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威塔亚·靑坤1946年出生于泰国中部沙拉武里府,先后就读于吞武里府著名的“玫瑰花园”男子高中、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经济学院。他在曼谷银行工作十年后赴荷兰深造,1982年获海牙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清迈大学人文学院。
  威塔亚在大学时期就是一名非常活跃的作家和编辑。1969年至1972年,他先后担任《科学评论》、《金链花》和《科学》等期刊编辑。威塔亚凭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和诗集《我来寻找意义》而名声大噪,此后相继出版主要作品《一个农民男孩的梦想》(1979)和《春天会来的》(1979)。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暹罗的经济和教育问题的评论文章。
  《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是威塔亚·靑坤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1969年发表于《金链花》第一期。这篇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的泰国东北部农村。当时美国把泰国作为反共堡垒,除了对泰国实施军事和经济援助之外,还支持泰国政府开展“农村发展计划”,派出青年学生深入东北部乡村,一方面支持当地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泰国共产党开展平叛研究项目。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青年走出城市,深入田间地头,“援助村民”和农村发展。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学生志愿者来到一个偏远的东北部村庄,建了一个作为政府资助农村发展项目的社区礼堂。威塔亚明确地指出,有问题的人不是村民,而是那些学生。他戴上面具,通过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女孩通木之口,委婉地讽刺了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学生早期登上政治舞台的表现,并间接地表扬了学生们的热情善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但也从他们乘着橙色大巴、唱着歌儿到达村庄那一刻起就对其进行了嘲讽。
  威塔亚写作风格灵活,他用质朴简单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在作者、主题和读者之间构建了一种不稳定的三角关系,这种叙事结构恰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威塔亚小说的目标读者就是那些为了发展而自我牺牲的志愿者们--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译者)
  他们是坐着一辆通木从来没有见过的橙黄色大汽车来的。他们是唱着歌来的,歌声起起伏伏时有时无,听着就像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跑着。“我们来发展,一起工作为了祖国的美好……”,他们一遍又一遍大声唱着这一句,像是想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他们来做什么。通木长这么大从没听过这样的歌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感觉这是一首她熟悉的歌儿。她内心产生一种直觉:这件事儿会给她带来快乐和美好,是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予的。车停稳以后,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从车上下来。都是些年轻人,穿着一样衣服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们,有的还戴着帽子。从远处看,她分不清哪些是男孩,哪些是女孩。她慢慢地凑向前去想看个究竟,内心又是害怕又是好奇。她看到这些人下了车,一边伸腿,一边兴致勃勃地环顾四周。通木完全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便转过身顺着他们凝望的方向看,然而她看到的都是她熟悉的东西。除了干透的稻田、破破烂烂的村舍、小庙,再就是只有地面和屋顶护板的学校,别的什么也没有。她听到一个女孩儿大声跟身边的朋友说:“天哪!这里的空气真清新,是吧?”她感到无比吃惊,甚至可以说是震惊。她在这个村子生活了十二、三年,从来没听到过有人说这样的话。
