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试方法分析和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有效地描述了材料表面的空间反射特性和光谱特性。分析了BRDF的不同测试方法。研制了双向反射率测试实验台。分别用He-Ne激光器和YVO_4固体激光器,对1500CCR/RC.S.G防水研磨金刚砂在反射天顶角-15°~55°范围进行了测试研究。最后提到了要精确测量BRDF所面临的困难。
其他文献
Imaging through scattering media via speckle autocorrelation is a popular method based on the optical memory effect.However,it fails if the amount of valid information acquired is insufficient due to
人脸的情感识别在人机交互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对人脸表情进行分类也是研究图像情感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公开的人脸表情数据集数据量少,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较复杂、参数多且计算量大、易出现过拟合的现象,需要构建一种针对小数据集的人脸表情分类模型。利用MTCNN模型进行人脸检测后,结合Inception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1×1卷积核对特征维数进行缩减,增加并平衡网络深度和宽度的同时不增加额
在铥空心阴极灯中,用波长分别为567.584,571.579,576.020,576.429,589.563及597.126 nm的激光泵浦铥原子,对应各泵浦波长在371~684 nm谱区内观察到相同的约74条荧光谱线,本文确定了相应荧光的跃迁能级及荧光强度。实验证明在空心阴极灯中铥原子能量的碰撞转移现象很剧烈。
The resonator integrated optic gyros (RIOGs) based on the Sagnac effect have gain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s due to their predominant advantages: high theoretical accuracy and simple integration. However, the problems of losi
研究了用Mn--Co--Ni--O薄膜材料制备的热敏红外探测器件,并主要通过调控衬底热导改进了器件性能。对于较薄的探测元,研究了具有微桥结构的红外器件。结果表明,该器件的响应率比非微桥器件高80%左右,探测率高44%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形式降低了器件热导,且对光的全反射效应提高了探测元对光的吸收率。对于较厚的探测元,在衬底上增加了抛光的散热铜片,使器件衬底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7%左右,但响应电压降低了50%左右。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散热铜片,以获得合适的时间常数和响应率。
我们用简单的系统实现了6Li费米原子的冷却及俘获, 研究了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装载动力学。 由于其质量小和反冲动量大等特点, 装载、冷却及俘获过程和其他的碱金属原子具有极大的不同。我们测量了装载率、单体碰撞损失率和原子数与温度的关系。 基于气体动能和原子碰撞散射的理论计算来解释实验的测量结果。 实现的长寿命6Li冷原子对将来研究超冷费米原子的量子简并及其强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强光一号”加速器(约1.5 MA,80~100 ns)Z箍缩铝丝阵实验设计和研制了一套弯晶谱仪,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铊(TlAP)晶体对辐射能谱进行色散,用X射线胶片记录连续辐射谱型,谱仪测谱范围为1.8~3.0 keV。以第10084发次平面型铝丝阵负载实验为例,获得了具有轴向分辨的时间积分辐射谱型,对其中某一热斑处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该区域等离子体时间积分电子温度约为520(1±35%)eV。
本文对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增益性能进行了理论估算。碘原子由CH_3I电离产生。研究了各种压力条件下成份比和CH_3I离解度对增益系数的影响。
本文介绍采用DODCI和Malachite green(MG)混合染料作为饱和吸收体,在CPM染料激光器中获得33fs脉冲的结果。
We propose a two-color scheme of atom waveguides and one-dimensional (1D) optical lattices using evanescent wave fields of different transverse modes around an optical micro/nano-fiber. The atom guide potential can be produced when the optical fiber car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