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间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w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写下一点关于卢安克的文字,是源于两个月之前央视的《面对面》。当卢安克澄明如湖水的眼睛和淡淡羞涩渐渐从屏幕上消失,又在我的脑海不断映现的时候,我的心底不由分说,给这影像加了一个标题《天使在人间》。
  这位没有翅膀的男天使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中国留学,然后从教,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到农村,最后在广西最贫困的山村留下来,安稳地教书生活,如今十年时光已匆匆而过。
  发达国家的青年,在发展中国家做义工、做志愿者并不鲜见,但那多是一种善意的姿态,一种生活生命的体验,带来并留下现实的帮助,收获一种人生经验和生命的富足感,并不曾支付生命与灵魂本身。
  卢安克不同。片中很长的篇幅都在表现他与孩子们的关系。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他教他们美术、音乐、体育,其实教的内容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孩子的头脑更饥渴的是他们的心灵。几年看不到父母,更枉说关爱。孤独、寒冷、黑暗甚至饥饿是生活的常态,许多孩子呈现非正常的两级状态,或敏感漠然自闭,或激烈暴力发泄。
  在孩子们当中,卢安克不像教育者。他像孩子们身旁一棵坚实的树,他们可以肆意欢快地攀爬、嬉戏。有一个镜头有不可思议的美感:温暖阳光照射下的碧绿草地,他舒展地将双臂枕着躺下,孩子们一拥而上,躺在、靠在、趴在他的肩上、腿上、肚子上。孩子们捏他的脸、抓他的耳、揉乱他的发,无所顾忌。
  他说把自己交给了他们,这样的交付,经年累月,顽劣的孩子在他的怀里说出了一句让人盈泪的话:我愿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善。
  因为这句话,我们应该可以认为卢安克是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就是要改变一个人,褪去野蛮无知空洞,使内心丰盈成长。真正有效的改變,是人内心自愿的改变。而内心改变的首要途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内在的接纳。
  他从不使用特定的教材,他引导和鼓励孩子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制造梦想,然后一起慢慢分析、讨论怎样实现。感受和经历本身是最好的教育。卢安克这种教育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这引来家长们的意见,最终被严格要求学生成绩的学校开除。他最终来到这最偏远贫穷的山村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没人向他要成绩。
  卢安克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不恋爱。廉价的运动服,张嘴的球鞋,不拿一分钱工资,将翻译和写作的收入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生活的全部费用是由父母给的,每年4800元人民币,他每月的生活费只需100元或稍多,其余的全部用于他的学生。
  他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人,他几乎没有我们熟悉的人的过多欲求。这是一个精神力量极强大的人。他也不愿做高于普通人的偶像,不喜欢别人把他从他熟悉的环境中区别出来,否则他会丧失心灵的自由感。
  在偏远而安静的地方,静静地思考、生活、做事。那里有我们眼中不堪入目的贫穷,他视若当然,处之泰然,他做到了别人不能做或不愿意做的事,他说那是他的价值。
  抛却了所谓的种族、信仰、主义、高大的理想,呈现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个体生命和全部的灵魂溶于土地的归宿感,这让他的山川岁月不只是静,还生出别样的好。
  生活中,这样的人我们未曾识得。社会上,这样的经历我们不曾阅读。我们可以对他的言行抱有无数硕大的疑问,但同时,我们也该对这样的选择,因永生不可企及而生出由衷的敬意。
  他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价值,关于灵魂。甚至,生命是用来做什么的。
其他文献
又到一年之夏,又逢毕业之时。这一次,我们搭乘这辆毕业号列车,悉心收集一张张青春的毕业面孔,他们以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心情,为你讲述着不同的毕业感悟。    乘客你好,毕业号列车即将启程,  请做好准备……    四年就像是一辆呼啸而过的火车,  还未及想象出它下一秒钟的样子,  前一秒的时光便已经消失了大半。    你拼命地去拥住那些深爱的时光,  妄想着去挣脱紧逼于耳边的催促,  