  米村长走过来迎接他们。其中一个男生走上前来跟米村长打招呼,看上去像是领队。在通木和她的同龄人眼里,米一直是村里最受尊敬的人,他是国王陛下的政府所任命的村长,每个人都得听他的。但是今天,米村长的一举一动一点儿也不像个村长。他走上前去跟这些年轻人说话,就像以前跟他的那些“主人”[ 通木不自觉地运用了古代词语“主人”,是指当时的政府官员在农民生活中就相当于这些角色。]说话一样。通木突然有点儿担心,如果这些人都是“主人”,为什么一来就是五六十人?尽管她还是个孩子,可她清楚地知道,只需两三个“主人”就可以把这个村子搞乱,而现在他们来了一大帮。
  接下来,这些人提着大包小包跟着米村长沿着小路向学校走去。看来他们要住在那里。通木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那里过夜。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这样做过,这里的夜晚除了一团漆黑,就是蟋蟀的叫声和风的声音。村里根本就没有人能满足她的好奇心。父亲从来没有空回答她的任何问题。母亲也从不关注让人精疲力竭的琐碎家务以外的事情。至于老师,他对所有打扰他的人都极不耐烦。米村长,他当然无所不知,可他正忙于招呼那些客人,给他们送吃送喝。不过没关系,通木想,如果他们要在这里待上一阵子,用不了多久,她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当天晚上,村长把村里的信号鼓敲得“嗵嗵”响,他要召集全村人开会。那些坐着车来的人也参加了,好像他们已经是村里的村民了一样。通木悄悄地从妈妈身边溜走,去听他们开会。她想弄明白她好奇和不解的每一件事情。
  米村长从来都不善言辞。他站起来讲话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儿无所适从,前言不搭后语。通木一边听,一边依稀得出结论,这些人是“皇城”[ 这里通木用了古代词语“皇城”,而不是现代词语“首都”。]的学生,因为学校正在放假,所以他们就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帮助村民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她仍然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来帮忙,他们要帮什么?但是她很高兴,至少她知道了这些人不是“主人”。
  之后,他们的领队站起来讲话。他讲得比村长多。不管他说什么,总会在说完一句话后停顿很久,以至于一些村民都要睡着了。通木完全被这位学生领袖的语言和风度给迷住了,尽管她没有完全听懂他说的话。因为他用了一些她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词语,有时甚至是外语。但她听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做出牺牲来到这里,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干活,完全是为了国家的美好。当他说到国家时,音量提高,还激情四射地做出强有力的手势。村民们只是伸直了脑袋,充满困惑而又满怀乐趣地观看着。村里除了村长和老师以外,可能没有人对国家了解多少。即使像通木这样的四年级学生也不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尽管老师多次试图跟她解释国家的样子,她仍然难以想象。因为在她周围,她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就是村子、稻田、水牛和放牛娃們。“我真想知道国家长什么样,”她想,“它肯定比我们整个村子加上所有的稻田还要大。”   正如他们所承诺的,第二天这些人便开始干活。女孩子们拉土、扛木头、设计。男孩子们,有的挖坑,有的往里面埋木桩,有的把木桩削尖。他们一直不停地干活,面带灿烂的笑容,还一边聊天一边相互打趣。通木从来没见过人们这样干活。在她们村里,如果要盖房子,就找几个木匠来。木匠来了后会很专注地干活,几乎从来不说话,更别说聊天儿。而现在,五六十人建一个房子。哦!不,不是房子。他们把它叫做社区礼堂,或者类似什么的。通木一直没弄清楚这个社区礼堂跟村里的庙堂有什么不同。她只是听他们解释说,礼堂是村民们聚在一起玩耍的地方。这将会有助于“娱乐”,或者什么的。她完全不明白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她甚至想象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词。但是至少她认为这么做应该是值得的。否则,这六十多个人不会专门跑来修建它。而且他们都是学生,年级比她高很多的学生。肯定比村里任何一个人都聪明得多。
