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夏玉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几年的高产创建中,通过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结合,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优化和集成,初步形成夏玉米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夏玉米;高产增效;技术集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重”。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特殊而敏感商品。玉米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作物,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主力军。近10a来,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达60%以上。但玉米产需矛盾仍日益增加,在种植面积难以扩增的条件下,依托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单产已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1]。其用途已由粮(食)、饲(料)、经(济)演替为畜禽饲料、加工原料、再生能源和餐桌副食四位一体的战略作物和资源。在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和明朗。
  丰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和淮北生态区,属黄泛冲击平原,自古就有“丰县收,养九州;丰县不收,带养亳州”的美誉,“九五”期间被列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几年来,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方案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技术组装、集成以及推广应用,成效逐年显著,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2008年为650.8kg、2009年为697.2kg(最高831.4kg)、2010年为811.5kg(最高880.4kg)、2011年为817.5kg(最高940.5kg)、2012年为823.7kg(最高950 kg)、2013年为841.3kg(最高960kg),连续4a刷新了江苏省夏玉米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实现了专家产量向农民产量的转变。同时,进行了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组装集成研究,实现了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的转变,形成了适宜淮北生态区的夏玉米每667m2产800 kg的高产增效技术模式(或称技术体系),为夏玉米大面积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 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足可见品种的重要性。研究资料表明,品种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内在因素,在玉米产量增加的诸多因素中,品种的遗传因素占60%[2]。因此,玉米生产上必须重视品种的选择利用。生产上选用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耐密植性好、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长、增产潜力大的一代杂交玉米种。近几年新品种展示和高产创建实践表明,苏玉20、苏玉29等品种株型较为紧凑,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适中,抗倒伏性和综合抗病性较强,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速度快、灌浆持续时间长、穗行数多、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等特性,是目前本地区大面积推广较为适宜的品种选择。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际二级以上标准,种子芽率应在95%以上。据试验,玉米一级杂交种(纯度98%)的纯度每下降1%玉米的产量便会下降0.87%。另外,播前应晒种并精细挑选,剔除霉粒、虫蛀粒等[2]。
  2 普及板茬适期晚播技术
  “春争日,夏争时”、“夏种无巧,越早越好”已是千古至理农谚。也有人试验夏玉米每早播1d,约能增产1%[3]。但是,近几年整个黄淮区域夏玉米特别是早播夏玉米(或称半夏玉米)粗缩病发生较为普遍、防治较为困难、危害较为严重。植保部门对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目前尚未有免疫品种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时间,错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传毒高峰与玉米易感病生育阶段,从时空上切断粗缩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可有效减轻灰飞虱和粗缩病的发生为害[4]。本生态区6月15日以后开始播种。籽粒形成期则恰好在八、九月份的秋高气爽季节,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的形成、运转和积累,从而取得高产超高产。播种质量对产量有着直接的较大的影响,此环节应把握好2个关键技术环节,土壤墒情要良好,播种机械性能要优良,争取一播全苗、匀苗、壮苗,播种之前一定要把成堆或成垄堆放的麦秸散匀,以免影响播种作业。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一般不要超过每小时4km。有条件的可先秸秆粉碎再板茬播种。
  3 确定适宜群体种植密度
  生产实践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要素中,每667m2穗数是对玉米籽粒产量的效应最为活跃因子。而群体密度和整齐度是玉米高产超高产栽培的2个关键性技术指标,群体密度要因应用品种、地力条件、气候条件、目标产量等要素而确定。全国紧凑型玉米栽培协作组试验(1991年)表明:中肥组以4600株/667m2产量最高(722.6kg),而高肥组以5300株/667m2产量最高(890.4kg);莱阳农学院试验(1980年)表明:紧凑型品种密度应5000~55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丰县连续4a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应用苏玉20品种(每年表现都较为理想)。按照“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要求,每667m2出苗在6000株以上,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定苗5200株以上,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确保留下的全部是健壮植株,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定苗密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晚,否则不仅容易拔断植株和根系,而且田间郁蔽,根系、叶片相互影响较大而形成苗荒,导致植株瘦弱、发育不良和空秆率增加以及出现病害和倒伏。有关资料与几年来的高产创建实践表明,大小行种植能够优化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个体健壮生长,协调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更易获得高产,但也有资料表明等行距种植的群体受光比较均匀、群体封行较早、根系交叉生长程度较小等而有利于干物质积累[5]。行株距配置通常以行距60cm、株距不超过22cm较为适宜。
  4 应用平衡配方施肥技术
  综合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按养分比例科学合理施肥。按照玉米需肥规律即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N)3kg、磷(P2O5)1kg、钾(K2O)2kg进行运筹,我们采取“轻施基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的策略。研究表明,基肥的增产效率在10%左右。要选用颗粒状优质复合肥以带种肥形式施入,施用量为45%(15%-15%-15%)复合肥40kg/667m2左右,同时每667m2增施硫酸锌1.0kg,但必须要求肥料、种子横向间隔10cm以上,以防止烧种烧苗。穗期追肥可起到促叶、壮秆、促穗发育以及增加粒数、减少秃顶等作用。其施用最佳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叶展时),追施总氮量的55%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传统施肥方式是趁雨撒施,随着玉米中耕追肥机引入和推广,穗肥使用更加便捷和科学,特别是大小行种植的田块。花粒肥施用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左右,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而在大面积生产上,由于花粒肥施用在具体操作上受一定限制和有一定难度,通常与穗肥一次重施,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优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农业进入产业化与现代化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据了解,瘴人用于医疗检查、治疗的费用上涨指数已经高于同期的物价上涨指数,这同人民群众
本文对医学信息资源的概念以及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高效管理和利用医学信息资源的方法,包括采集信息资源的方式和重点。笔者认为,可以积极利用信息资源"零增长"理论,发挥其
当前"号贩子"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近年来,随着各地"号贩子"事件频频曝出,该群体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号贩子"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公平,还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社会。转型社会造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会不断激化各种社会层次的矛盾,由此会带来社会上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导致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受到严重危害。
魏则西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该事件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医疗行业失信的新特点: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违规将部分科室外包给社会单位、巧立名目骗取患者高额诊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索“瑞然”生物药肥对防治病害、增产提质的作用,在同等基础肥力情况下,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1次“瑞然”生物药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是明显的。结果表明,用“瑞然”生物药肥200mL,兑水120kg用于667m2使用,可使水稻比对照增产11.9%,生育期提前4d。  关键词:水稻;生物药肥;效应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
石油资源是我国战略性储备资源,石油企业的发展既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又更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属国家重点监管行业。另一方面,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相应的知识整合工作,这样才能对各项知识资源进行充分
医院总值班是医院各项工作连续进行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总值班的工作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利用描述性系统综述的方法,阐述了总值班的定义、特征,对影响总值班工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