠了这批高梁面粉,和着野菜草根,人们终于度过了六十年代初这段艰难的日子。
  时间的河流而今冲走了记忆的浮尘,留下来的只是岁月的积淀。许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来再谈论这些沉重而艰难的时光时,除了有些激动和兴奋外,人的心境显然是平静而轻松的。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缘故,也许是时过境迁了,虽身历其境,然而,那份沉重,那份艰难,虽深埋在记忆的底层,却再也难以准确地描述并呈现于字里行间了。虽然如此,那种艰难岁月里,人们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同舟共济,不离不弃,共克时艰的精神却再也难以忘怀。也许正是艰难岁月里的这种风骨精神,终使我们历经风雨而得见彩虹。
  自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禁果时始,艰苦磨难便总是与人们相伴随了。也正是在与之不息奋斗中,人们才走到了今天。然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作为也是不同的。在成败得失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最终也还应是这种风骨精神,即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文化软实力了。
  从个体的意义上,人常说,上天对人总是公平的。它在给我们关上这扇门的同时,也就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一生中,少年时代的艰苦磨难是极其难得的宝贵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正是六十年代初的艰难时期,给了我们这代人终生劳作的习惯,节俭不奢的个性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么!
  责任编辑 张惠清
其他文献
我从青年时期就热爱文学创作,虽因工作转型,中途放下了20多年,但对文字的喜爱并没有改变,近两年又开始了创作。很多人热衷于文学创作,那么文学创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从宏观上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文化品牌体现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
马边彝族自治县拥有众多的名人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彝、苗民族文化资源。但是,马边的文化资源保护不力,文化内涵界定不清、未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资源开发
地上的雪已很深了,可雪花还在缓缓地落着。这样的天气,吃着火锅,喝点酒,说说笑笑,下点雪是最好不过的了。因天空这样缓缓飘落的白雪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寒冷,更多的倒是像在布
澳门朱大仙信仰是澳门一个规模小的民间俗神信仰。即使从20世纪20年代算起,至今亦已有近百年历史,其盛衰与澳门渔业发展息息相关,皆因其信仰群体是由以澳门为港口的港澳渔民
我家那只公鸡,什么时候跳到了倾斜的瓦背上?这么高的瓦背啊,它一定是从屋后的柴捆上跳过去的。  显然,它对这片领地很陌生,不断地低头又抬头,探视着脚下薄薄的槽瓦和盖瓦,以及它们之间奇妙而有序的搭配组合,虬曲的爪子小心翼翼地踩着一块块瓦片往前探行。每走一步,都要迟疑一会,然后迈出第二步。  这只公鸡很大,笨重的身子使它在迈步时不得不用力抓紧瓦档口。它从瓦檐走到瓦脊,又从瓦脊走到瓦檐,再绕着瓦檐走了一圈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
近日 ,安徽省蒙城县柳林镇、双涧镇发生多起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被骗案。一位自称为地区老干部局的“干部”以私访的形式到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家中 ,询问有关工资发放、调
小时候,我很喜欢大烟囱,觉得它是制造白云的英雄。而现在,我很害怕大烟囱,就连走路,也想离它远一点。30年前,我从单位分了一间宿舍。而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化肥厂的大烟囱。一
目前,世界动漫产业市场被美日韩三家动漫大国瓜分。由于中国动漫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成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运作模式,中国动漫产业仍处于摸索阶段,整体水平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