  快到中午的时候,她听到哨声,看到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儿,三五成群地回到住处。通木甚至喜欢上了他们走路的姿势,就那么随意分散开来信步走着,还欢快地喊着叫着聊着。在学校那边,有另外一组人,有男生也有女生,已经把饭做好了。他们坐下来围成一大圈,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下午又接着干活儿。
  到了晚上,通木听到哨子又响了。他们先去洗澡,之后坐在学校的院子里聊天。有人拿出一种奇怪的乐器开始弹奏,其他人便跟着唱歌,是用一种通木不懂的语言唱的。天一黑下来,他们就点起了防风灯,就好像要举办什么仪式似的。这时,村子里有些胆大点的孩子,为了能看清楚,就更靠近了些。当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生看到他们时,就招呼他们过去一起坐。可是没有人敢过去。通木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她羞于自己衣服破旧,打满补丁。如果有人问她问题的话,她会羞于自己言语迟钝,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人穿的衣服都比她的好看许多,并且他们谈吐机智。他们聚在一起唱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所有这些游戏对通木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不管玩什么游戏,总会有一个人出错,无论是谁出了错,这个人必须接受惩罚。不管别人要他做什么他都得做。通木完全入迷了,她看到他们做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家命令一个男生跪下来向一个女生求爱,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于是大家哄堂大笑。她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羞于启齿的场景。
  他们玩儿够了所有奇怪的游戏之后,领队又站起来发言。他似乎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他总结了他们今天做过的所有事情,并表扬了一些人。当然了,他也没有忘记像往常一样自豪地提到国家。他讲完以后,大家轮流发言。其中一个表情严肃的男生站起来发言,这名男生讲话声音没有领队那么好听,但是洪亮而且有说服力。他说,“我们”一直以来太固守自己的小圈子,并没有真正接近村民。甚至“我们”的衣着,他说到,也跟他们的不一样。他强烈建议大家努力改正错误。他一讲完,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领队站起来说,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儿,但是想到刚来才几天,就暂且没提。但从现在开始,他们必须调整自己以更好地接近村民。他的讲话也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
  通木回到家里,久久无法入睡。她长这么大都没出过村子,所以这一切是那么令人激动。甚至她睡着了以后还接着做梦。她梦到自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兴高采烈地和他们一起建礼堂,一个比她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建筑。因为这是一件对于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她还梦到她跟他们一起回到首都上学,她不必再受妈妈的责骂。她也不必再盯着那头水牛。她可以坐下来跟他们聊天儿,高兴地聊天,就跟她看到的他们的生活一样。可当她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这只是一个梦,内心便有点儿失望。然而同时她又如释重负,因为她不必真的离开她的父母和亲戚们。况且,她又能跟他们聊什么呢?就算她真的去了,不用照看水牛了,那她照看什么呢?
  今天,他们接着干昨天的活儿。晚上却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大部分人穿得跟前一天晚上不一样了。男生穿的是黑色圆领汗衫,只是用盘扣代替了纽扣,这是一种她从来没有看到村里任何人穿过的汗衫[ 这是泰国北部的衬衣款式,当时一些进步学生穿着它们,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农民”服装。]。有的还在腰上系了浴布,看上去怪怪的。女生穿着直筒衬衣和真丝裙子,这也是村里任何一个村民都永远买不起的衣服。他们笑逐颜开,蜂涌而出,相互打着招呼询问:“你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跟村民一模一样?” 通木想笑,但又笑不出来,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来自于徘徊在她那柔弱心头的怜悯。
