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与建筑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无效用空间大量存在并在结构上生硬套用少见的复杂形式。上述情形说明缺乏对创造思维内在机制与逻辑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设计 创造性思维 特点
  1、创造性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 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1.1 创造性思维与格式塔结构维度
   所谓创造思维,其实是基于内在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联结、组合与赋予新的认知对象的思维。当二者相匹配时(即认识能完满地表述客观事物时) ,这种思维—包括其概念、法则等就是正确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之相对概念、光速、不变等等概念的重新组合并用来表述光的运动、时空限定等。任何创新的概念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们的格式塔结构维度之间的不同的组合(新的组合)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相匹配。隐喻方式及其内在机制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隐喻的源体与目标体关系中,相对应的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结构维度。找出隐喻的可自动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模式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是隐喻的结果。
   1.2 从元概念出发
   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是:从元概念出发,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学逻辑或隐喻逻辑来推测某种事物的演化过程与方式。这种推测要注意逻辑思考的彻底性。例如,人类对传媒工具的发明与演化,可以推测有这样一种过程与方式:(1) 早期,人对视觉之外发生的事件的了解靠语言或文字、绘画的传递、接受和加以相应的想象来得到;(2) 照相术、电影的发明产生了视觉传媒工具的革命;(3) 电视机的发明是又一次的视觉传媒革命;以上是历史,以下是未来推测:(4) 未来的视觉传媒可能是立体的高清晰度的电视(彩色);(5) 发展为虚拟现实的传媒工具。这种虚拟现实可提供现实中的一般感知要素,包括嗅觉、触觉、视觉等等,靠意念过程即可完成这种虚拟现实的体验;(6) 现场参与者与接受者的信息的全息交互传递。这是如身临其境的传媒手段。
   1.3 对于艺术,利用隐喻逻辑结合人的特性来进行创造性思维
   环境中的形态与某些概念可构成相应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态具有了某种意义,二者建立起了隐喻关系。利用隐喻逻辑并结合人的特性(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等诸方面),我们可以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创新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模式还可表现为“原型法”—即找出原型,然后发散,创造出众多的引伸的形态来。
   1.4 源自某原型可引发出许多不同的组合,但其原型却同一
   由某些基本特征独有组合构成原型并引发出诸多不同组合形式,形成某种个性风格的建筑。如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建筑的“新建筑五手法”模式。[3] 再如将门定义为“两种境界的过渡态或中介”,可使建筑入口形态的创新思路大为开阔。
   1.5 创造思维的算法模型
   创造是某种新的组合过程的产物,由构成因子与(多维的)构成序列关系决定。算法是一组达到某个目标过程的步骤的表述。事物(如建筑)构成因子(要素)均是一类集合,而类别划分是相对的,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认为是同类。本文将创造思维的算法模型粗略表述为:
   1) 建立事物(如建筑)构成因子(要素)的集合,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归于同一集合。建立此递归的构成结构;
   2) 对于某构成因子(要素),在更为抽象的层次,通过某些相似特性而形成的两种门类事物的联结;
   3) 选择原有构成因子(要素)的替代物并加入到所要进行的组合过程;
   ① 依据类别差异度、已组合统计量度、组合因子间亲合度、制作成本等尺度作为约束条件制定搜寻算法;
   ②通过更为抽象的层次进行搜寻,找出原有构成因子(要素)的替代者。
   4) 不同构成因子(要素)的差异组合。从组合要素的数量可知不同组合的数量很大。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2.1 建筑构成因子(要素)创新取向和建筑设计创新中“度”的把握显然,选择何种建筑构成要素创新和“度” 的把握,是决定能否达到某种令人满意的均衡状态的关键。例如:使用者留驻时间短、无大量必备的器具放置的功能空间自然在构成上有较大的造型创新余地。这是一条建筑设计创新的操作规则。
   2.2 利用少见的差异方式
   由直接的尺度夸张(超尺度)、变异(简化、扭曲等等)来获得以前由于经济或技术原因而没有或很少见的形式,实现与否取决于被接受的可行性。
   2.3 利用任何其他门类中的事物形态作为模仿对象
