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染茶乡採新绿,白云山下铺碧玉,
  坦洋工夫四海香,中华茶饮五洲誉。
  ——松间月 诗
  
  百岁老茶人张天福——深情追忆“坦洋工夫”
  
  2009年2月21日,一场规模盛大的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推介会在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会长李祖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陈明枢、茶界泰斗张天福等亲临推介会现场。福安市副市长林光华向来宾介绍了福安市恢复打造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品牌两年多以来的成效。随后曾以“坦洋工夫、驰名中外”的题词褒奖过“坦洋工夫”的张天福老人深情地回忆了“坦洋工夫”在产和销两方面的辉煌历史。
  1935年,“坦洋工夫”作为英国皇室指定特供茶而蜚声海外,福安社口作为“坦洋工夫”的中心产区和集散地。水陆交通方便,又是福安、寿宁两县交界的要镇。因此,尽管离省城路途遥远,但当时的省建设厅还是决定在福安社口设立茶业改良场。张老说,我已经100岁了,说起坦洋工夫我有两个很高兴,第一次高兴是72年前,我在坦洋村首次用机器生产坦洋工夫,人们排队购买。第二次就是今天看到这么多“坦洋工夫”的企业、喜欢“坦洋工夫”的茶人汇聚于此,福安市政府又对重塑“坦洋工夫”品牌如此重视,让他非常欣慰。欣喜之余,张老也对“坦洋工夫”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希望“坦洋工夫”的企业在包装产品、打造品牌的时候,摒弃过度包装,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保证和提升产品的品质上;其次,目前红茶界风行采用独芽来制作极品红茶,价格奇高。张老说独芽茶其实有利也有弊。希望“坦洋工夫”在做好茶、卖好茶的同时,能保持传统的制作工艺,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红茶。
  推介会还邀请了几位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的国际友人,芬兰人马力奥操着一口标准的中文,向来宾们讲述了“坦洋工夫”在国外受欢迎的程度和他自己对“坦洋工夫”一见钟情的过程。
  在推介会现场,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等第一批被授权使用“坦洋工夫”证明商标的福安茶企向来宾们展示了各自的产品,传统工艺的“坦洋工夫”在精美的包装下再次让人惊艳,而另一些采取新工艺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也同样吸引了众多茶人的关注。
  毫无疑问。一股“坦洋工夫”热正引领着福安茶业悄然崛起。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福安坦洋,徜徉在这个古老的村落街巷,红红火火的茶叶精制厂、复垦坦洋菜茶的农户、茗香弥漫的古街旧巷,无不让人切身感受着“坦洋工夫”品牌复兴引发的悄然变化以及茶农、茶商们对茶业发展重拾的信心。
其他文献
据统计,中国有近千个县、市从事茶叶生产,7000多万茶农是把茶作为生活的基本来源。  而在每一个产茶县都有这样一群领头人,他们一心想种好茶产业这颗大树,为此,他们甘当幕后英雄,数十年如一日,痴迷于中国茶产业,默默地为地方茶产业做着贡献。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村出,才成就了今天的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等蜚声海外的中国名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给爱茶之人留下满口余香,为7000多万茶
期刊
永春佛手茶,向来以果香厚味而在乌龙茶中独树一帜。其香类香橼若柑皮,闻之别有一种清新舒通之感。佛手又有一名为“雪梨”,初不知何故有此名,待品赏了传统制法的百年老佛手后,方得悟此理。特为一记。  品名:百年佛手(由抛荒20年的老茶树之鲜嫩叶制成)  产地:永春虎巷千米高山  制作:永春天饮茶业  虎巷位于永春北崆山中,原为一类似小巷之极狭岩缝,许多年前有人于此见猛虎跃过此巷而得名。虎巷附近最高峰超过千
期刊
经常听到“茶禅一味”或“禅茶一味”,是茶意禅味还是禅意茶味?真正的“禅味”不仅仅是从坐禅之后饮茶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禅昧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也就是古德所说的: “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都是禅味;茶味亦复如是,不需要等到煮水瀹茶,三杯入口之后,才有感觉。茶人心中时刻空明清澈,了无一芥,如此修持,必然能顿悟此中真意;再进一步说。茶人若能以天地为茶器,以众生为茶品。以
期刊
茶叶市场的流行趋势,就如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样,一浪接一浪,从铁观音到武夷岩茶,从武夷岩茶再到今天的红茶,可以看得出茶叶的发酵程度在逐步加深,而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地更新、就拿武夷岩茶来说,当初在铁观音独霸天下的茶叶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但它由于产地生态环境优越,再加上算不伤胃且滋味霸道的特质,使电在市场上也分得了一杯羹。  茶,特别是红茶,是东方文化,确切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自
期刊
“厨子,厨子,尽管喝你的茶,  可要记得留给我一些壶里的茶渣。  当我们喝光了茶  要在杯里看茶叶  看看未来什么样,  是快活一生,还是发大财?”一一引自《皮托克公馆的午萘》  据说是浪游的罗马人将茶叶算命这一把戏传到欧洲,我可没见过中国人用茶叶来算命的。又据说相信茶叶算命这一套而又乐于玩一玩的几乎都是女人,女人们有闲玩茶戏,家庭聚会时以此打发时间。等到袋泡茶风行的年份,茶叶卜算也慢慢式微。再往
期刊
近日幸得南方茶友寄来几款绿茶。在一个清闲的午后。邀上几位朋友,于办公斗室内,做一次“清心快乐的旅行”,是一件惬意的事。  何以小小的叶片,竞有如此大的魅力?因我不仅喜喝茶汤,更因在喝茶时能有一份快乐的冥想,好似一次净心愉悦的精神旅行。    新茶碧螺春    第一款选的是碧螺春(春茶),此茶产于苏州西山。  打开包装,一股春草气息涌动逸满鼻腔,茶丝弯曲、密集。茸茸的白毫,内掬一弯弯的祖母绿,用手指
期刊
飞机降落在天津机场,这里刚下过一场大雪,气候和西北相差无几。从天津机场沿京沪高速路驱车不到2小时,就来到河北省沧州市市区。这里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河北省会石家庄221公里,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这里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虽是富饶的海滨城市,但在这样的时节里,同样透着苍凉的意味。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个素有“武术之乡”美誉的地方,饮茶
期刊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因此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因此可以这么推举,没有澜沧江的滋养,就没有茶山的肥沃,更不会有普洱茶的醇香。而如果没有普洱茶,很多云南人的生活就失去一种味道。澜沧
期刊
元宵佳节品佳茗,高朋满座庆吉祥。中华民族自来就有传统佳节“烹香茗以待宾客”这一美好习俗。  2009年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之际,福州西湖宾馆迎宾楼内茶香悠悠,琴音绕梁。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主办,海峡茶道杂志社、日春荼业股份公司、易安居古堞斜阳等联合协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品茗联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福建省领导梁绮萍、陈明义,黄瑞霖、张家坤,老同志袁启彤、何少川出席了联谊会。  此次品茗会共邀请了来自
期刊
海皋坞,万峰庵    庾村地处“东南第一山”莫干山东麓, “寻觅黄茶之旅”从这个小集镇开始。  德清农经作物技术推广站的胡建平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方连根为我们作向导,探访莫干梅皋坞。  一路茶话,行至中村柏家头顶,巧遇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汉,方连根师傅介绍道:他们都曾参与了当年首批莫干黄芽的试制。胡建平兄当即提议“老、中、青”三代茶人合影,笔者按下了快门。后来经询问得知,那位不善言辞的古稀老者叫柏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