  至少他们明确证明了一点,他们不是愚笨的人,不像那些爱嘲笑他们的村民所认为的那样。他们一整天都在卖命地干活儿,不管骄阳似火还是细雨蒙蒙。不久,社区礼堂初具规模。晚上的时候,他们中的有些人会来到场院,亲切友好地跟人们聊这聊那,有时还会拿些衣服和小册子来发放。父母们自然喜欢那些衣服,而像通木这样大的小学生们则对那些小册子里的插图感兴趣。那是一些建议如何预防各种疾病的小册子。有一件事情通木不明白,几页纸怎么能帮助预防各种可怕的疾病?但她从来没有问过。她不敢问。她觉得如果问了,就会破坏双方努力维护的信任。所以她保持沉默,凡事都令人满意。
  晚上,他们一如既往地玩游戏,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村里的孩子们经常会跑来观看,盼望他们能表演一些像丽格[ 译者注:丽格是一种乡村民俗戏曲。]和兰姆塔[ 兰姆塔,一种乡村娱乐形式。男女双方团队即兴对唱一些搞笑甚至具有挑逗性的猥琐歌曲。]一样真正有趣的节目。可他们好像从来也不演这些。他们表演的也就是唱外国歌曲,玩游戏,要么讲一些村里的孩子们完全听不懂的笑话。在他们的娱乐项目中,只有一种是大家都能懂的,那就是南旺舞[ 译者注:南旺舞是一种乡村舞蹈,由成对的舞伴围成一个大的圆圈来表演。]。通木喜欢看他们跳南旺舞,因为这令她感到愉快,并且让她觉得她跟他们的差距还是不太大。
  时光流逝,村民们慢慢觉得这些学生已经是村里的一部分了,跟奶牛和水牛一样。通木自己也开始觉得哨声现在就是她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当她听到哨声,就知道他们开始做工了。她会急匆匆跑出去幫妈妈做家务。她以前总觉得家务杂活超级无聊而且累人。但是现在当她看到他们那么快乐而不停气地干活,突然感到内疚。   最后一天还是到了。社区礼堂已经竣工。它庄严地矗立在稻田中央,像一个巨大无比的野兽。这是一个通风良好的建筑,只有屋顶,没有围墙,地面铺了水泥。在它的一边有一个台子,就像丽格舞台。他们所有人面带骄傲,赞叹不已地对着礼堂看了又看,还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所有的“大人物”都到了,对礼堂极尽表扬和赞美之辞。区长,所有的主人,甚至府尹也亲自到场参观。这是发生在村里最不同寻常的大事了,因为除了米村长以外,村里从来没有人见过府尹。也没有人见到过区长微笑,像那天一样的微笑。
  当天晚上,他们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有人说这规模比米村长儿子的婚礼规模还要大。杀了几头猪,还有很多鸡。学生们热情邀请村民参加。但是除了米村长和老师以外,没有人敢去。村里没人有那么好的衣服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没人想面对区长那严厉的目光。很显然,学生们也没有多么失望。他们好像更满足于面前的食物和相互聊天。区长不停地讲话,嗓门压过任何人,米村长在一旁只会不停地应着:“是的,大人!”“是的,大人!”而学生们只顾高兴地相互取笑,讲笑话。
  第二天早晨,通木没有像往常那样听到哨声。她感覺像丢了魂儿一样,觉得属于她的什么东西不见了。她心情沮丧地进屋帮妈妈做家务,时不时地抬眼朝学校方向张望,那里一个人影都没有了。一切就像做了一场梦。
  下午做完家务后,通木去了社区礼堂。她轻轻抚摸干净的水泥地面。她清楚那不是梦,如果是梦的话就不会有东西留下。他们留下了社区礼堂,这个他们经常说意味着村子将来进步和发展的礼堂。
  实际上,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个礼堂可以用来做什么。米村长自己不想用它,毕竟他很长时间才会召集一次村里的大会。他宁愿在自己家院子里开,也不想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体力走到礼堂去开。他也担心如果经常使用,礼堂会变得破旧。那样的话,区长过来视察时会骂他玩忽职守。老师也不想用它,他只是说等学校开学了,可能会让孩子们去那里演出。但是现在学校正在放假,大家都知道他其实什么都不想做。于是,那座他们费了不少力气,并且寄予厚望和信念的礼堂就矗立在那里,没有人在意它。有时孩子们会跑进去玩儿,但是没过多久就不喜欢了,因为那里的地面是水泥做的,不像场院里的泥土地面可以挖坑。并且还很滑,脚踩上去很不舒服。还有,那个巨大的镀锌铁板屋顶让人感觉恐怖,一点儿也不舒服。除了孩子们,偶尔会有水牛慢慢悠悠进去躲太阳,跟在后面的放牛娃看见它们进去,就会连喊带骂大声警告:你们这些愚蠢的水牛!一点儿也不知道敬重政府!
  现在,只有通木每次做完家务后空闲的时候去社区礼堂休息。当她想起“他们”就会有一股暖流油然升起。她经常想,他们正在首都做什么?他们是否想过回来看看他们付诸情感修建的这个礼堂?