   关键是发现现象内在的构成结构的相似性,并在抽象层次归纳出操作规则。
   2.4 组合的规则
   构成因子与不同层面的事物集合相联系,将一种构成因子的(甚至不同层面)事物集合中的个体相替代,并加入到组合过程中,从而生成创新的结果。需要依据人群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特性制定相关抽象层次的操作规则。
   2.5 创新思维规则应否修正的评价规则如果有全新的构成因子加入,可能需要对创新思维规则加以修正。
   2.6 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举例:
   (1) 将原词汇的语境改变为相关的但属性差异大的语境。如将自然博物馆入口做成恐龙大口状;
   (2) 将原词汇加以变异,简化并改变其部分属性。如将原建筑词汇“窗”的形态简化、变异,并改变其材料,放弃其空虚属性应用于墙体作为装饰图样;
   (3) 将不同的词汇加以重新组合。可依照其部分属性的相似性;不同“词汇”(在建筑中指有独立意义构件、单元体)有不同的组合,当它们具有共同的隐喻意义时,可以增强其原有的隐喻性。例如:“门”的格式塔结构维度有:1)两种境界的过渡中介的隐喻意义; 2) 规范性(进入另一境界以门为途径)。“上”向和“量”大对人的视觉有大的刺激强度,而且有宗教意识起源上的原因,因而具有崇高的隐喻意义。我们可将高大的伟人或英雄塑像与由高台阶及其上面的“门”的形态单元体相结合,把塑像置于“门”之后,隐喻塑像所具有的与常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并以高的向上的形态加强这种隐喻。而台阶可使人领会到与伟人(或英雄)可接触,体现出其与常人相似的一面。如果只是将塑像置于高台上,那么就缺少了可亲近感,而只有崇高感了。这里“门”还具有“镜框”的效用,可限定空间,突出塑像的视觉集中感。
   (4) 充分体现概念与相关形态的隐喻意义和准确性,尽可能地使观者在生理—心理上有认知效应。如里勃斯金德设计的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4];
   (5) 科技作为工具。工程技术、材料、太阳能,人工环境控制、信息技术等均有极大影响。如光纤相关技术可将太阳光随意地引入室内,待其成熟及产业化时,利用这种技术与装备,可使任何内部空间外部化。建筑的组合会十分自由,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建筑群体外覆草木园林的模式就会出现;
   (6) 构成模式空间维度的变异,可形成新的形态构成。如利用院落建筑的平面变异成立体的院落,空中别墅的叠加组合等;
   (7) 利用抽象的几何学关系(单元体或其组合)或数学的特性作为控制整体形式或单元体组合的潜规则。如此在繁杂中增强秩序,将视觉形态控制在人的美感系统所接受的范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终点广场”的设计,见《世界建筑》9704,p32,利用了费波纳希数列)
   (8) 功能分离,各自有独立性。依不同功能的不同组合产生新的形式;例如将结构构架与建筑功能单元体分离(居住、商用等功能單元)。依需要可自由组合,也可随时更换建筑单元体。结构构架中部分有刚性、柔性(如拉索之类)之分。而建筑单元一般为刚性的。如果它与以柔性为主的结构构架组合,会产生有幻想性的建筑形态。比钢的强度大100倍的碳纳米管已制成,可以展望,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符合经济原则的许多奇异建筑形态都可实现。
   (9) 概念的颠倒与混淆。如内外之分的颠倒,空间维度的变异(通过连续、缩放、扭曲、偏转、断裂等方式的综合使用)等等。再如梁与柱或实墙按常规是相连的,利用玻璃(虚幻状)将这种联系打断;
   (10) 建筑语汇图式的变异与重新组合。如将入口做成放大的变异的窗子样子,门为它的一部分,作为窗格的局部,用较高的台级表达“墙”的意义等;
   (11)“解构”是在“拆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读解方法与策略。首先,要进行原等级关系的颠倒和打破界线(在原等级关系中,一方在价值与逻辑上等等方面支配着另一方,占主导地位)。突破原有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源和中心与二元对立,然后对系统全面置换。将分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子显现出来,并使原有的因子与外在因子自由组合,使之相互交叉和重叠,产生出新的意义载体组合;
   (12) 把新的小的因素放大,并加以充分的认识和利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途径。任何部位的建筑构件均可看作一种特定空间位置中的有意义形态。如柱头,我们把它看作传统的经典构件,也可以将其变异为现代的构成形态。利用几何形特别是某种曲线面几何形作为建筑形态主体是有效的方式;
   (13) 原型的提取与创造性使用。原型法—先发现及设定原型及其格式塔结构维度,然后以各维度为纽带向外与那些有相似或依某个原理而相关的维度的本体,达成本体之间的联结。从而从原型生成种种不同的变异体。建筑师柯布西埃的“多米诺”建筑原型和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型—密斯设计的巴赛罗纳德国展览馆的空间构成模式。[6]再如任何从原型機器到各种经过改进的新机型,以及由此为基础与体现其他概念的机器(或部件单元)的新组合等。非单纯循环的最初单元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型,其后的循环在某种程度上对应重复着相似的特性。
   2.7 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算法模型
