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园丁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前住的小区有个叫蕊蕊的女孩,从小就是个“女汉子”。蕊蕊妈妈常常为她的“胆大包天”头疼不已:五岁时,别的孩子都骑童车,蕊蕊偏要骑爸爸的自行车;七岁多开始爬树,结果摔下来缝了好几针,可伤口还没好又开始爬……蕊蕊妈妈操碎了心,但还是很难管住她。“我怀疑她有多动症,太不正常了!”蕊蕊妈妈经常这么说,见到我带着女儿在外面玩就很羡慕,说我女儿安静斯文,“有女孩样儿”。是的,我女儿慢热、敏感,面对陌生的人和事都表现得很谨慎,一副乖乖女形象。但也常常因为想太多就放弃了尝试,也有人说她太胆小。
  如果你的孩子是蕊蕊,或者我女儿,你会怎么养呢?估计你会给个完美的中庸答案:蕊蕊胆子大是好事,但还是要管教下,收敛一点;我女儿谨慎也挺好,但也要多锻炼,变得外向大胆一点。这是做父母的习惯性想法。我们看孩子时,常常会评价哪里好,哪里不好,哪些地方该修正,该改造,让孩子变得更好。这就是养育,养大一个孩子不就是要把他们管教成一个“好人”吗?但如果世界顶级的发展心理学家说没必要,而且塑造孩子大概率会害了孩子,你会不会觉得很荒谬?

“多彩的”童年有利于孩子发展出自我


  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艾莉森-高普尼克,对于蕊蕊和我女儿这样的问题,她没有比较两种性格的优劣,而是从进化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里,胆大胆小的人都很多。如果爱冒险的人容易遇险,为什么这样的性格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反过来,如果冒险的好处更大,为什么胆小的性格没有消失?只有既有胆小者,又有冒险家,所有人的生存概率才更高:环境稳定时,保守派可以确保冒险家安然度日;暴风雨来临时,勇于创新的人可以把胜利果实分享给保守的人。环境一直在变化,充满不可预测性,善于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人类才能生存下来。人类需要形形色色的人,这是进化的策略。
  蕊蕊妈妈总觉得女儿太喜欢胡来,相信很多父母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的生活太“乱”。但高普尼克却认为,童年的价值就在于复杂多样。因为人类进化的策略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人,而混乱有利于孩子发展各种个性,以备将来适应各种环境。蕊蕊爱冒险,能机警地感知周围的变化,我女儿谨慎稳重,能专注地做事情。
  孩子天生爱探索,爱折腾,在各种认知中探寻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做什么。成年之前各种尝试,随机生成多种可能性,成年后再保留可行的选项。人类发展的策略就是各种孩子都要有、各种性格都保留,让他们自己去闯荡不同的环境。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舞台。而养育,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时间、空间和探索资源,让他们去折腾,变得复杂,以适应未来多变的环境。

做父母不是做木匠


  我们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孩子什么是最好的,為孩子设计、安排好一切,要求他们在预定的轨道上过好一生。我们学习各种育儿技巧,管教方式,并认为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技术和专业都过硬,就一定能把孩子培养好,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实生活里,被父母要求学业有成、事业成功,最终也过上优越生活,但内心迷茫抑郁的孩子不在少数。
  问题就在于我们做了一个木匠,把孩子当原材料,按照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品味、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图纸把孩子做成一张桌子、椅子或一组书柜,但这些成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孩子不是原材料,不是一块木头,而是人。基因决定了他们会像植物那样,从种子发芽长成花草或树木。他们需要的不是雕刻打磨,而是一个生态环境,有阳光雨露,有土壤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做父母要像园丁,给孩子打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只要保证空间安全,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花花草草就能自行生长,适应不同环境变化。

做园丁的本质是爱


  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一书说:从进化的视角来看,成人和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学习、发明、创造乃至传承、文化、道德等人类独有的能力都是在亲子关系中萌芽,这些能力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大的区别。可以说,是亲子关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
  最内层是孩子内心的依恋模式和自我观念。依恋模式指的是内心的安全感,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父母爱不爱我,我是否安全等。自我观念包括自尊和自主,指孩子和自己的关系。如我值不值得被爱,我有没有价值,我有没有选择权等。这些心理模型是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型”,它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就是图中的第二层品质特征,如坚毅、创造力、成长型思维等等。这些性格又影响第三层外在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考试得多少分,上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等等,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指标。可以看到,这三层的关系是,内层是外层的驱动,外层是内层的体现。心理内核影响性格,性格又影响外在表现。所以,用园丁思维养育孩子,是“由内而外”的。在孩子年幼时,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样孩子就有了自信向外探索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父母仍不忘给孩子积极反馈,增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内驱力,这样孩子就更积极地探索,发展出成长型思维、坚毅、创造力等品质。这些品质不仅让孩子有好的外在表现,还会提高孩子的内隐自尊。
其他文献
摘要:在素质背景下,体育学科地位逐渐提升,尤其是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的盛行,促使新时期的体育运动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在高校散打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模范练习,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而体育游戏的应用,通过趣味性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散打教学原有作用充分发挥。本文就散打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进行探究,分析当前散打教学现状,提出合理改善措施,提升散打教学质量。  关键词:散打教学;
摘要: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大学里,同学们的思想境界变得开阔,各方面的能力相对于初高中而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果一个大学生想在出社会的时候能够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在大学那个象牙塔武装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很多的价值与功能。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的发展还不是很理想。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最基本的体育竞技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
摘要:乒乓球是我国国球在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中都是很受欢迎的,乒乓球占地面积小,器材简单,运动安全,再加上乒乓球的特点是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端,这些特点决定乒乓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秀品质。本文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乒乓球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关于乒乓球运动和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乒乓球教学能力提高的重
摘要:传统的乒乓球选项课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班,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统一的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上课的效果越来越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经过反复的实践,不断改进,把乒乓球选项课的同学根据水平不同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都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不错。 
小瑞(化名)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让自己心惊的瞬间,1岁三个月的孩子被暖瓶里的开水从头上浇下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孩子就昏迷了。情急之下,妈妈端起一盆冷水泼在孩子头上,孩子头皮当即就脱落了,慌乱中的妈妈来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结果头颈部大面积烫伤,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三个月的治疗中,孩子没说过一句话,一直沉浸在恐惧和疼痛的忧伤中。  直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小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痒、我疼
摘要:篮球是高校体育教學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在高校学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高校篮球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没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高校篮球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过程中,相应教育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探求有效的高校篮球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高校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
摘要:根据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提出了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明主题,构建学生的课外活动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俱乐部篮球特色的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已形成机制,校园篮球文化的氛围浓厚,对学生产生了良性反应。下面就我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做法做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校园; 篮球文化; 校本课程  一、研究的目的  篮球是集竞技、健身、娱乐和益