期刊
唐代清明节在寒食节的后一天,经过了人们对亲人的哀思之后,整个帝国的气氛是压抑的,需要一次情绪的大释放,而这时清明节好像就是为此而准备的,清明节成了唐代事实上的狂欢节。  “著处繁华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娇啮膝。”(《清明》)在诗人杜甫的眼里,这不正是一个狂欢节吗?这一天极尽繁华,成千上万的人都走出了家门,渡头的绿柳在阳光明媚下格外娇人,马蹄争道,人声鼎沸,好一副热闹的节日
期刊
话说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生活灰白的年代,父老乡亲们憋屈在狭小的圈子里围着日子转,镜子大多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派上用场。可是今天,天晴了,雨停了,大家都觉得自己行了。镜子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件。芙蓉姐姐刚消停了,凤姐穿着白袜子蹬着小船鞋又上舞台了。先生女士和乡亲们对这两位自恋到登峰造极的姐姐,不知疲倦地跟踪“报道”!自娱自乐中,无论是褒是贬,细想一下,原来大家并没有在排斥她们。
期刊
男子大概从三十岁之后就开始变得不再可爱了。自从现实的责任担在肩上,他们就得慢慢改掉那些孩子气——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天花乱坠的幻想,甚至光天化日下的吹牛,还有两肋插刀的哥们儿义气。我觉得这时候他们更像是重生,把蓬松柔软的羽毛换下,再从肋下原先为哥们儿插刀的地方生出一双合适的能在风雨里搏击的翅膀。这些,不过是因为一个女子,一个跟在他们身旁需要展翼庇护一生的人。原来那个像一片蒲草无忧疯长的他们,现在被
期刊
前几日,我家与战友一家聚餐,酒过数巡,在外地大学工作的小孩说起我们这辈人的时候,专门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说我是:思想上很传统,行为上很时尚。听了小孩的这句话,自己一时不知怎么应答。  在人们的思维中,很多时候往往习惯性地把传统与时尚对立起来,总认为:传统观念极深的人的身上一般都缺乏时尚元素,说话办事会显得古板老套,生活也会守旧落伍,对新生事物缺乏敏感,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这些人的身份和体现他们的性格特
期刊
小时候,曾与一位老妇人途经一处工地。在路边见到一个骷髅。她叹口气说:“想想,现在人死后真没意思。”  我觉得她这话很幼稚。人死后便在无尽的寂静与黑暗中,再无知觉,当然没意思。还用她如此感慨吗?我不明白,她年轻时受过很好的教育,曾是上海一所女子学校的音乐教师,先生是早年的留洋博士,她何以这般幼稚。  长大后,才知道幼稚的是我。人死后当然有“意思”。只是这“意思”不是对于死者,而是对于生者。  我愿意
期刊
国内有几座城市的关系很特别,很有意思。它们分别现在或曾经居于一省,一方是省会,一方是强势副省级城市,它们的关系很纠结——行政上既隶属又独立,经济上则几不相干,各自发展。这种既不是父子亦不是兄弟的城市关系,令生活其间的人有种莫名的情愫。     广州 VS 深圳 老眼光与新时尚    对于广州和深圳的直观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深圳用“洁”来形容当无异议;广州则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这个“乱”并非
期刊
2010年早春,秉承“蝶扇·缘”的主题概念,中国顶尖时尚品牌NE·TIGER率先发布了新一季华服时装大片。    当飞翔不再是梦想,展翅流连在星宇之间,张扬飞舞着蝶一般的人生,才知,你的属性是无尽。    心灵的浅梦,游走在绚丽的绸缎间,仿佛雨敲得桃萼苏醒,吐露纯真期许,还未来得及完全释放,便期待着轻盈托举。     月光在睡莲上涂鸦,彼岸开花发如雪,蝶影翩跹,轻落于扇,开启穿越时空的缘分之门。 
期刊
你只给他看,他却要给全世界的人看…… 艳照,艳照,还是艳照。好事者热血沸腾,当事人哀怨声明,媒体像打了鸡血似的,非要“往祖坟上刨”。  粉艳程度超过AV的艳照和视频,本属被严禁的黄色制品,却在时下成为各利益团体和个人挖掘再挖掘的黄金制品,不知这是谁的悲哀?    艳照泛滥进行时  曾经有狗仔记者假扮购房者,潜入王菲在港豪宅一通猛拍,连五谷轮回之所也没放过,这次“历险”不仅拿到了第一手材料,报酬也是
期刊
《婚姻保卫战》中许小宁对陈梦,老常的“老夫少妻”型婚姻有着一个死穴的评价——高矮悬殊,年龄悬殊,胖瘦悬殊,整个“三叔”这样的论调充分体现了当下大众对美女都想嫁“老头儿”的不解,好奇甚至怀疑,这源自于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无法了解其中苦乐的,而有了体验的人又似乎不好向外人道,这般云里雾里、神经、圣神、神秘、神乎其神的非普及型方式怎么能不叫人揣摩猜测?  从一个场景说开去    让我们闭上眼睛试想—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