  又开始下雨了,伴着强劲的风。雨水溅到她身上,她只好站起来往里挪了一点。她真希望他们修了墙,那样至少可以遮风挡雨。如果有墙的话,这里还可以用来储存稻米,村民们就不用在价格不高的时候着急去卖稻米了。
  她很后悔自己想得太多太远了。她怎么可能懂得比那些学生多?说到底,这里必须是社区礼堂,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展。一个稻仓对国家会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因为她们这里的村民们只会忙于种稻子,以至于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世,也无非如此吗?
  外面的暴风雨停息了,通木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落在水泥地面上。
其他文献
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e 1898-1956),德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出生于德国南部古城奥格斯堡市。布莱希特代表作有戏剧《三个铜钱歌剧》、《伽利略传》、《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等,被德国文学界视为二十世纪德国文学泰斗之一。其戏剧理论与创作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布莱希特从小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创作艺术充满和平理念,对人世间的丑恶与不公竭尽讽刺挖苦。因此,1
摘 要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办学主体高质量的行政管理水平。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是整个学校的枢纽,其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良性运转,但由于存在办公室工作人员配置数量偏少、人才配置水平偏低、学科背景缺乏、工作时间难统筹、职业培训缺失、上升通道受限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难以有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扭转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的低质量和内卷化问题,通
摘 要 名师培养是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名师工作室模式是推进中职名师培养的主要路径。通过对2016-2018年上海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工作室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培训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型,各方对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认同度较高,促进作用明显,但同时还存在着培育平台和制度设计缺乏延续性、主持人带教经验不足、双方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培养目標上要更加
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信息通讯技术(ICTs)的憧憬是“科技支撑教育构建兼容并包的知识社会——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UNESCO一直在致力于从两个角度推广ICTs的应用,一是技术支持角度,二是作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转型的一种路径(UNESCO,2011)。UNESCO-UNEVOC是UNESCO的一个专业中心,致力于通过全球所有会员国之间的联网化和
摘 要 对全国14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抽样调查发现,60%以上样本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环境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男性教师的学生行为压力大于女性教师,11~15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国家骨干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高于示范院校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应兼顾严谨管理与和谐氛围营造,避免管理环境高压化;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加强关注11~15年教龄教师群体,缓解
1、关于《红楼梦》的民俗及阅读  2、关于历史回馈是须要打抱不平的  朱先生①:  你好!谢谢你的真诚和热心!  大函说所编《中华遗产》,准备做一期关于《红楼梦》与明末清初贵族日常生活关系的专辑,这是一好主意。也许可以让我们当下的人,通过《红楼梦》里那些至今活灵活现的场景,去感受明末清初文化碰撞、冲突到融合过程里的世相与风貌(远离了我们的世相与风貌,还是残存于当下依稀可见并还有些影响的世相与风貌?
摘 要 “中國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
摘 要 以具有过程性评价实践经验的N大学G专业的师生为调研对象,从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态度、认识、参与度、反馈的及时与公正以及是否应普及推广5个方面,分析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调查发现,过程性评价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评价标准模糊、易形式化等问题,过程性评价对班级人数、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结果
评选标准  上 榜  1.浙江省  2.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  3.湖南省永州市  4.江苏省  5.山东省青岛市  6.广西壮族自治区  7.青海省  8.吉林省吉林市  9.四川省德阳市  10.湖北省宜昌市  入 围  1.黑龙江省  2.北京市  3.广东省中山市  4.天津市  5.河北省广平县  6.安徽省  7.福建省泉州市  8.陕西省西安市  9.河南省罗山县  10.江西省九江市
摘 要 实践性是思政课的显著特征,促进学习者理论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理念贯通,载体融合”为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融合校内外五种实践载体和资源,形成载体链和资源链结成的实践活动链,并以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贯通实践活动链,构建起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并展开两轮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能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圈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