   把建筑设计看作是由一系列程序控制的生成过程。一些建筑师采用的程序要比其他人的程序有效得多。以“计算视角(Computing Perspective)”来看待世界以及其中现象的方式,发现事物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控制程序,并建立起模型,对于理解复杂事物现象是非常有用的。算法是对行为—包括某些到达预定目标的步骤的精确且有限的说明,表现为一系列规则指令。那么,我们需要用算法表达方式构思设计行为;用生成与过程构思展示设计行为;用不同的抽象层面来构思算法;按照算法进行设计过程。[8]在建筑设计思维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先在抽象层次确定某抽象概念,如建筑造型采用“雕塑感”形式,或者某种“实体”与“线形虚体”相组合的形式,等等,然后进行下面所表达的过程。如此以相同的方式在次层面进行相似的过程。例如:在建筑中某种功能空间与其周边某主要功能空间可能有视觉功能上的冲突,需要将其掩蔽。所以这时就用到了“遮挡—三维的空间限定”的概念。在构成建筑物功能系列关系网络中某些概念之间已被设定为不相容或相容度很小,故可以依标识有功能概念的空间排列关系(如相连接与否),可判断是否需要引入“遮挡”反应。这种功能概念的空间序列关系在建筑设计资料手册中己有列出。算法模型为:
   1) 如果已确定“遮挡—三维的空间限定”概念,那么:
   ① 由上述抽象概念列出其基本格式塔结构维度;
   ② 由上述格式塔结构维度引出相关子概念集合;
   2) 子概念集合中如有遮挡作用的形态概念(一种命名,名称,如“假山”、 “屏风”之类)集合(可以包括有物理遮挡作用的具有三维尺度、层次的物态。对人来说,可先找出具体的物态如假山);
   ①那么激活假山的形态抽象特征——其构成的格式塔结构维度,如“层次”(构成特性)、视觉“不可进入性”、“多维性” 等等,选择相似的或由之衍生的构成结构模式;
   ②搜寻具有上述格式塔结构维度的与2.1.所选择的构成结构模式相匹配的实体材料,有不同差异度材料选择(有不同质地等诸多格式塔结构维度集合及其与上一抽象层面相似的“抽象概念—具象形态”对应构成结构);
   3) 从材料、形态构成诸方面以不同者替代,从而得到创新的具遮挡作用的物态。算法结束。在不同抽象等级和层面进行相似的上述过程。
  3、结论
   本文讨论了通过“概念”作为中介的可操作的建筑创作的“机械”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使建筑创作过程抽象化、层次化、条理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操作思路,依此方式,建筑创作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创造思维机制具有内在逻辑且是很有限的,却能生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功能组合与形态。
   参考文献
  [1] 王立山.人类思维概念系统的生成结构.中国人工智能进展:2003.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147~154
  [2] 王立山.建筑艺术的隐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10~31
  [3]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吉国华“. 线之间”.世界建筑,1999(10):47~51
其他文献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标准之一。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的必然趋势,我国房地产企业从2007年开始进入信息化建设的
文章主要介绍大容量高速开关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阐述选用大容量高速开关在化工企业供用电系统扩能改造带来的好处,并对其在节能方面的性能加以分析。
期刊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功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财产。国内服务企业在学习西方跨国公司
目的:探究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浓度变化与牙周炎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正畸固定矫治患者60例,分
摘要:本文利用两种经验公式对锤击法施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贯入度进行估算,并在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打桩情况对桩长和贯入度两个控制条件做相应的调整,本文的方法可为现场的贯入度计算及确定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锤击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贯入度  0、前 言    锤击法施工PHC桩已大量应用于各种工程,然而对于设计中沉桩双控的要求(即桩长和贯入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往往
期刊
2020年8月7日,中国船级社(CCS)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共享平台CSBC1.0”视频发布会.CCS副总裁孙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工信部
期刊
2020年8月11日,中国船级社(CCS)总裁莫鉴辉带队拜访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和党组副书记、执行董事王宇航进行了友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